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69期【怎样成长】家长与教师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锤子

2014-08-08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家长与教师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锤子


1

今天我坐公交车,位置正好靠窗。

头一歪,看见窗户边挂了一把锤子。

——心里一惊:哈,这把锤子怎么没被人随手拿走?


一个人的成长是挺不易的事情啊。要让自己素养提高,容易吗?

要让孩子变得懂事,容易吗?……

但是这把安然无恙地挂在那里的锤子告诉我:老百姓素养提高了。——怎么发生的呢?


从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我直觉判断:

破解了这个问题,也会对自己成长,教育孩子,会有启发…..


2

从教育的角度来梳理下公交车的“锤子”现象:

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乘客。

教育的目的是:不把锤子随手带走

教育的方式是:

A 宣传

B 把锤子绑起来

C 把锤子用铁链拴

D 丢一把再供一把


据秦志军老师介绍:图片中的那根白线,名字叫线卡。名字虽有“卡”之意,用的过程和适用效果呈现和“绑”更贴近 。用法简单,一次性的。想解开,只有用破坏性的方法,比如用刀子剪开或者割开。上面的纹路呈倒刺型,只能顺着拉紧,一旦倒过来拉开就被卡住了,这和一种皮带的原理一样:拉紧腰带的时候,发出的声音 兹……拉……因此,这里的铁锤用卡带,对于应急情况下的乘客使用而言,就等同于绑住锤子不让使用。



背后的假设是:

A口号能够影响人的认识,最终改变行为

B先造成“拿不走”的事实,不相信人会改变

C先造成“拿不走”的事实,不相信人会改变

D给予犯错与成长的机会,相信人可以在过程中进步


对应结果是:

A听了很多口号,该干嘛干嘛

B无法拿走,有机会能拿就拿

C无法拿走,但有机会拿就拿

D拿了几次,满足欲望懒得拿


而,上海的公交车,走得是最后一条路线。最后的事实是,大部分情况下,锤子依旧在。前面的几条,成了笑话。


3

如果把锤子联想到其他,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

联系到家庭育儿。如,儿子有个阶段忽然特别喜欢说“大便”,每次一边说一边极度夸张地哈哈大笑,情绪兴奋。大人唬他,凶他,哄他,骗他,似乎更加激起了他的热情。后来,干脆就是顺他:让你说,等你自己懒得说。“来爸爸,给你一杯大便冰激凌”我接过来,装着啃几下,然后说“谢谢你”。等会继续说,我们继续正常互动……这样过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词语渐渐的消失了。偶尔还会出现一次。这里“不要再说这个词语了”就等同于“不要拿走锤子”。干脆,给你做的机会,把这个变为常态,不提供新的刺激,日子久了,也就懒的做了。

再联系到日常教育。如,高中的学生很兴奋于谈恋爱,前两年在国际班执教,那里的孩子更是兴奋于谈论男女爱与性的话题。与其选用ABC的做法,还不如直接开始《爱的艺术》系列阅读课,看看专门的爱情研究者,如何说爱情,看看专家是如何探讨爱和性的关系?甚至,直接借助东西神话,丰富孩子们关于世界上为什么有人,人又为什么分为男人和女人……在这里,“不要谈这个话题”,等于就是“不要拿走锤子”。一切看似庸俗的话题,背后都可以呈现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丰富学生的认识。让我震惊的是,在后来学生的反馈中,确实在恋爱的苦恼季,当初阅读的理论发挥了弥足珍贵的力量!

再联系到日常工作。如,一次某领导明示我,“为什么你发言总是放炮?”言下之意是:不要“放炮”。对比下希望“不要拿走锤子”,就多放锤子的做法,在“放炮”现象的对策上,我以为比较好的做法是:多一些“放炮”的机会。牢骚发完了,建议提光了,沟通充分了,是个正常人就懒得找机会放炮了。

如果再联系到社会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运作方式……


4

借助自组织的概念。个体也好,群体也好,都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

具有自身平衡的能力与动力。

如果把人看作自组织,就意味着尊重其复杂的特点,其自身的发展能力,能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能力。

在这样的假设下,面对人的成长,或许规律就成了:

尊重复杂、给人自由(接受人是可以选择拿走锤子的)——提供简单的操作(继续放锤子)——等待人发生自组织的神奇变化(化成天下,竟然锤子安然无恙留在原位了)




参考链接:

《南昌公交车安全锤成绑锤难取下公交:避丢失》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4/07/31/013243131.shtml


《聚焦沪公交车火灾:公交车上逃生锤丢失现象普遍》

http://www.china.com.cn/city/txt/2008-05/06/content_15073819.htm

《大连公交救命锤一年丢了1800把》

http://liaoning.nen.com.cn/system/2013/06/18/010445349.shtml

自组织


http://baike.baidu.com/view/385080.htm?fr=aladdin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 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