查看原文
其他

第369期【怎样学习】项恩炜:母题写作课教学案例一则:这也算个事?

2015-06-04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分享一个这几天的写作个案:这也算个事?

女孩子,初三。进班听课观察的印象是思维活跃,表达充分。看过她的作文,语句中呈现出的语言能力是同龄人中算优秀的。只是文章节奏感不好。孩子家长都是资深语文教师,学校语文学科的负责人,对课堂理解深刻。事实上可以成为孩子学习语文的优秀背景。

中午,母亲陪孩子到工作室。

本来预期是一起探讨记叙文的写作节奏。结果,孩子原本约定带的过程写作稿件找不到了。忙乱了一阵(也幸亏有这个忙乱的阶段),我也沉下来了,放弃了之前的想法。孩子似乎也终于有机会说自己的想法了……

师:找不到了。那算了,那我们今天探讨个什么话题呢?

孩子:我写作文找不到事情写。

师:噢,那你说说以前写作时找到过的事?

孩子又陷入痛苦表情,说:中考。

师:还有呢?

孩子:我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和我谈心,告诉我一个道理(具体道理当时她说了,但是我没记住)。

师:还有呢?

她想了想,笑:来这里上课也是。

师:嗯,还有呢?

……等待,感觉孩子确实是真想不出来了,就切换新话题。

师:好,你说写作文找不到事,而这些是你认为的事。那现在我们找找看,你认为不是事的会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奇怪,突破了平时的思考疆域。孩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师:比如说,咽饭,算个事吗?按照你的标准。

孩子:不算。

我:好,那咽饭就是我们要找的不算个是事的事。还有呢?

努力寻找中……

就是找不出。

我看到她的边框稍宽的眼镜,心头一动那你能看到自己坐在这里的样子吗?

努力想了想。摇头。

师:那你走到门口去,回头看看,能看到自己吗?

摇头。(这里本来担心她误解是在门口看房间里是否有自己,但是后来追问发现,她是理解这里谈的是脑海中是否有画面)

或许是我没做热身?于是拿出笔,请她看一下,然后脑海中想象这支笔。她看到了颜色位置。

再铺垫一层:我拿出手机对着她拍张照片。问:如果我给你看刚才我拍的照片,你会看到什么?

孩子:看到我自己。

师:看到了自己的什么?

……沉默。

继续:需要看照片再说吗?

孩子:不需要。

是个要强的孩子!我心生好感。

终于她说话了:我看到我扎着头发。

师:还有呢?

孩子:戴着眼镜。

师:还有呢?

孩子:在呼吸

师:还有呢?

孩子:穿着红色上衣

师:还有呢?

孩子:蓝色裤子。

师:还有呢

在咬嘴唇。

师:还有呢?

膝盖并拢,两个手搁在膝盖上感觉她的思路打开了。同时她的思维特点也呈现出来了。

问孩子:我们来回顾下刚才整个过程哈,你说找不到事写,因为我不知道你理解的事是怎样的,所以请你举例了。中考是事,妈妈讲道理是事,到这里上课是事……而哪些你觉得不是事呢?呼吸,吃饭,戴眼镜,穿红色衣服(噢,她还提到“头上长痘”)。

我试着说说对你认为的“事”的理解,你看看是不是理解你的意思了(这里我估计学生很难自己概括出来,就选择用自己说,学生共鸣或纠正的方式了

师:你看,你说的事,都是很重要的事,很热播的事,不是天天发生的事情。但是戴眼镜吃饭扎头发胡子就不特别,天天发生,所以不合要求就不是事情了。

孩子连连点头: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师:我觉得你找这些特殊的事情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感觉很特别,很有影响力啊。

对,写这些事情容易立意深刻。她补充说。

师:太棒了。立意深刻才可能拿到高分。你这个思路是对的。那我们看看立意吧。你写过哪些立意呢?

孩子说:带着微笑出发。

我有点意外,这不能算立意吧。

她说这是今天写过的题目。

师:那这个题目,你认为的立意是什么呢?

乐观,坚强。她说。

师:很好。这些是现在理解的立意。 这样的立意还可以有哪些呢?

孩子:积极 友好

直接说这样的立意很多,如果这样的立意要在深刻一步应该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

我黑板写:求真,向善,尚美,爱,仁,义…… 这些是立意妈,叫母题。

师:你看,乐观,为什么一个人乐观,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乐观。因为一生求真,所以遇到挫折依旧乐观……

她有感觉。点头:这个是立意的原因?

不管她说什么,至少在这时,她发现除了立意之外,还有一个世界。

师:你看,刚才谈的立意,背后更深刻的根源在哪里?在母题。

对。如果把立意当做一个人的话,我们思考母题就相当于把这个人的爸爸妈妈找出来了对吧。把祖宗找出来了对吧。 哪个更深刻?

她点头若有所悟。 问:那问题是,刚才你找的事情,和母题能连起来吗?

师:很难连吧。你找一个觉得最不像事情的事,再找一个最觉得难写的母题,我们来连连看。

她在非事情那里找了一个词语,咽饭。然后在母题找了个词,求真。问,怎么联?

我马上给她编了一则文章,口述了大概思路,部分段落展开描叙了。

大体构思是,倒方式写。先写自己正要吃饭。再写联想到这次写作课找事情时花了很久就是没想到咽饭也算事的场景。再写自己确实忘记如何咽饭了。慢慢感受了一次饭是如何咽下去的。一次太快,感受不到就再来一次,甚至第三次,终于找到感觉了:原来我每天是这样咽饭的。最后写自己的发现:原来这就是找事情,写作找事情是重新看到生活本身事实安静存在的事,写作事情怎么叫找,找就是反观自身的过程。这个反观自身,关注生活本身而找的过程不就是寻找真相,不就是求真的过程吗?

她点头,表示有感觉。

孩子指了词语 ,咽饭。结果问,咽饭怎么写?

然后口述,我记录补。大致是把一团软软的饭放到嘴巴里咀嚼,然后咽下去。就没有了。

如何从几十个字到几百个字?

这时给她点了她的思维特征:

她自己找的是作文事情的事是:中考,妈妈告诉道理,到工作室上课 自己身上不是事情的事是:咽饭,呼吸,扎头发,戴眼镜……

我直接点:你看,这些词语背后,你有一个思考的特征,都是写客观真实的,没有主观感受的。

看到这个客观真实,你什么感受,想到什么,回忆到什么,畅想到什么……全部没有。今天整个过程,你这块的词语集体阵亡。一个也没有。

她母亲对此是有感觉的。

可惜这个地方,只能靠举例体验的办法,而不能慢慢给她支撑起对各个母题的理解,慢慢展开更丰富生活的细节,慢慢训练表达的结构。

为了确认,我请她回顾下,今天最有感觉的是什么地方。

她说,用母题立意文章更好。 还有就是生活中不是重大的事情也是事情。也可以写。 我感觉她说的时候是有迟疑的。

师:还有呢?

孩子:还有就是这样普通的事情和母题可以联系起来。

师:还有呢

孩子:没有了。

然后我请她确认。用数字代表自己的相信程度。如果说,0分表示完全不信,10分表示完全相信。你觉得写作中用母题立意确实更好,对这一点你相信几分?

孩子:8分(这里记不清楚了,反正分数很高

师:那对于生活中普通事情也可以写成记叙文的事情,这一点相信几分?

她停顿了下。(我担心她顾及面子而特意报高分数)。 停顿了几秒,她说,2-3分吧。

(我心中很是开心,这个孩子足够真实和勇敢。)

师:那相信这样普通的事情可以与母题练习,相信几分呢?

孩子:也是2-3分吧。

孩子的这个反馈,告诉我之前的一个想法必须得推的。

那我们现在做个游戏吧。你挑词语,还是刚才这样,随便挑一个主题词,在随便挑一个刚才在自己身上找到的事,我,还有你妈妈,还有你,我们轮流开火车编故事,把这两个词语联系起来。好不好

孩子妈妈眼睛也亮了。

然后孩子挑了个词语:

呼吸。

又选了个母题:求真。

我先给她口述作文,直接用了她提到的题目“带着微笑出发”。大致思路是,初三的日子日复一日,灰暗无光,题山卷海,度日如年。哪能笑的起来呢?

然后引入像呼吸一样如影随形的日常细节,也不再被我觉察。难道,我就是这样呼吸着活着而不知自己活着吗?

我慢慢静了下来。试着呼吸了一次。感受到了胸口的起伏,感受到了焦虑似乎远去了,甚至忽然感受到了当年在洪泽边呼吸的模样……

多么久违而美好的感觉。

再次小心翼翼地呼吸……我似乎闻到了敲着黑板说审题的老班散发的酒气,似乎闻到了对面哥们打篮球回来臂膀上汗散发的汗臭,似乎闻到……

这让我浮想联篇……回忆和同学老师相处的故事……

第三次呼吸,贪婪地。真的感谢自己还能呼吸,自己还有普通的呼吸,还有像呼吸一样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总有一天我要死去,我会停止呼吸,何不珍惜现在的人和事,怀着感恩,怀着对真实生活的感恩,微笑着走向明天呢?

在渲染个别段落的时候,我能感觉她出神了。

然后是她目前说故事。也是呼吸与求真联系。目前的构思是把求真当成道理来理解。

基本构思是考场上,遇到难题,深呼吸。想到了妈妈当初告诉的道理。(这个语言我无法记录下来了。)

然后到她了。这时再问:现在觉得生活普通小事可以写作文,相信度有几分?

8-9分

现在觉得这些普通事情是一定可以与母题联系起来,相信度是几分?

也是8-9分。

我知道,我相信与我做到之间,还是有很大的鸿沟。这时就不请她体验编故事了。请她和爸爸妈妈晚上可以玩这样的游戏。随便在自己身上找个词语,找个母题,然后轮流编故事。可以复述别人讲过的故事。但一定要完整。

虽然肚子很饿,大家都没吃饭,下午还正常上课学习。但这个时候还是想请孩子静一下体验。请她看着黑板,自己在脑海梳理今天的整个过程。

孩子一直沉默着,十秒,二十秒,三十秒……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她沉默,但我相信她心有所动,她一直在凝视,垂眉,沉思……

终于,她身体发出状态切换了的信号。孩子妈妈很敏锐,马上说,走,吃饭去。

路上,孩子和妈妈说:我觉得自己过得好不真实啊……席间,孩子忽然说,其实过程中我想哭……

一个鲜活的生命重新看到自己的瞬间,我能感受这样的感觉。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觉得一切都值了,一切很美好。

(本文是原创。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