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132期【怎样学习:微叙事】孩子怎样学词语?

2014-10-10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群里讨论记叙文写作“如何精确感受”,发现学生也好,教师也罢,当面对“我是如何学会‘雄壮’一词”、“我是如何学会‘沮丧’”一词的时候,语焉不详。越发让我感受,观察或觉察自我的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过程,是如此得必要!词语(word)即世界(world),觉察我与词语的关系,就是探索我与世界的关系。


分享几则最近的观察!

12岁孩子如何学“车”

放假回老家,与另一户2岁儿童的家庭同车。

路上,那位母亲和孩子不断反复出现下面的对话:

——cou cou cou cou (一辆车子经过,2岁儿童扒着窗户很惊讶地对着窗外大声叫)

——对,cou cou。哦,宝宝知道cou cou了。

——cou cou cou cou(又一辆车子经过,孩子依旧兴奋地大叫,还转过脸来向大人介绍一般)


注:cou 是上海话中“车”的发音;这里主要关注儿童学习的过程,不讨论母亲对孩子语言教学的教法是否妥当。


【学习者按】词语的学习过程中,在这里发生的是“运用”这个声音标签,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来和其他人一起用共同理解的标签“交流”对这个世界的发现。但是,这就是学习的全部吗?应该没这么简单。幸运的是,我又观察到了下面的学习片段。


24岁孩子如何学“掩埋”

先分享一个近日的群练习片段:

“为什么我们理解不一样”

国庆节带儿子回老家,先爬山、看博物馆,然后带着儿子参加表弟婚礼。

一下车,他忽然做了个让人诧异的动作:

两腿站稳,深深弯腰,简直是弓起身子,脑袋快埋到停车场的沙子中。随车的小表弟惊呼:他吐了!

我弯下腰一看,真的有绿色的东西出来了。

小表弟也弯下来看,马上反应过来,哦。口香糖。

但是儿子还是弯腰姿势,他开始拨弄沙子。把沙子往口香糖上洒。

小表弟说:你想毁尸灭迹啊。

刹那间,电光火石,我马上串联起了他的表现与昨天博物馆参观时的细节。但是只是假设而已。我没有说话,想等儿子自己解释:我以为儿子在学习一个新学到的词语。

一会儿,沙子形成了平淡无奇的小土堆。口香糖完全不见了。

儿子直起腰,拍拍手,歪着脑袋用狡辩地口吻解释:不是,这叫掩埋!

我心花怒放,果然如此!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竟然接下来的第二句马上对此做了解释:

“爸爸,我刚才在掩埋口香糖,跟恐龙死了被掩埋一样。”

晚餐的时候问小表弟,怎么觉得和和弯腰是发生呕吐现象了?

他说一般人如果晕车,下车第一件事情就是吐。而且他听到我儿子嘴巴吐唾沫的声音。

那为什么看到用沙子埋就想到毁尸灭迹?

他说不清楚。反正就蹦出这个词语。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同样一个弯腰吐口香糖并用沙子遮盖的动作,为什么儿子,表弟,和我的理解不同?

儿子的经验,从他解释,和我判断,是来自昨天看海宁博物馆的恐龙展厅的经验。我们在恐龙发展历史图示前面站了很久。其中看到一个词语是掩埋,他问了什么是掩埋。我还和他解释。结合图片,是说沙子被风一吹,盖到了死去的恐龙身体上……一层又一层。

他很有兴趣,离开了又拉妈妈给他讲解这附图,又问了什么是掩埋。

最后看了花灯馆和地库的珍贵展品准备回来时,他提出来再去“恐龙馆”绕一圈。

表弟的经验是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晕车后下车呕吐的经验,大概看过古装片用掩埋方式毁尸灭迹的信息?或许是听到我们在车上不允许儿子吃口香糖?

我是和儿子昨天有共同的经验,而且发现这里是沙子,与昨天解释用图所显示的素材一致。再一个确认是,儿子学词语的方式是直接身体力行的运用。这是他的模式。

但还是处于观察,假设求证状态中。


【学习者按】这是一个关于“一个人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信念的体验。但也是一个儿童如何学习词语的珍贵且清晰过程:参观体验——发生好奇并提问——听到词语的声音标签(原来这个叫“YAN MAI”)——听到解释(结合沙子、风等生活中有体验的词语解释)——反复强化(我讲了几遍,后来孩子又拉着妈妈讲解)——亲自践行这个词语(把口香糖用沙子埋起来)——用这个词语解释自己的世界(用“YAN MAI”这个声音标签来向我们解释他自己的举动。)

这是否就是儿子学习的流程呢?我还是想再求证。很快,鲜活而较为完整的素材再一次在生活中慢慢呈现出来:


3

大前天晚上,一家人游泳之后准备回家。

小家伙不走寻常路,一定要从台阶上往下跳,后来还想一把跳到妈妈背上让妈妈背着走。

有趣的是,妈妈背着孩子刚迈步,就说:哎呀,宝宝你的胳膊松一下,把妈妈脖子搂这么紧,我都快窒息了。

那一瞬间,我心里无比好奇,用了这么一个词语“窒息”,孩子能理解吗?幸好,孩子本能的反应却是是求知的,几乎与我内心的好奇同时发出的是他的问题:妈妈,什么叫窒息?

“窒息啊,就是我呼吸用的气管,被压迫的很窄,空气都无法流通了……

他还是一脸茫然。于是换了个解释:

“宝宝啊,你还记得游泳潜水的时候,呆在水底不能冒出来换气的感觉吗?”

这次他有反应了“啊!不换气怎么可以啊。”

“就是啊,想换气的时候不能换气的感觉,就是窒息的感觉啊。”

……..

因为我想验证下他学习的流程是否就如学习“掩埋”一致,所以对于他如何运用“窒息”一词,就更为关心。

前天,一直没有什么反应。

昨天晚上,聊天的时候,他终于呈现了珍贵的素材:

“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把我抱得太紧了,我都快‘窒息’了,哈哈哈哈…….”他乐呵呵地分享白天在学校的趣事。

“是嘛——”我也乐呵呵。感觉另一只鞋子终于落地了。


【学习者按】“学以致用”的另一种解释是,“学习改变世界”——只有让自己的世界,变得与学习之前更为丰富,真学习才发生了。从这个角度讲,在语言学习的阶段,“卖弄”是比“模仿”更优秀的一个学习策略。

接下来的问题是,学习难道就是这样吗?

当然没这么简单。回到第一个片段,继续这个话题吧:


4、怎样学“cou cou”?

车厢内不断响起孩子和母亲的“cou cou”声。但是,很快,有了这样几个例外:

A

——cou cou cou cou

——对,宝宝,这个是出租cou……

B

——cou cou cou cou

——哎呦,宝宝,这个就不是cou cou…….


【学习者按】学习的过程应该还有:做内部的分类,对例外的识别等等。还需要不断探索。





.....................................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http://bbs.52xx.net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