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心的力量丨一朝入红楼,终生梦不醒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22-07-18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孙玉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原副会长。他是红学界少有的“全能型”学者,写小说、写剧本、古籍整理、文献翻译……成就斐然。他亲自调查、采访,用大量第一手材料揭开历史迷雾,将中国的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红楼梦》里大多数篇章都特别美。”讲到喜欢的段落,孙玉明的眼神、声音、情绪都似入戏的状态,那份瞬间被点燃的饱满激情,很容易感染对方,而他自己竟浑然不觉。看得出,他对《红楼梦》的体悟和情愫,已然融入了生命的挚诚。

一次,在大观园做讲座,讲到黛玉临终时紫鹃的表现,他竟当众动情落泪,“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最能触动我,如果说最喜欢的人物,紫鹃当属,她的义气、无私和真诚最是可爱……”,或许,正是这种种的耐人寻味,让他无怨无悔地在红学路上托付了终生。

1989年,孙玉明被分配到艺术研究院《红楼梦学刊》编辑部工作,连他自己都未曾想过,这一干便是28年的光景。都说搞研究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可他却享受其中,写得畅快淋漓。

谈走向文学之路:“人生不能太顺,有点坎坷是好事”

1975年,在开封当兵的表哥回乡探亲,表嫂带了一套四卷本的《红楼梦》,那是孙玉明第一次看到《红楼梦》的样子,“也只是看看,却无缘拜读”。1979年,恢复高考后,走进大学校园的他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1980年的春天,是我第一次真正阅读《红楼梦》的开始”。

上小学四年级时,正值邓小平复出分管文教工作,当时教育备受重视,孙玉明每周可以写一篇作文,大多数情况下,还被当作初中生的范文,“当时的志向就是成为一名作家”。上大学时,别人醉心读外国文学名著时,他却偏偏不喜欢,一部《安娜·卡列尼娜》借了三次依然没能看完,但对中国古典文学却痴迷得一塌糊涂。

生活,大概就是一半惊喜、一半遗憾,明明有志于中文,却阴差阳错进了外文系,学起了日语。走进理想的岔道,似乎在通往孤独的小岛,但今天看来,很多的安排自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必然。

后来,他用日文写散文,因在日本赢得优秀奖而获赠大量图书,他从中挑选了森村诚一的小说进行翻译,14万字的译著成就了他人生第一个翻译作品。

再后来,他出版了《日本红学史稿》。“一般的,搞《红楼梦》的不懂日语,搞日语的又不懂《红楼梦》,日本人写《红楼梦》是站在日本文化的角度,但《红楼梦》是中国的,我以中国的红学和日本的红学对比着写就形成了自己的角度。”可以说,这部书发挥了他的语言优势,虽历经颇多不易,却成就了首部系统研究日本红学的学术专著,不仅开拓了红学研究的海外平台,也引领了《红楼梦》在国外传播、翻译、研究的热潮。

谈《红学:1954》:“写这本书需要足够的勇气”

《红学:1954》是孙玉明第一部关于红学论述的专著,于他本人也好,抑或于整个红学史研究而言,意义都非比寻常。

1954年的“红学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治第一次大规模介入学术,对此后的红学乃至整个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的大半个世纪,关于此段历史反思与回顾的著述屡见不鲜,甚至不乏当事人的口述实录。尽管作为一个红学研究者来说,那是一段无法回避的历史,但在事、史、论三者的关系上进行探索性的再挖掘,却非易事。

而孙玉明能够从红学史角度,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深刻评判,当属红学专著的首次。所以,直至今天谈及,孙玉明仍坦言“写这本书是鼓了很大的勇气的”。

在成书过程中,对于20世纪50年代掀起的胡适、俞平伯批判运动的反思和研究,孙玉明尤为注意历史事件的演进过程,为此,他亲自调查、采访,用大量第一手材料揭开了历史的迷雾。

在书中,记者看到他引述了很多批判文章,而这些作者中,有很多都是他极为崇敬的长者、师者,但在引述时,他还会给予评判,甚至批判。在孙玉明看来,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做学问,首先要求真。“即使对同一个人,我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评判,主要还是看其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写书而不带感情,是绝对不可能的。内心对他们的崇敬依然,只是就事论事,并无其他。”

正是抱着还历史以真实的态度,他的书一出版,便好评如潮,各种褒扬纷至沓来,不仅迅速在京、沪两地各大书店荣登畅销书排行榜,更获得两项院、部级大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学术专著之一。

谈《〈红楼梦〉赏析》:要让所有红学爱好者

近30年的红学生涯,孙玉明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研究红学,一个是推广红学。他策划并做客“百家讲坛”的“话说《红楼梦》系列讲座”,并常年奔走在各大高校与莘莘学子漫谈《红楼梦》。“学术不能普及,但学术成果可以。红学研究也应唤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仅仅一个5月,在工作异常繁忙的状态下,他依然跑了5所大学给学生们做讲座。都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红楼梦》,孙玉明却觉得不尽然。3月,他在湖州学院做讲座,14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为控制人数,学校不得不卖票,即使这样依然一票难求。中科院怀柔校区,他去了两次,每一次都被学生们的热情感动,楼道里、讲台边、身后处,全部都是学生。

“普及型、赏析性的讲解,他们很喜欢,还是要用当代人的视角,对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呈现,别让名著与‘枯燥’‘沉闷’画上等号。”



⭐️本文节选自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不忘初心的力量——12位时代奋进者的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给予了这个时代某种变革之力,而这种力量,不仅能够打破一种格局,更能够擎起一个时代的精神旗帜。本书所撷取的12位时代奋进者,均为各领域的代表人物。正是这样一批极具“中国力量”的奋进者,他们勇于思变,敢于求索,行于坚守。他们有的声名赫赫,但却一生淡泊名利,不仅以作品立言,更以操守立身;有的虽非星光熠熠,却在自己的领域开疆扩土,创造了诸多第一……


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大家都在看

监察与司法有效衔接丨案件移送起诉的检察职责

监察与司法有效衔接丨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

扶贫工作容不得从文字到文字的“虚假”

外出不报备,后果很严重


大家都在买

读懂新时代 全面从严治党 | 讲政治 守规矩 | 六大纪律 |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丨中国家规丨盛唐历史 | 八项规定 |“禁令”手册 | 隐形腐败 漫画评论 | 廉洁从政 | 习题集 | 追逃追赃 | 2018业务书单 | 案例剖析



END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