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项目】大象学法诊断026:“真想”同学的数学之旅(2)确立数的概念

2015-03-21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分享平台:成为学习者(练习群)

分享时间:2015-3-18

整理人:方四海

重要发言人:项恩炜


【学习者按】“成为学习者”在江苏新知学校进行“学-教”支持活动,其中一项是面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一次走进教室跟踪观察五年级数学课上课的情形时,发现“真想”(化名)学习上存在困难。大象、宏哥很好奇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于是利用上下午大课间时间,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课程设计助孩子走出困境。现在已经进行了36次辅导,将逐一整理编发微信。期待大家一起来见证孩子是如何走出困境,在学习上获得自尊与自信的。本篇是第一天下午课间的辅导。)

316日下午大课间:(所用时间3345)

下午大课间,他果然准时到了。
看他在镜头前面展示了练习的成果。手指表示数,手指表示加1,已经熟练了。孩子已经用手指完成了9+1这组题目之后,【图片5是孩子在算】


是继续往前学,还是退行一步。在这个抉择处,我决定再次退。
来,帮忙找找看,这个房间里,有什么可以用来表示1。
只见他的手指在桌面上不安的挠动!不住地舔嘴唇,头脑左右拧动起来.....
这让我内心极度震撼!没想到,认识“1”,是如此重要而艰难!
这个正接受着5年级教学与教育的孩子,所谓的学困生,最终学习数学的麻烦,竟然是在对于数字“1”的体验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验!!

这个时候,我再做个示范,拿起桌子上的一盒语文课文朗读磁带,说:你看,我找到一个“一”,这是一盒磁带。你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1”。
孩子还是高度紧张。图6

左手是紧紧握拳的。右手还是在桌子上。

得让孩子放松一下,于是请他站起来,“可以到处走走,看看那里能找到‘1’”图7

他站起来找到了一本习题本。

这是他第一次找到的“1”。虽然和书本同质,但总算是突破了!
还有吗?再来!
结果他又找了一本书:图8

好,还有呢?
还可以翘大拇指当“1”图9

嗯,对的,除了这个大拇指当1,还有什么可以当1?
你看,你用一本书当一,我看看,还可以 用什么?我环顾桌子,拿出了一张纸头,这样可以吗?他点头。那你来试试!
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图10

他拿出了一个杯子。
直接给出大拇指!我和宏哥不约而同!
还有呢,你想了一个了,再来!
随便观察,什么都可以!
结果他开始走动,拿出了:图11


一本笔记本。图12

他又找到了一本数学书。
再找!
还是一本数学书。图13

他还是痛苦不已。图14
哪里有一?
似乎孩子眼睛所见的世界,就是这张桌子的大小......
于是,发指令“向后转!”
哪里有一?
一块黑板。孩子眼睛亮了。图15

还有呢?
一台空调!
太棒了,这是他找到的第四个。
一台饮水机!图16

我直接指孩子,然后充满笑意地狠狠说“一个小朋友!”
孩子一愣,马上笑意荡漾!图17

接下来我们开始找两个。
比如说,两台电脑,1——2,两台电脑
孩子马上说,两个书橱。
提醒他,得1——2,这样的点着数出来。
1——2,两个书橱!孩子说。
两个字。
两个人
两本书,1-2
两个字(1——2)
两个人(1——2)
两本书(1——2)孩子说。
两块毛巾(1——2)图18

宏哥全力以赴!
两个管子(1——2)
两个窗帘(1——2)孩子说。
两个手机。(一个,两个)
两盒牛奶(1——2)
两个硬盘(1——2)
两个桌子(1——2)
两盒磁带(1——2)
两个“学”字
图19

孩子说,1——2
感觉孩子状态已经出来了,决定再比赛一轮。
两个椅子(1——2)
两个钉子(孩子说)
两个板凳
下一轮找三个,好不好。刚才你怎么知道是两个。
孩子不知道怎么答。
于是再问,我们现在几个人?3个。
你怎么知道是3个人?图20

结果孩子又紧张起来了。
想了一下,说:因为我们是两个人,加上你是三个人。
这又是和前面的数本子、前面算1+2=几,是一个思维方式,对于数的概念,是计算出来的,不是数出来的。
一方面强化数(shù)(名词)的概念,一方面得强化数(shǔ)(动词)的意识。
我不甘心刚才的数没有效果,于是降低要求,指着两块毛巾问,有几块毛巾?两块。你怎么知道是两块。
......
孩子又答不上来了。
于是只好示范,是不是这样知道的“一边指着其中一块,说1,然后指另一块,继续数‘2’”。孩子点头。
继续问孩子,有几个橱?两个,1——2。这次孩子自己会了。图21

那我们有几个人?
三个人。
你怎么知道3个人。
1——2——3孩子点了数。
我和宏哥激动了,哎~这就对了。这是数(shǔ)出来的。
孩子眼睛睁大了,是数(shǔ)出来的。
那一刻,喜悦的气氛洋溢在我们三个人之间。
来来,你来找三本书。
要知道,前面找书,孩子是用加法加出来的......
这个环节,其实是一个检测。
三本。图22

结果孩子在桌子上,找书,找到一本,嘴里说,一,二,三.......

宏哥抢上一步,再次做了个一本一本数(shǔ)的示范,1——2——3,是怎么出来的?这样数(shǔ)出来的。
继续给他任务,到那个桌子上,找四本书出来。图23

他书是找对了。1本2本3本4本。

但是很奇怪,为什么从一堆高高叠起书,中间抽出一本书来才行。
这是几本书?
3本。
你怎么知道是3本?
孩子做了这样的动作!图24

心花怒放啊!他在数(shǔ)了!
边数,他边说“是这样数出来的三本书”
这里几本书?图25


4本。
你怎么知道是4本?
因为,孩子直接伸出手指数。图26

1——2——3——4

他确实开始数了。
再来一个挑战!图27

这里有几本书!

我故意拿了一打我们的工作笔记本(一共买了25本,准备这个学期当做听课笔记)
孩子开始数,单手:1-2-3-4-5-6....
14本。
看他单手这么滑动了一遍,答案就出来了。
宏哥还不相信,拿过来自己数了一遍,果真14本。
太牛了!
请他再次表演一遍!图28

他单手数本子。
确认了一下,嘴巴里是有声音的。
最后给他做个题目,这里几本书。
他数了一下,说6本。
过关。
接下来可以进入下一个训练环节了。
中午为“真想”同学准备了一组练习。图29


用手指来表达1.图30

这是找到用手指表达3的感觉。每个手指微微动一下,然后心里数数,1-2-3。 图31

从1到10,用手指这样表示一遍,打一个勾。表示完成一遍。图32

带着他玩了两遍,请他自己练习了。图33

这是他一个人在操练。图34

这是8
为了鼓励他多多练习,保持数(动词和名字)的感觉和意识,又怕这样练习他顾虑到同学会笑话他(毕竟已经是五年级了)。
便教他,如果坐着可以数吗?如果躺在床上怎么练习?
就像上课一样。

练习了两遍。
给他示范了一个更隐蔽的办法。
请他体验了下。图35

【学习者按】孩子的真实反馈让我感到很吃惊,没想到一个五年级的孩子,认识“1”是如此之艰难,要把数字符号“1、2、3”与身边的实物对应起来,是如此之艰难。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究竟受到一些怎样的伤害呢?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事实的真相,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基于学生学习真实问题的任务设计”,让孩子找回学习的感觉,重塑学好的自信。此次辅导通过“找数”和“数数”的具体活动,让真想同学找到了“数”的感觉,丰富了自身的认识。那么如何让孩子找到运用这些数字符号进行抽象的加减乘除计算呢?请关注下一期《真想同学数学之旅(3)》。

点击原文,可了解真想同学在教室里学习的情况。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样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或www.beingalearner.com 或论坛:bbs.52xx.net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