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biquiti 产品解密|一条小小网线背后也有大学问?

Ubiquiti 网线的由来

“当初并没有预设这会成功,我们只是认为这件事情值得做而已。”UI Product Line Manager Boyan 回想。在他手中这条可以在接口处任意弯折、轻薄,外观有着 UI 一贯的简洁色彩的网线,就是 UI 标志性的配件类产品 6类 RJ45 以太网线。而时间回到 2019 年,UI 会意外涉足研发网线,仅仅是因为 UI「吹毛求疵」的基因。


Boyan 表示,那时候 UI 的网络设备在各大论坛已经有一群很忠实的用户,常常可以看到用户在论坛中分享自家或公司组网的照片,当时看到大家的机房使用的网线竟然不是 UI 的,可能我们真的比较在意一点,我们希望整套都是 UI 的产品。


他笑说,UI 做网线的初心听起来有点误打误撞,但其实正是这个希望打造产品一致性的初衷,让 UI 愿意更专注在每个微小的细节,并发现这个产品确实存在着痛点需要被解决。比如说,在一个机房里,通常会有多个机柜以及网络设备需要串连, IT 人员需要处理复杂的机柜布线,然而受限于线材的材质、设计,整体搭建总是容易显得不一致且很凌乱,没有办法做到有条不紊。


“我们那时候一直在想还能有什么突破点,所以我们又去研究了一般人在使用网线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例如线材很粗,或者如果他的设备比较靠近墙,就必须预留空间给那一段接头的线路,没办法做到很紧凑。”Boyan 说。


当时 UI 团队认为,既然用户在很多特定的场景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能改善这个问题,就能为用户带来很多价值。因此,即使网线在大家眼中可能已经是百家争鸣,UI 仍决定跨入这个红海市场,尝试翻转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产品。


UI 跳线 让 IT 人员理线更便捷,
打造更整洁更好管理的机房


创造新的用户体验!

UI 对于创新的定义,不仅是看到用户的痛点,并且解决它之外,还有如何为用户创造附加价值。

UI Product Designer Jerry 表示,确定了想解决的问题后,下一步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他到底要什么」?我们当初所设定的 User Story 很简单,那就是:整理干净、有一致性,赋予这条线更多功能。


即使是一条小小的网线,前期的市场研究也一样少不了,当时他花了很多时间重新浏览各个用户论坛,收集了一轮痛点后,认为以产品的设计来看,线的粗细与柔软度、RJ45 接头都是可以调整的部分。在进入设计阶段时,Jerry 也一步步确定了几个重要的设计元素。



第一个元素:
不采用机构式结构,就让线材可以弯折。

他说当初设定用户是以垂直、水平两种角度来使用线材,以当时市场有的产品来看,如果要 90 度或者 180 度弯折,多半是用机械转轴,看起来旋钮都会很大、在外观上并不美观。因此,虽然希望线材可以弯折,但在一开始就排除了额外的机械式结构。

舍弃了机械式结构,那么线材又要如何弯折呢?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Jerry 从 UI 自家的产品得到了答案。当时 UI 已经出了第一代 Cloud Key,这个产品在连接交换机时,前面同样是采用 RJ45 的接头,且有一段可以弯折的线材,包括线的强度、刚性,以及可绕的特性,都基本符合了新产品的需求。

UI 跳线 的可弯折性,经过严谨的验证,
确保使用上的手感以及稳定性。


第二个元素:
透过线材内部设计,让想要的形状定型。

当时,把网线变细、变扁是业界趋势,也可以比较容易收纳和弯折,UI 初期的设定也是如此,因此 Jerry 决定调整之前 Cloud Key 较粗的线材设计,目标做一条比较细的线。

我们很重视手感,不希望有往回弹的感觉,他表示原本的线材设计里只放了一条钢丝,但是会跑来跑去,不足以完全固定,因此也尝试多次,透过线材内部的设计调整,进一步确保使用上的手感,最后在左右对称加了两条更细的钢丝,让线路走在中间,可以在两条钢线的固定下做弯折。


后续他也与机构设计工程师合作,通过验证,把可以量化的数据都确定下来。产品最终经过严谨的测试,确保以每分钟 20 次速度弯折 90 度测试,可以连续弯折 40 次无断裂。



第三个元素:
维持 UI 外观设计的一致性。

再回到外观的设计上,则是希望能维持颜色与粗细等完整的一致性。

“其实我们最一开始的论述是能不能让线不存在”,Jerry 提到本来团队有想过要不要做透明的线,但是进一步研究后,考量到 RJ45 的接头有八种颜色,若表皮是透明的,那透出来的线材色彩会显得杂乱。因此,最终外观仍是采用黑色、白色、蓝色的三种颜色设定。希望带给用户 UI 一致的感觉,不会有强烈的风格,但是简单简洁。

UI 跳线(下)在前端 RJ45 接头的设计也让内部线材
比起其他品牌的网线(上)较不明显。

后,当然也得在技术和设计之间取得平衡。

一开始跳线只是预设作为机架式各设备间的短跳线用途,先做了 0.1m 规格,后来也考量到用户的需求,延伸出 0.3、1–8m 不等的规格长度。


由于越细的线电阻越大,当长度越长,且要维持一定的细度时,中间可能会有更多的损耗,团队也花了不少心力确保长距离的物理传输,能有一致且稳定的传输表现。 



一条网线,累积销售超过两百万条

Boyan 说,团队从萌生要做网线的想法,到产品正式上市只有一年,速度可说是相当的快,而且让他有些意外的是,需求量相当强劲、已经远远超乎当初的预期。


他表示,原本设定是既有的 UI 用户,希望能让大家在官网下单时,直接补足一站式购买的缺口,买齐整套设备。但后续竟然破圈了,让原本可能没有接触过产品的人也认识了 UI,现在甚至会变成有人在设备分享文章下方特地问:那条网线是什么?那是哪家的?


谁也没想到,小小的网线,自 2020 年正式上市以来,累积销售量已经超过两百万条,每年营收也持续强劲成长,为 UI 配件类产品线带来不少的营收贡献。


UI 跳线作为机房跳线使用,被定位在配件类产品,
增进 UI 产品整体使用体验的重要一环。

“配件类产品经常会被定位成一个 Nice to have 的东西,但 UI 并不会因为他只是一个配件,就轻易放过每个细节。”Boyan 认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在于所有的细节都是成就 UI 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Jerry 认为,配件类的产品,或许开发成本没有那么高,但是它能创造的新使用体验很高,“这就像是我给你的东西,正好是你需要的”,他说从一开始看到机房整理的问题,想切入做交换机的跳线,让机房的整理可以更干净整洁,再到发展出常用的规格,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情境的需求。


而在第一代网线做到精确且有效率的设计,创造意料之外的好成绩后,Jerry 表示,目前团队也正着手进行下一代网线的研发,除了外观质感上的持续提升,也会持续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如何透过线材与装置的结合,达到 IT 管理上的效率。

了解更多 Ubiquiti 产品,欢迎到访 Ubiquiti优倍快官方商城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