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一高校校长,获世界级大奖!

美好滁州
2024-09-08

8月16日,2024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名单公布,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李亚栋院士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共同获得“物质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给出的获奖评语表示,将“物质科学奖”授予李亚栋与张涛,用于表彰他们对“单原子催化”的发展和应用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研究成果表明,化学工业对现代社会的各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催化是当今化工产业的核心科技。开发高效催化剂和相应可行的合成方法是化学及化工学科最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固相金属催化剂,通常是纳米颗粒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为了开发金属原子利用率最优且催化位点及模式均一的异相金属催化剂,自上世纪60年代起,探索将金属分散于载体表面以单个金属原子为异相催化中心的催化剂开发就时有文献报道,但是该领域一直未得到发展。究其原因,缺乏简易可行、广泛适用的单原子异相催化剂制备以及科学表征方法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


李亚栋和合作者们系统性地开发了可设计、可控且具有普适性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方法。这些方法可提供形貌和络合环境确定的单原子催化剂。这些方法促成了具有高载量中心金属和均一微观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大规模合成,为此类催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这些方法被广泛用于具有各种功能的催化剂合成,从而推动了单原子催化在化工、材料、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李亚栋和张涛的开创性工作为认知异相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开启了一道门,也为在原子精度上调控固相催化剂提供了有效途径。他们所引领的单原子催化研究已成为异相催化最前沿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已促使氯乙烯、乙酸、丙醇等大宗化学品绿色环保又高效节能的工业化生产,从而显示了单原子催化助力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据悉,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该奖项以“推动科学、成就未来”为主题,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金。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李亚栋简介


李亚栋,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安徽宿松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22年6月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1986年,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入选首批清华大学“百人”;1999年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先后获得200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现担任学术期刊《Nano Research》《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主编、《Science Bulletin》化学执行主编。


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目前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相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在国际学术期刊包括Science, Nature(及其子刊),JACS, Angew Chem,PRL, Adv Mater., Nano Letters 等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被他引超10万次。已培养出近百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拔尖人才。


来源:综合未来科学发展中心、安徽师范大学、江淮晨报

初审:张璇

审核:胡文峰  审签:朱慧琳

投稿邮箱:czrbxmt@126.com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美好滁州视频号

更多新闻

热门视频



1个1毛,3毛

每天用脑过度的小编
想喝杯咖啡提提神
全靠大家点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好滁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