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217期【怎样学习】学习方法咨询之“小黄板”治粗心

2015-01-03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分享平台:成为学习者练习群

时间:2014年12月28 星期日晚上

分享:项恩炜

整理:梅 香


一、花絮

今天这个个案很开心。结构比较长。意外重重。呵呵。分享!

来访的这位家长,是看了我们的微信后,辗转通过教师朋友预约为孩子做学法咨询。本来昨天要来,结果大家时间碰不起来,加上今天白天又排满了,只好放晚上时间。之前都是短信联系的,今天晚上终于有了第一次电话,说话的是孩子爸爸,男中音,语音就能让人感觉到满面笑容。很有喜感。

约了晚上6点半。结果到点了还不见人,电话联系时说已在万达7楼但是只看到新东方,没看到学习者……进错一幢楼吧?那我来接!于是,我也出去迎。结果,彼此互相找不到。然后约定,一起出来,到广场碰头。结果更有意思:——哪里碰头啊?——跳广场舞的大妈看到了吗?——没有大妈啊?……

那高架看到了吗?看到了。那我们高架那边的广场碰头。……

过了一会,电话再问,结果发现,都在高架旁边。只是,在不一样的高架,不一样的万达广场……

这个发现太有意思了,把我乐翻了!

然后他们再驱车赶到这边的万达广场。我正好在工作室做点事情。

7点30不到,他们来了:

父亲笑容可掬,微微胖,憨态可掬;孩子神气阳光,虎头虎脑,圆圆眼镜,虎牙大大咧咧,一说话,嘴角上扬,笑眯眯。

坐下来。我觉得身心状态很舒服,决定不做任何铺垫,直切主题。


二、检测

1

直接问:小帅哥,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啊?

哈哈,结果他很顺溜地说,嗯,我比较粗心,心比较急……

这把我吓一跳:怎么小小年纪,就把一大堆帽子往自己头上扣。

这个时候,注意到父亲是示意孩子自己说的。

我感觉孩子说自己的问题,或许可能已经熟门熟路了,这样的对话,很难呈现真问题。于是,赶紧换路子,哈哈。

于是,先请他介绍下自己。结果他直接报了自己大名。

我笑嘻嘻地说,不算不算。这样的介绍你一直干的 ,我是某某学校某某某,对吧。

他点头。

但是,你今天是来哪里啦?对,来“成为学习者”工作室了。哈,这可不一样啊。我们来点特别的。

然后,我把桌子上准备好的纸头,给他一张纸。笑嘻嘻地说:来来,介绍下自己,写个名字。

他很快写好了。

递给我看。

他递得很快,我收得也很快。唰,就塞到桌肚里。

没看。

他有点惊讶。哈哈!

啊呀,你刚才这个字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写给我看的。你这样写的时候,我如果要看你写的是什么字,得扭过头来看的。对吧?你这服务太不到位了。

你看,我如果给你泡茶倒水,是不是得递到你面前的。服务到位的。哪有让人自己起来拿的。我们笑。

因为整个都很有喜感。大家哈哈笑。

那怎么办?

对,怎么办?

这时,父亲也说,对,你看怎么办?

他眼球斜线向上,思考!

很快,他想了一个办法:

自己写好,然后把纸头倒过来给我看。

父亲说,不算,这样你写的时候老师还是倒着看的....

他低头想了下,猛的抬头,又想到个办法。

只见小家伙抬起屁股,扭着腰肢,试图上半身扭到我这边(我在他对面坐着),但是下半身又得坐在原处,来写出这个字.....

我们乐翻了。

(此时,有网友索要孩子写自己名字的笔迹照片。但是我不能给啊。一给,来访者的姓名信息不就暴露了……见谅啊)

孩子的这个努力,让我意识到,其实,这孩子毫无疑问很努力,但是他一直就压根没有意识到,脑海是有画面的,可以看脑海的画面。

看来,得铺垫一下。

2

于是和他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位老师,如果今天是他在这里,肯定也会让你写字的。他姓王。你能倒写王字吗?

能!

这次很干脆。

我惊讶:呀,怎么这个字就会写了。

嗨,王字简单,正着倒着都一样。

然后他写出来了。

但是,有两个细节。

1、写的时候,选择的写在纸张靠近自己一侧的位置;

2、写的时候,第一横短,最后一笔长。最后写完又把第一笔加长了。

这让我感受到,其实他还是在自己写前面名字的状态里,几乎还是正写,最后修改了一下还改错了,依旧没有进入画面的状态。但是,感觉是启动了。

于是,换个字,我是大象老师,你帮我这个“大”倒写看看。

这次,他写了,但是马上涂掉,再写,又涂,主要是撇捺的关系搞不清楚了。最后练习了一下,写出来了。

这个是练习

3

这个时候我想挑战一下,看看他名字中比较简单的那个字,经过了刚才的两个字铺垫,能不能倒写出来。我还是不想直接训练画面。

如果他自己能够找到感觉最好不过。

于是,笑嘻嘻和他说。来来,我们写写你名字中的这个“宁”字。好不好。

不许写对!

啊?不许写对?

是啊,在我这里倒写名字的人很少有写对的。如果你写对了,人家怎么混?如果你写对了,你就超过大多数小朋友啦!

当然,能写对,也可以。但是,不写对,最正常。

然后他开始写了。

这是他写的“宁”字

这里非常关键,看得我很紧张。

这个字,他写这个字的时候,手指在桌子上比划很久。

后来拿起笔写的时候,也是写过来,写过去。

写到这个位置的时候,犹豫很久。口中念念有词,左边,右边,哦,是左边,哦,这样,右边……

后来确认了一下,他是推理之后,觉得应该是往左后方勾的。

这个时候,几乎就是确认了,这个小朋友根本就还没有启动脑海的画面。全是凭借感觉在写。

于是,今天的咨询方向,就差不多在我心里浮现出来了。


三、唤醒

1

我起来给他和父亲泡杯水。递到他手边。开玩笑:服务就要这样。

故意从他身后绕了一圈才回到他正面做下。

然后问他,诶,现在不许回头看啊。大象老师在你的身后桌子上放了一根香蕉!

香蕉什么颜色啊?

他竟然犹豫了下。不知道怎么回答。

赶紧补充,是没有剥开的,熟香蕉。什么颜色呢?

黄色!

2

他这个犹豫,让我觉得自己刚才举例不好。还是得从他自己生活中来。于是接着水果的话题往下走:你最近一次吃水果是什么时候?

前天?哦,不,昨天晚上?

他向爸爸确认。爸爸点头。我相信这是真实的。

什么水果呢?苹果。

切碎的。他笑嘻嘻补充说。

那在有看到苹果切碎之前的样子吗?

有的。

什么颜色?

红色的,带点黄色。

多大。

这么大。他比划。

嗯嗯,刚才你看到这个苹果的样子了吗?

看到了。

在哪里?

在眼皮底下。

好像就在脑子里。

我大吃一惊。这是第一次遇到孩子说画面在眼皮底下。

3

嗯嗯,现在我们再看看这个苹果。能再看到吗?

他闭上眼睛看了看,说看到了。

什么颜色?红色,带黄色。多大?这么大。

在哪里?在这里——他伸手比划。这次,在正前方了,与视线平,举例眉心两分米左右。

第二次精确画面的时候,画面移动了。

从眼皮下面移到前面了。

为了再次确认——

请他喝口水。他说不要。

然后请他再次看到苹果。

再次精确。颜色,大小,位置,不变。

好,现在,看看,看到苹果上面有一根小杆子?就是从树上摘下来连在苹果上的。

看到了。

什么颜色?

黑色,带点黄色。

好,一半变成黑色,一半变成黄色?

好了。

整个过程,他是闭着眼睛看苹果才说的。

显然,我当时的理解,他是不适应这样的练习。需要闭着眼睛来帮助看清楚。我故意问,为什么闭着眼睛呢?他说:这样,看得请出点。果然如此。

4

借着苹果的契机,干脆再把唤醒启动的环节做透,多检测几个维度。

于是,我笑嘻嘻和他说,你看,现在你有一个红中带黄的苹果;但是大象也想吃,不过我想吃青苹果。

现在,你可以想办法,把这个苹果,从上而下的,颜色变成青色吗?

爸爸也很有兴趣,好,你变变看。

我以为这个环节会遇到挑战。结果没想到,他闭上眼睛,想了一会,说,好了!

检测了一下,颜色,大小,位置,都是对的。我故意问了下苹果上面这根小杆子,他说,这个忘记变了,还是黑色和黄色——这下,我确信了,他刚才,确实在脑海变了颜色,最后看到了青苹果。

5

那你可以伸出两根手指,捏住这个青苹果的小杆子吗?

他的右手手指在桌面上微微动了两下,说,捏到了。

有没有感觉到硬硬的?

啊,没有啊。

那你什么感觉?

没感觉。

看来得加点量帮他感觉下。

于是说,这样,请你把苹果拎起来,慢慢移动到大象这边,送给我,好吗?我最喜欢吃青苹果。

好的。

拎起来了吗?

拎起来了!

重吗?

还好。

多重?

就是一般苹果的重量。

嗯,现在,大象很坏,想这个苹果变得重一些!再重一些!再重一些....

啊呀,掉下去了。

他大叫:捏不住了,太重了。

我问,掉哪里了?

就是桌子上。

(看画面的时候,他眼睛一直闭着。和我说话的时候是睁开的。)

我看看,桌子上,正好有杯水。

我说,哈,水也翻了。都弄到苹果上了。

来来,你看,我把青苹果用两个手指拎起来。还是放到了原来的位置。

你看到苹果上有一滴水吗?

垂下眼帘,说,看到了。

什么样的?

就是一滴水。

嗯,我发现自己没问好。

现在,这滴水,慢慢地沿着苹果青色的表皮从鼓起来的地方往下流淌,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继续淌,现在到哪里了?

他说,快滴下来了

嗯嗯,你看到快滴下来的小水滴是什么样子的?

他犹豫了下,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了下,这样,椭圆形的。

嗯嗯,是不是,下面尖尖的,上面圆鼓鼓的,是的。

此处我犯了常识性错误,感谢宏哥指出。幸好还有下次纠正的机会。小水滴的形状是这样的

现在啊,我把这个苹果慢慢移动到你的脑袋上面一点点的地方。

啊!他大叫!

你看到什么?

我看到小水滴在摇晃,要掉下来了

嗯嗯,下面我数一二三,水滴就掉下来。

一、二、三。

他睁开眼睛了。

掉哪了?

这儿。

爸爸也好奇滴在哪儿,他用手指了下额页的位置。

什么感觉?凉凉的,有点疼。

和前面他捏到苹果杆子没感觉相比,这个时候的状态,我觉得,已经比较充分了,为后续的咨询积累经验了。

6

这个时候,突然又抽出一张纸头,提出指令:好,现在,你再写名字这个“宁”字。

这次,看得很心惊。

他写得很慢。

结构都快没有了。

因为是低着头写,所以我看不到眼球。

本来是准备他写好了,用精确提问的方式来确认的。结果,他一放下笔,就自己忽然大声说,刚才我是闭着眼睛写的。

爸爸也很好奇。闭着眼睛写的?

是啊。就是像描红本一样。对着这个字描出来的。

哇卡卡卡,这里他让我震惊了。虽然今天晚上孩子最让我震惊的是后面非常牛非常牛的绽放,但是此时,我已经心花怒放了!

学习者按:人就这么吊诡,一旦某方面弱了,总有让人惊艳的一面藏着,不管这个方面多么弱,他得面对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表象的弱,大多数是没有启动。此处小苹果与马献时老师用以感受整体思维的盲人摸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很好奇,你的字是什么颜色的?

他说,黑色。

我说,你喜欢什么颜色?

他说,蓝色

那行,把这个字换成蓝色。

换好了。

底是什么颜色?

黑色。

什么感觉?好像看不清楚。

【学习者按:字和底的颜色相近,是很多孩子视觉表象能力感觉弱的一个原因,画面根本没法识别。只能靠感觉。不少“粗心”情况的出现,背后原因在这里。】

7

我继续:哦,看不清楚,那你把底换个颜色,你喜欢的。

他换成了黄色。

黄色小黑板,不,黄板。

你的黄板有多大?

他说,无限大,超级大。

在哪里?就在这里。他比划,我看了下,和苹果一个位置。

字呢?在哪里,多大?

这里,这么大。他比划着。就在正前方。基本上是两分米的大小。

好,现在我数1、2、3,你出现黄板好吗?

好的

1、2、3、

出现了吗?

出现了

再来一次

就这样,他可以快速启动黄板。

写个“宁”字。

写好了

来,像闹钟的针一样,从12点到2点,到3点,一直到6点。这样转180度。

他闭起眼睛一会,说:好了。

好。

现在再看看,还在吗?

额,跑掉了,等下啊。孩子已经很熟悉这套语言了。

这次他没有闭眼睛,眼皮闪动一下,就说好了。

好,这次,对着这个黄板上的字,再写一遍?我把白纸推到他面前。

他开始写了。

一点,一个宝盖头,一横。

停留住了。

我很紧张。

前面写的还很流畅。

但是这个勾的地方,他迟疑了。

我看他眼球左上跳跃了两次,暗喜,有戏!

这个地方最关键!

这是他最后写出来的。

我点着勾的位置,问:刚才这里,我看你很犹豫。后来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他说,我看了看黄板!

哈哈哈,果然如此,大喜!

那你之前写的,都没看黄板?

嗯,已经很熟悉了,不用看。就这个地方,比较难,我就看了看。

我很开心。心想,这个地方得狠狠扎下去。


四、精确

于是问他:

哈,同样写这个宁字,你看你前面动手比划了,动笔练习了,都没写对,是吧?这次怎么写对了?

他说,我动脑子了啊!

对!这就是动脑子!

什么叫动脑子,有感觉了吗?!!

我激动起来,对着他和爸爸说。

他爸爸也很激动。

他呆了一下。

点头。

我问,那你说,什么叫动脑子?动脑子的感觉是怎样的?

他说,就是小黄板出来!

拍案叫绝!

对!就这个感觉!


五、直面问题

来,看看,你前面说的什么问题?粗心?

嗯。

怎么粗心了?

就是语文写字老是写错,写不对。

英语单词记不住

拼错

我最不喜欢英语。

数学我挺喜欢,就是马虎,抄错……

孩子一口气说了很多。那怎么办?一个学科、一个学科的过吧。

先是语文。

几年级啊?五年级。

最近学什么了?

想来想,好不容易说,学了《春望》

马上补充说:杜甫的。

然后,他自己背诵起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嗯嗯。他一边背,我脑海里快速地过着画面。心里想,他是不是能够从文字翻译成画面。如果理想的话,今天能够帮他从字符表象过度到文字转画面就好了。但是,得先巩固之前的成果,看他状态了,不能着急推进。

所以,我问:来,我考你一个很难写的字。最后这句的“簪”字,怎么写?

这里我其实很紧张。

担心的是,如果他凭经验,直接比划着说,写出来了,没有启动画面。那就完蛋了。

本来想提醒说:动脑子的方式写啊。或者说:要动脑子。

结果,看到他眼球往上闪烁跳跃,大喜!

心想,成了!

果然,他动笔写。

一开始写,写了觉得不对。

然后眼球跳跃,再写,对了。

我确认了一下:刚才,怎么涂改了一下,就写出来了。

他说:写不出来了,于是我看了看小黄板!

【学习者按:这确实让我大喜过望。之前咨询过很多孩子。在具体任务中的自动启动这块,是要耗费巨大精力的。这个孩子,本来几乎不动用视觉,但是,怎么在前面训练之后,基本任务上,这么牛逼!或许是他领域启动视觉机会比较多,只是学习领域基本不启动?幸亏,后面有操练,有实证信息解释这个疑问。】

然后,我给他个更有挑战的任务

来,你自己选篇文章,自己定个觉得自己要写错的词语,就这样动脑筋写一遍。

他说,还是这一首可以吗?

可以。

我心里想的是“搔”字。

结果他自己说,就“搔”字吧!

我很开心,看来这小子是真干!一点都不偷懒。

干脆,给他再挑战一下。

把白纸递过去。说,好。倒写!

要知道,一开始,他连写个“王”“大”,都还写不对的。

眼球上翻。

写。

写出来。他有点遗憾,啊,这个点有问题。

他爸爸很开心,说,不要紧,比前面进步很大了。看得出来,他自己也很开心。

问他:写字,容易错的字,怎么写就不错了?

他说:动脑筋,小黄板。

行,那么看英语,怎么背单词。

我找了个单词。

positive

形容词“积极的”。

给他看了一眼。

结果发现他嘴唇微动,竟然有很微小的声音:泡……

大喜!说,你音标学得很好啊。

父亲谦虚说,还好还好。

孩子嘴角一扬,也谦虚说:学得一般般。

有这个基础,我就心定了。

让他想平时背单词一样背。

他推理出了发音,然后完整地读出来了。

唯一有瑕疵的地方是,最后V后面的E,不放音。他不知道。给他点了一下。马上就发准了。

我把书扔到桌肚里面,问,还记得这个发音吗?

记得。他马上说了一遍。['pɒzɪtɪv]

然后他根据发音,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拼出来了。

挺合理的背诵方法。

我问他,刚才有小黄板吗?

他说,有!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出来的。

我不确定这块小黄板是本来就有了,还是我提醒之后他才有的,只好请他再次出现小黄板并一个一个字母出现。他依旧嘴唇在动。对于外语学科,这是鼓励的。我没有请他抹去声音。

接下来,问他:

你老师表扬过你很积极吗?

当然拉!

具体说说呢?

哪个老师?

英语老师。

嗯嗯。你出现怎样表现的时候,英语老师会表扬你积极!

会说你是一个 positive boy

他说,就是我积极发言啊!

你发言会举手吗?

当然会。

举哪只手?

右手。

恩恩,你举手发言,就是让人会感觉积极。

那,特别积极是怎么举手?

会两只手一起举吗?

啊,那怎么可能。

那会怎样。

最多,会差点就站起来。

脖子会伸直吗?

当然会。

好。现在,你看看你积极举手的样子。

看到了吗?

看到了。

好,现在看到你特积极的样子。

你的屁股快离开凳子吗?脖子直起来吗?

他坐在我对面,身体微微的变化着。连连说,屁股快离开了,嗯嗯,脖子直起来了……

然后我说,好,在这个画面中,出现一个声音positive,然后出现这个单词。

他说好了。

整个过程,他兴奋不已。

问他,额,这个画面,和你的小黄板什么关系?

是在小黄板正中间啊。

那我就放心了。

比较了一下,学英语背单词有趣吗?

和前面背古诗默写字比起来,哪个更开心,更好玩。他说,英语更好玩。

为什么?

为什么之前讨厌英语,现在忽然说,觉得英语好玩了?有什么不同吗?

他说:因为我动脑子了。用了小黄板。

简直是太上路的孩子了。

后来又检测了数学学科。

因为他说喜欢数学,所以我本来想跳过去。

你学数学动脑子吗?当然,不然怎么学。我还学奥数的呢。

结果,检测了一个17乘以36。

他先弹出小黄板,但马上放弃了。又开始动笔在空中挥舞,但是算错了。

然后又在桌子上比划。还是错。

最后在手心算,还是错。

爸爸着急了,我教你这么多好办法,怎么不用啊。

把大数先乘过去。

孩子把大数先乘过去,结果又错。

后来他自己捣鼓,出一个答案,终于对了,说是用分配率算的。

我很好奇,为什么不用小黄板呢?

不就五行吗?

然后,重新用小黄板,一行,两行,三行。再看一眼前三行。第四行,第五行。答案就出来了。

正确。

前后不超过两分钟。

但之前各种算法,折腾了很久。

我很好奇,这里感觉最好的数学学科,恰恰是很难更换原有经验的。


六、小结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想做个小结。

正好《学习心理学》在手头,于是和孩子说,粗心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没用梅耶的模型,直接选用了加涅的学习模型。

从刺激开始讲起,到感受接收器,到感受等级器,就好比他动手,动嘴,动笔……

但是,动脑,什么时候开始呢?

一般粗心问题,是在工作记忆撑满的问题。

工作记忆,本来有个特征就是容量有限。很难有巨大突破。但是,有个可以作为的地方就是

就是我们前面体验的“动脑筋”,有意识地让自己动脑筋。就可能帮助自己解决这个过程的容量问题。

这个话,主要是说给孩子爸爸听。留个孩子一个感觉,我刚才体验到的是“很牛”的办法,就好了。


七、作业

刚才我说了很多啦。你准备接下去怎么做呢?

他刚想开口。我阻止他:不许说出来。

自己动脑子看就可以了。

于是,他坐那里定睛了一会。

然后表示,好了。

嗯嗯。我感受到爸爸其实挺想知道他儿子有什么表态的。呵呵。

于是灵机一动,说:

这样,刚才的作业,就你自己脑子里看到了,对吧?其实爸爸和我都很好奇的。

但是,我不问你。爸爸也不许问你好吧。就算问你,你也不许告诉他。

作业作业,做起来才叫做作业,对吧。你把脑海中看到的,用行动表现出来。

我们请爸爸更加关心你一下,通过观察,看看他能不能猜出来,你刚才脑海中刚看到的是什么?我下个星期会问爸爸的。然后偷偷问你。看看你们是不是一样?怎么样?

孩子答应了。父亲也答应了。

我请孩子再看看刚才看到的。希望强化一次。然后差不多结束了。

孩子坐定,再看,表示完成。

这个作业,我也挺得意的。

似乎问题已经跑完一个基本结构了。孩子拿起水杯,一饮而尽。

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是,出于习惯,还是问孩子,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探讨吗?

结果,孩子说,还有,就是,我总是很急。

……

【未完,待续】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样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www.beingalearner.com 或论坛:bbs.52xx.net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