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项目】大象学法诊断025:记叙文阅读中的时间线

2015-03-09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分享一个关于阅读的个案

这是预备班的孩子(6年级,上海市是6年级算初中预备年级,不属小学而属初中。)上学期诊断的判断是,主题把握能力强,素材捕捉能力较强,但素材清晰度,素材排序能力与主题与素材关系梳理能力需提高。

上学期上了十次课。期末考试拿了年级第一名。
从成绩的角度看,见好就收,急流勇退,是咨询师比较明智的选择——因为人是不确定的。
但孩子妈妈当时一口气报了十五次课,所以,要么退费,要么继续。但是继续的话,我也不知道该教什么了。孩子来,我们商量,不搞成绩考试的了,做点阅读吧。当然,依旧针对孩子本身阅读存在的问题:主题与素材关系.
先做热身小游戏:回忆下刚才来工作室的场景,自己来的吗?谁送你来的?路上看到什么?哪里停了下......
孩子眼睛闭上,下巴微微上扬。
好,有意识地数一数看到了几幕?——还自己手指头微微动了起来。
“六幕”——孩子睁开眼睛,说。
为了确认孩子脑海真正发生了变化,我故意追问:
“嗯嗯,找到第三幕?”
“找到了。”
“好,来,老样子,把这六幕记录下来.....”
给孩子一张A4纸。
孩子开始画,写。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原来是五幕

.看了她的记录,我很好奇,有点怀疑脑海画面的质量。于是故意追问:
多大?——这么大,她比划。很确定。
位置在哪里?——前面。
多前?——这里。她比划。
有没有看到自己啊?——没有。
是看不到自己但是身临其境,还是既看不到自己又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纯粹就是看电影的感觉。——是身临其境的。
什么感受?——吓了一跳的感觉。
完整呈现如下。


热身练习结束,接下来进入学科学习。
之前,我们已经把36本小学到初中的阅读读物放在面前了。我和她说,这样,我们先挑选一本简单的,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然后挑选一本难一点的,初中的?怎样。她同意了。
先挑选小学一年级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素材如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吃苹果刑罚》




流程她已经很熟悉了。我一边关注她做阅读一边自己读书选文。
很快,她读完,闭眼,动手指,动笔,画图,写字,精确.......
成果如下:

这个过程,我强烈的感受到她结合能力之强。基本的阅读已经是不在话下的。
这个文本比较简单,没有讨论主题与素材关系,也未讨论素材间关系。我们直接推进到初二的文章阅读。选了一篇冰心女士的小文章。


孩子似乎觉得太简单,哦,冰心的~。言语间,有对作者熟悉的味道,也有一丝轻蔑?一问,才知道,老师也说过冰心的文章写来写去就这样,她自己也觉得冰心的文章都是一个风格.....
不着急,慢慢体验下。
先阅读,读完,她就大叫,哦,写母爱的。
确实是写母爱的,孩子的主题把握能力确实很强。
嗯嗯,你的感觉很准!现在数数画面。
于是乎她合上书,闭上眼,动起手指,念念有词.......6幅
好,动纸笔。

第一幅。(本来写的是祖父)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第五幅

第六幅

自己顺便写下:

一切都是如此的顺利。
我相信,考试如果考主题阅读,她肯定是高分。课堂的一般问答,这个孩子也是可以能很有情感地来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讨论正式的问题了:
这六幅画面那几幅是和主题有关系的?
结果,她挑选了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认为第六幅是直接交代主题的,第五幅是借花喻人的,第四幅是写花的,但是暗中也是写人。
那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呢?好像没什么用。
再次看书。
一看,发现,漏了一幅画面。在第三与第四之间 ,还有一幅画面,写白莲花的.....
于是赶紧补上。
这是,整个纸面的痕迹呈现如下:

再读文章,她还是觉得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画面与主题关系不大,看不出什么关系。

小说,是时间的游戏,记叙文,也是。
于是,请他沿着时间线,把画面标记在相应的时间点上。
她这么画:

这下有趣的事情来了。
原来孩子把第一段“父亲朋友送荷花”理解成过去发生的了,把整片文章理解成顺序.......难怪,觉得集中体现此刻主题感受的4、5、6、7段,和前面勾连不上,也觉得前面的1、2、3段与主题关系不大了.....
于是讨论:前八年里在园子里有看过荷花吗?
她说:没有。
那,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动笔写八九年前的事情呢?
她说:我要通过现在的某件事情回忆起来才好。
至此,再看文章。她有了新发现。
如此作图:


从这个图里看,其实她还是没有理出作品的时间线。把父亲朋友送花,在园院里看花的第一第二段放到了此刻来看了......
于是,细度第二段、第四段,讨论“白莲去哪儿了”?孩子发现了作者笔下“院子”和“园院”的用法差异了.....

再次修改如上。
这下,她明白了:先写父亲朋友送荷花,让我想起以前看花的场景,想到了亲人,然后在和眼前的花比较观察.......
有趣的是,她感概了一句:“冰心原来这么厉害!
是啊,冰心很厉害的。这么点文字,轻轻巧巧,就把时间做了复杂的处理。意境也美,主题也好。
现在你就是这个厉害的冰心,怎么样?
她大吃一惊。
我给她两张自制的稿纸。请她再看清楚画面,梳理下好写作的思绪,准备好了就写。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思路.....
孩子写的作品如下。



写到最后,她忽然叫起来:哎呀,600字不到了。然后自己笑起来,冰心才不会凑字啊。

写完,时间差不多了,只有十分钟了。
我还是想继续推进。
请她对比原文,逐字逐句的修改。

用了十分,她的作文修改如下:


时间已经到了。我想,为下一次课,做语言形式,作家风格的体察,做一个素材与体验的准备。最后下课,她父亲来接。我对孩子和她的父亲说:今天,做了一个读写思维的小练习,下节课做的,才是真正的语文的事情。


【分享结束】


丝路花语13:03:19

我觉得这个教法真棒。
学法指导项恩炜:

这是“成为学习者”,对于“学习”理解基础之上的学生学法辅导
@丝路花语 哪个地方的处理让你觉得棒呢或许可以把话题推进到深入。

丝路花语:

我不是语文老师,没怎么听过语文课,我觉的场景画面再现,和原文对照修改两环节很突出,一方面对文章的把握有了完整脉络,另一方面通过比较提升了语言表达水平。
学法指导项恩炜:

嗯嗯 ,确实如此,有这个效果。眼力好。

丝路花语:
你这个一对一辅导肯定特别有效,试过大班教学吗?
我是英语老师,也想在英语阅读方面有所突破,你的这个教法对我有启发。

学法指导项恩炜:
教过。寒假开了一个高三议论文写作班和初中记叙文写作班。议论文写作效果更明显一些。记叙,里面实在太复杂。
议论文7次课下来,文章就飞跃了三个层次。
但是记叙文,集体教学,推进得比较艰难,效果不如个案,更不如议论文。

丝路花语:

有课堂实录吗,想想你取经学习。
也想在英语阅读方面有所突破,你的这个教法对我有启发。看看那些能借到英语阅读中。

学法指导项恩炜:
如果可以,一起尝试,然后分享?
我们在策划今年的写作序列,欢迎您的加盟!英语学科尤其欢迎啊。

丝路花语:

有操作方面的资料吗?
学法指导项恩炜:
用“成为学习者”团队的基本理念,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任务中,展开研究,设计,收集学生反馈,形成系列专著。先成为会员。然后慢慢深度合作。。

丝路花语:

不分享是不能成为会员的,是吗?
学法指导项恩炜:
是的。成为学习者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是从会员开始,大家一起分享,碰撞,同甘共苦,一起做项目,一年两年三年这么走过来的。
没有分享,不能走到一起,不能成为团队;
没有冲突,不能深刻理解,无法实现成长。

丝路花语:

平时有反思的意识,但是没有形成过这么完整系统的观察与思索,在这里有了新认识。感谢!我从下个星期开始记录分享“真实现场”。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样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或www.beingalearner.com 或论坛:bbs.52xx.net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