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6期【怎样成长:微活动】攻略:教师暑假家访

2014-07-06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家访前要做什么准备?家访中又做点什么?和家长没话说怎么办?家长话太多停不下来怎么办?家访到底要做点什么?……除去一些情况特殊的家访外,笔者借此机会分享下自己带班时的做法:


  • 家访前:

1、 问学校相关部门申请阅读学生档案,并做笔记。如,我为班级每个学生专门设计的PPT档案袋,上面有我关心栏目,在阅读学生档案时,可以按照这些栏目进行信息采集(提供部分表格供参考):





【备注:尤其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因为身高、视力、其他身体特征,都会影响日后学生在班级的座位安排,体育运动、班级活动等具体生活细节。】


2、 优化设计家访问卷:一般,我会采取两份问卷,一份是《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一份是自己按照需要制作的调查问卷。有老师会对两份表格有兴趣,前者的量表与使用方法,可以网络搜索。此量表已经经过华人文化圈的数据改良,适合大陆中学生使用,且可以反复测量,前后比较。后者我用照片形式呈现如下:





【备注:《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是为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知识、技能、职业偏好测量,可以为高一的课代表选择、高二的分科选择、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等提供参考。而自编量表,则考察学生家庭关系如起名期待等、个人成长关键事件如早期记忆等、自我觉察度如他人评价等、学习系统如信念隐喻等,这些在日后长期的交往中,都会呈现出非常珍贵的价值。】


3、提前约定家访时间。按照地图,划片家访约时间。一般每户家访事件在2个半小时左右。


  • 家访中:

1、 简单寒暄,主要是给学生表现机会,给家长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观察学生的互动模式,感受学生的状态。15分钟左右。


2、 请学生填写两份问卷,与家长交流。学生填写时间一般在60分钟左右。

第一次家访,学生通常会比较认真。且造成一个学生不在场的机会,直接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对孩子的介绍,了解家长评价孩子的维度,评价自我家庭的维度,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对学校的期望。


3、 与学生、家长一起,围绕两份调查,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和家长丰富对自己的认识。45分钟左右。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是很好奇学生书写的内容,与教师的解读。结合刚才家长与教师对话的背景,这个时候学生问卷中呈现出的信息,无论印证或突破家长前面表述的框架,对于家长而言,都是一次丰富对孩子认识的机会。教师要做的,是,澄清量表和调查表的意图,然后选择有前面一小时观察所得信息支撑的相关表述给予解读。一般,选择积极信息,对于潜在的问题可能,第一次尽量不谈。留待未来。给家长和学生营造积极美好的背景。


三、家访后

整理资料。存档。

在之后的班级工作中,多参考这次家访获得的信息。比如,评语书写时,班干部选择等。因为,这次的家访记录,是学生中学阶段的原动力的组成部分——毕竟,是第一次有老师家访时这么正儿八经给他做题目的。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点击屏幕左上角成为学习者 订阅微信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起点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焦点解决问题——专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方式读行双叙——主张实践后的叙述分享;

愿景互为背景——构成绽放时的美好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