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食光”里!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经商务工,城乡留守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吃饭难”逐渐成为城乡养老新问题。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天衢新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试点先行、慈善助力、社会参与”的思路,探索推行“党建+社区食堂+N”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群众参与等方式,推动社区食堂和暖心食堂在解决城乡养老问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城乡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目前,天衢新区社区食堂和暖心食堂共14家,惠及城乡老年人1000余人。党建引领全面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促落实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坚持以镇街为单位,以村 (社区) 为落实主体,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运营社区食堂和村级“暖心食堂”的工作目标、分层次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移交等内容,做好顶层设计。目前,长河街道、赵虎镇、抬头寺镇、新区办均已建设运营社区食堂或暖心食堂。以四级联动为支撑。采取“政府补助一点、村 (社区) 支持一点、社会捐赠一点、个人付出一点”的四级联动模式,在发挥政府托底保障职能的同时,各级党支部广泛动员在外能人、社会组织、村 (社区) 居民等积极参与捐资捐物。目前,全区两类食堂的建设和运营共投资60余万元,其中10%来自捐赠支持,同时社会各界捐赠米、面、油等物资200余件。以困难老人为核心。暖心食堂重点服务辖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7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 (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每天提供免费午餐1次。目前,已为280余名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社区食堂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服务,面向社区优抚人员、残障人员、独居老人、孤困儿童等特殊人群,实行餐费减免或提供惠民爱心套餐服务。同时,依靠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目前,享受餐费减免、惠民爱心套餐服务和送餐服务的人员共计350余人。社区食堂勇于创新思路拓展外延惠民生丰富服务功能。根据试运营阶段老年人意见建议,结合社区食堂场所条件、老年人实际需求、“365 暖留中心”星级评定等情况,在满足老年人用餐基础上,不断丰富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休闲娱乐室等场所功能,满足了老人们日常娱乐、社交等多样化服务需求和“抱团养老、就地享福”的愿望。 目前,全区社区食堂共3家。

拓展服务领域。社区食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驿站等阵地相结合,作为党员志愿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平台,由镇街理论宣传员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并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先锋岗”,参与社区食堂日常工作志愿服务。同时,社区食堂作为敬老爱老教学点,按照就近原则,与全区中小学开展共建活动,让“食堂”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学堂”。近年来,先后开展理论宣讲12场次、共建活动35场次。助力智慧社区创建。以星凯社区“幸福餐厅”为试点同步推进德州市早餐提升工程和“智惠e站”项目,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居民掌上幸福餐厅”,提供“线上下单, 就近就 (取) 餐” 、送餐上门等便捷服务。同时成功创建“24小时智惠e站”综合性新零售模式,通过24小时在线购物、应急救助、政务查询等功能,开通即取即走、无接触便民服务功能。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促生了立体化商圈,同时还将微型救护站、消防站运用到“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有力推进了智慧社区建设。暖心食堂坚持以人为本精心打造谋长远建设服务场所。暖心食堂依托星级农村幸福院现有设施及公共资源,按照简洁、大方、适老、通风等要求进行修缮改造,并在门口醒目位置悬挂统一标识,着力打造老年人居家养老15分钟“幸福圈”。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暖心食堂第一责任人,负责暖心食堂的管理运营;由村党支部号召党员群众组建敬老助老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暖心食堂运营服务,结合实际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好分餐、服务、引导等工作。目前全区暖心食堂有11家,有65名党员群众加入暖心食堂志愿服务队。健全管理制度。社区 (村) 党支部通过积累经验教训,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制度,细化财务管理、公开公示、食品安全、卫生消毒等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开展满意度调研、抽查评价反馈等方式,广泛收集老年人意见建议,及时改进不足。

培育文明乡风。各社区 (村) 党支部深入挖掘辖区内传承的良好家风族训、乡规民约以及孝道文化等资源,在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后融入暖心食堂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在聚民心、教民行、化民风等方面的作用,使暖心食堂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驿站”。如赵虎镇东尹村以暖心食堂为阵地,发动党员干部、爱心人士,开展“情暖重阳”爱心联谊会、为民服务志愿红等活动。

来源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 (民政和退役军人事业发展部)


视频推荐

  你有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