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203期【怎样学习:微问题】当事情来临,总是在缓解焦虑和发泄情绪,怎么办?

2014-12-20 王宏 成为学习者

一、公开课准备

07年暑假在上海,易谷对我和大象进行了一周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易谷让我准备一个针对心略的公开课教学。

接到这个任务,我每时每刻都在想怎么上这节课,每个方案在脑海里蹦出来,感觉不行,否定掉,然后又蹦出新的方案,又感觉不行,否定……,第三天,易谷问我准备得怎样了?我说:“感觉还没准备好。”易谷直接指出:“如果你想缓解焦虑,那你就安心的去玩,否则你就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于是我把自己的教学想法写在纸上,10分钟,出来了,不管如何,好歹是一个完整的课了,如果有好主意,在这个10分钟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如果没有,那就这样上。

这个时候,回头看自己前面两天的准备,都是片段式的,好不好其实都没有意义,因为自己对于那节课究竟是怎样的很模糊,如果没有清晰的呈现自己对这节课的想法,在模糊中焦虑自然如影随形,任何方案都只是想想而已,想到后面,忘了前面,一直在焦虑中兜圈子。

写下来了,一节完整的课呈现出来了,自己可以评价他,修正他,情绪自然就消失了。

二、与大象的碰撞和争吵

今年和大象一起在工作室,经常会因为看法不一样发生碰撞,但是经常会发生的现象是一直在争吵,而且吵着吵着就变成情绪发泄,后来,慢慢发现,当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的时候,只要我们利用上工作室的白板,情绪往往会很快平复,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针对具体事情的不同判断的表达,一往白板上写,很快,整个白板就满了,关于一件事不同的想法就呈现出来了,处理方法往往就出来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俩对课程什么办法都没有,感觉很糟糕,这个时候,我们提议先零星的把蹦出的想法写在白板上再说,管这些想法有没有用,奇怪的是,写着写着,思路居然就出来了。

当我们意识到这块白板的作用时,我们在学术探讨、工作内容等等都在这个白板上呈现,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的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会教学生思维导图,可是,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思维导图真正的价值,就是将自己脑海里的思维过程可视化,这样,我们就可以看见我们思考的问题的全貌,也可以评价和优化我们脑海里随机的、零碎的想法。当问题的真相浮现,情绪往往自动就消失了。

三、一个辅导的故事

这学期,辅导一个孩子,四次课后家长把孩子的一次考试试卷发给我了,虽然我知道孩子目前的成绩不会太好,但是我没想到只考了45分,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焦虑,还好,我这段时间特意给自己买了一本草稿纸和笔,方便随时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于是,我首先做了一个我对这个孩子认识的思维导图,几分钟,做好了,可是,没有发现自己辅导的着力点,这也暴露了前面的辅导针对性有问题。这一段我的策略是跟着孩子的节奏跑,顺应孩子急于解决目前学习困难,但是我在现场却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在设计上也只是就现场的问题进行简单设计,并未结合孩子的整体情况。

这个思维导图太大,于是我继续往下切,在脑海里搜索孩子面对学习的思维特征的经验,2分钟,这个思维导图做出来了,结果,还是发现没法发力,这个时候,我有一些懵,怎么办?难道我没有办法了?前几次辅导虽然没有完整的解决问题,但是那些辅导的过程孩子自己感觉收获挺大的,也应该对孩子是有价值的啊,顶多是分数暂时呈现不出来,怎么会这样呢?

于是,我把手机里的试卷打开,把孩子的每一道错题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感受性、学科核心框架、认知模式三个维度分别做了分析,当所有错题错误呈现在草稿纸上之后,我一看,孩子的问题核心是在核心框架上、其次是一些基础知识的感受性上出了偏差,这下清晰了,我也平静下来了,于是,针对这个问题,立刻在草稿纸上写了个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傻傻的几个例子支撑孩子的感受性,然后设计一堆非常傻的题目训练孩子的学科框架。

第二天辅导,当孩子做完这些傻傻的训练之后,自己看着自己的试卷,就自己独立的订正了试卷。

【学习者按】

我们面对具体的事件,在思考时,有两种感受模式:一种是结合,我们自己就是脑海里事件的一员,这可以增加我们体验丰富的维度,但是因为我们过于投入,所以事情的很多维度往往在我们的意识之外。一种是抽离,也就是我们就像旁观者一样,虽然体验未必深刻,可以从很多维度审视这个事件,维度多了,离真相更接近,选择也就多了。

当我们被事情困扰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出于情绪之中,这个时候我们的思考更多的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情绪立场,意识到这一点对我们跳出自己的情绪有帮助,同时,借助各种手段,将自己脑海里的思考表达出来,有利于我们借助理性的力量审视这些表达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从而进行深入的探索。比如倾诉,往往能够缓解情绪,因为倾诉的过程中情绪背后的事件会浮现出来,此时我们有机会审视事件本身以及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比如本文提到的借助思维导图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呈现出来之后,我们就有机会去审视这些想法本身以及想法背后的事件。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www.beingalearner.com 或论坛:bbs.52xx.net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