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71期【怎样成长】我们看海去

2014-08-10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我 们 看 海 去

上海 项恩炜

春日的黄昏,连月的雨水终于停止了。

上海市区的某学校教学楼内。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教室的门依旧紧闭着,伸伸脖子,看见老师依旧挥斥方遒激情万丈的样子,在扒住窗台看看坐着的学生,所见让人揪心:或前后“私语”却似旁若无人,或奋笔疾书做其他功课,少有认真听讲者。整一个浮躁闹腾的氛围……

这是一个氛围,这个季节特有的氛围:隐隐的萌动,无端的浮躁。

这些孩子呀,怎么才能度过这个浮躁的状态呢?

用沉静来对抗浮躁,用沉静来赢得沉静。

用教师的沉静来影响孩子,用沉静的力量来震撼心灵。走出校门的一刹那,我忽然想明白了这一点:让我们去看海吧。

在自然中,用大自然的沉静来平静孩子们的心灵。大海,大山,无疑是最好的处所。我甚至想到了周三下午的两节语文课,或许,还可以调来第三节课,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借学校的车子,带着班级的孩子们一起,驱车两个小时,在大海边上坐上半个小时。什么也不说,感受一下内心的纯净与沉静。或者,在大海的波涛声中,讲述一个真实而伟大的故事……

……踱出几步,霓虹闪耀——车辆川流——行人疾走!忽然给了我一个警告:附近,哪里可看海?

青浦?松江?似乎都不行。赶紧打电话求助,上海附近,哪里可以看海?电话那头一阵惊愕,然后说:好像没有啊。

那么,哪里可以登山?给人神清气霜的感觉的山。——好象也没有。市区比较高的山,就算长风公园的铁臂“山”吧?也是,一说登高,总是想到浦东陆家嘴的第一高楼…….

那一刻,忽然惊恐起来。处在一个没有山没有海的地方久了,竟然忘记了看海这件事情。想想自己的家乡,想到自己读书的时候。四年级时,校长说,我们春游去!就到前面海边的山上去!于是,我们换上旧布鞋,冲锋一样的往上跑。初中的时候,学校建在山脚下,体育课都是跟着老师在后面的山坡上练青蛙跳。而平日里,有事没事邀上两三个伙伴班跑到山下的田野中埋锅野炊也是常事;而夏天的早晨,起来迎着朝阳一直跑一直跑,一口气跑到海边挖一株好看而不晓得名字的水草,赶紧跑回家养着,也是极为爽快的事情。更别说,潮来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在沿海的公路上一路狂蹬追赶着潮头,看着捕鱼的青年急急忙忙收网的样子,很是刺激。当然,每每低头望着卷过来又退回去又收回来的混沌的水啊,总有那无可名状的感受涌上心头……

真的,好久没有看海了。来到这个没有海没有山的城市,大海和高山,似乎随着我的童年消逝了。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能静下心来的人,这或许得感谢童年的海,儿时的山。即便如今看不得海了,爬不得山了,好歹心中有海,心中有山,自然,也还能沉静得下来。

我的孩子们呀,真想带着你们看海去。真的,真的想。

耳边仿佛响起电影《城南旧事》中真挚而明朗的让人心碎的童声吟诵: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

我们看海去

——林海音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

扬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

从海上升起来,

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2009-3-9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 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