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19期【怎样学习:微问题】捕获成功的瞬间,让偶然成为必然

2014-06-19 王宏 成为学习者

学生情况:sy,中考进班26名,外语及文科成绩优秀,物理数学较差,特别是在第一个月里物理数学的单元测试中均不及格。本次月考数学105分(满分150,均分109),物理93(满分120,均分86),外语129分(班级第三名),总成绩班级14名。


在办公室,简单交流了这次考试的感受之后,我希望和孩子一起发现究竟这次理科的进步中发生了什么?

我:“你在月考前的测试中物理数学均不理想,而在月考中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恭喜你,老师很好奇,你是不是在月考前做了些调整?”

因为我是教物理,sy首先讲了物理的情况:“我把加速度、匀变速运动的位移的相关题目做了一下。感觉心里踏实了。”

我:“以前你不做题吗?”

sy“做,但是以前做题目稀里糊涂的。”

我:“哦?那这次做题以前相比有哪些改变呢?”

sy“我把资料上的例题与一些知识归纳看了一下,做题目的时候发现后面的题目基本上都与这些归纳讲的差不多。我就有意识的把这些归纳强化记忆一下。”

我拿出物理练习册:“你能找一个例子,把当时的情景给我具体展示一下吗?”

例子1:关于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知识归纳,方框里有具体的反面例子,她觉得具体有利于理解,于是sy有意识的记忆后,做相关的选择题保证了正确率。

例子2:关于汽车匀减速到停止的问题相关的解题技巧,她看了后在处理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用这样的思路,于是尝试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于是回头细致思考,并进行强化记忆。


物理的交流让我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学生偶尔考好,也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导致考好的某些行为,如果我们纯粹当作偶然性,在学生身上随机发生的积极行为就可能随机消失,捕捉到了,就可能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经验支撑。

带着这种想法,我继续探索sy的数学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

我:“那你的数学做了哪些调整呢?”

sy“我多做了一些题目。”

我:“以前不做题目吗?”

sy“我现在做了不会的我会去问

我:“问老师还是同学?”

sy“有时问老师,有时问同学。”

我:“那你以前不问吗?”

sy“也问的”

我:“效果不一样,说明这次与以往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次问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呢?你问了之后做了些什么呢?”

sy“我主要问jl(本次第一名),问懂以后她总是给我找两三道题目让我做,考试的时候发现这些题目思路很清楚。”

我:“你现在知道了以后问问题后应该怎么做才算是真懂了吗?”

sy“是的。”

sy的数学进步与物理一样,都是发生了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的行为,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如果没有jl,或者jl由于某种原因不再这样帮助她怎么办?

我:“你每次都是jl帮你找同类的题目吗?”

sy“我后来发现自己也能找到的。”

我:“也就是说,你自己也能把题目归类。”

sy“是的。”

我:“你确认题目不会做的,问懂以后再找几个同类题目做一下,效果很好。”

sy“是的。”

我:“那你能否考虑平时做练习也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呢?比如数学练习,你一般是怎么做的呢?”

Sy和大部分学生一样都是一道一道的按照练习顺序往下做,做到中途总会出现卡壳,在卡壳时心浮气躁,经常练习完不成。

于是我指导她做了个调整,就是做作业之前先把作业按照自己的熟悉程度做个排序,再完成。

我:“你想象一下,这样操作会带来哪些变化呢?”

sy想象了一下:“做题目会更有信心。”

我:“前面几道题目应该没问题吧.”

sy“没问题“

我:“做到后面的题目总有不会做的,做到后面不会的题目怎么办呢?”

sy“问别人?”

我:“之后呢?”

sy“找同类题目做。”

我:“老师当天的练习大类应该差不多,如果你不会,是不是以前的知识储备出了问题呢?”

sy是的。”
我:那应该找什么样的题目?”
sy
以前的相关题目。”
我:很好,这样做是不是更容易发现到底是哪里不懂?”
sy
是的。”
我:更容易锁定自己的困难,弥补以前的知识缺陷?同时即便以前没有弥补,起码今天学的内容没有了问题。”
sy
是的。”

我:你能确认会这样去做吗?”
sy会。”
我:本次考试之前,是什么促使你去做出这些改变的呢?”
sy
我以前就这样,经常对比周围的同学的情况,月考前发现自己有可能已经掉队,不能让自己太难看,所以就花了点时间。”
我:你现在是班级14名,你看看你现在的对手应该是哪些人呢?”
sy
看了一下成绩登记表:就是处于前面这些人。”
我:也就是说,你以后会把自己经常和他们对比。”
sy
是的。”
我:这次的成功经验坚持下去,你认为能够与他们抗衡吗?”
sy
我相信!”


sy后续高一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五,数学物理一直维持中上水平。


再失败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几次成功的经验。

特别是在一些单元的考试中,由于知识量少,出现这种成功经验的机会更大。我们总是以为学生是凭借简单的短时努力而获得的偶然进步,而忽略了即便是偶然的成功,必然伴随着必然的成功的习惯和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总以为是努力了而已,其实这只不过是学生通过努力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而这种正确的方法学生未必会意识到 ,在长期的学习中就会让这种正确的方法消失殆尽。

教师的专业性就体现在协助孩子捕捉这些发亮的轨迹,让偶然的成功经验在学生身上沉淀下来。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加入成为学习者

添加公众微信号成为学习者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

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