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读天衢丨德州天衢新区: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

务实奋进,鼓足干劲,以“奔跑者”姿态拥抱项目建设的春天。4月25日,天衢新区开展一季度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评议,市委常委、天衢新区党工委书记祁小青率队下工地、看变化、问进展,对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天衢博览广场等全区17个重点项目集中“检阅”,近距离感受新区大地上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进一步激发奋跃而上抓项目的蓬勃干劲。高耸的塔吊挥动着长臂、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碌有序地作业……一季度,全区强力推进总投资1022亿元的164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3.1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34个省市重点项目、45个区级重点项目已录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投资额度、推进速度均优于时序进度,形成了大项目与好项目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目光所及,皆是火热发展的春日图景,与会人员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评,感受了发展之势,看见了作风之变。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用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厚植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阔步走进春天里。









一线办公  合力攻坚解难题



到一线、解难题、促发展。每到一处,祁小青一行都认真听取现场汇报,详细了解项目进展,并就发现的短板和问题,现场交办、督促整改、确保实效。

海吉亚医院项目

当日,在总投资10亿元的海吉亚医院项目建设现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整个项目大体轮廓已清晰可见,工人们抢抓工期,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用。

“现在正在施工的是项目一期,目前病房楼主体已封顶,门诊楼、精神卫生中心和后勤楼正处于精装修的扫尾阶段。”项目负责人郑建龙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8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计划设置床位800张,共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预计12月份正式投用,二期将于2026年4月建成投用,是一所以肿瘤专科为特色的三级综合医疗机构。

“有了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靠上服务,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眼下,项目遇到了双回路供电问题。”现场,郑建龙直言,该项目目前用的是临时线路,只能保证施工期间的用电,期待项目配套双回路电力,这样才能解决医院投用后的用电难题。

祁小青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服务力度,做到靠前服务、精准对接。该项目电力问题责任单位建能集团董事长霍晓兵当即表态:“该项目改造双回路电力需要1300万资金,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招标评审,评审结束即可施工,预计6月份将完成双回路电力改造。”

据了解,该项目是上海海吉亚医疗集团在山东地区建设的连锁医院之一,项目建成后,将作为现有公立医院的有力补充,为群众提供差异化综合医疗服务,预计可解决就业2000余人,年纳税约1000万元。

在新区,一线办公解难题的案例不胜枚举。以天衢新区实验学校初中部为例,近日,该项目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发现需要进行考古挖掘,主要包保单位天衢新区教体卫生事业发展部部长韩立敏,带队现场调研,并协调项目服务专班,及时联系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目前双方已签订合作协议,考古专家即将进场挖掘。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破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一张张“规划图”变成一张张“施工图”,一张张“施工图”变为高质量发展“竣工图”……去年以来,天衢新区坚持“一线工作法”,把深入企业、车间、项目建设一线,作为落实“项目攻坚年”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通过现场办公,认真分析问题症结,深入研究解决办法,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一抓到底、一鼓作气,做到对症下药、精准发力解难题。

数据显示,仅一季度,全区已召开项目现场座谈会128场次,新区主要领导和责任部门负责人赴现场146次,共计帮助解决百余件项目建设难题。




专班服务  跑出建设 “新速度”



一个个重点项目接连开工,一批批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快速升温的新区经济“战场”,处处跳动着强劲的发展脉搏。

天衢博览广场项目效果图

当日,位于崇德十大道以东、站前路以西的天衢博览广场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一派繁忙景象。

该项目是会展经济的“杰出代表”,而发展会展经济是德州“三三倍增”行动计划中壮大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立项之初就被冠之“高端服务业”的标签。项目主建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主笔设计,占地148.5亩,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碳中和产业展示中心,将建设5个标准展厅,总投资约11.8亿元。

天衢博览广场项目现场

“项目于去年10月份进场施工,目前,1至3号展厅已完成基础施工,4、5号展厅正在进行承台施工,整个建设进度比预期提前了1个半月。”项目负责人陈国庆介绍,自项目签约以来,新区成立了专班提供全程帮保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整个项目将于2025年12月全面竣工,建成后,将对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培育新型产业群、提升新区人气、集聚会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直接关系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说明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活力,项目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对此,高端绿色环保食品包装智能制造项目负责人殷培所感触颇深。该项目是新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方是青岛日之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大型塑料包装制品企业。其主打产品吸塑包装盒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主要服务肯德基、麦当劳、康师傅、中粮等国际国内一线品牌。

项目落户后,供地组卷上报成为制约项目开工的难题,该环节是办理供地必备的手续,从报送用地清单制文件到供地组卷上报,涉及13个部门、20道手续,整个过程企业跑下来至少1个月。“得益于新区手续专班‘链条式’跟办服务,供地组卷上报仅用了1周时间,目前项目进展顺利,1个月后总包方即可进场施工。”殷培所说。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2期建设,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万吨高档包装材料的生产规模,预计年销售收入约12亿元,年纳税额约4000万元。

企业为之点赞的“新区速度”“新区效率”背后,是新区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为确保重点项目落地零压力、推进零障碍、服务零距离,今年2月初,新区成立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推进专班,由新区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从区直部门抽调16名人员集中办公,并指定20名固定联络员,为项目推进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天候服务服务。并在全市率先推行手续交办、协调盯办、问题帮办制度,集中破解项目建设中用地、审批等方面难题,实现项目手续串联、并联、压茬、超前办理。

目前,专班已为26个重点项目制定详细推进节点计划,针对其中17个项目共交办事项228项,其中提前完成59项。





聚点成链 “链”出发展新活力




打造好项目,才能成就新的增长点;打造一批好项目,才能铸就新的增长极。眼下,天衢新区正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食品研发制造、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让链式项目“动起来”、链上企业“强起来”、链条产业“活起来”。

集成电路产业是天衢新区的“一号产业链”。如今,全区正全力打造包含硅片、靶材在内的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此次接受集中“检阅”的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和有研亿金靶材生产项目正是基地的核心项目。

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和有研亿金靶材生产项目现场

有研艾斯项目作为省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我国12英寸硅片长期“卡脖子”难题,德州也会成为北方最大的半导体硅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立项后一直备受关注,此前,借助“双线并行+预审承诺”审批制度,项目进场施工时间提前3个月,实现了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期间,相关部门靠上服务,协调建设了一座110千伏安变电站和一条排污管网,并扩建北源污水处理厂,解决了项目后续排污难题。“主管部门耐心周到的服务令我们深受感动。目前,项目土建和机电安装工程均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计划今年6月份进行设备安装,年底前实现竣工通线。“项目负责人肖清华说。

与此同时,有研艾斯的“姊妹”——有研亿金靶材生产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目前项目已完成整体工程的85%,部分关键设备已入场调试,预计今年9月份将正式投产。“有研亿金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主要开展集成电路用高纯溅射靶材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将达到高纯溅射靶材4.3万块/年产能。”项目负责人滕海涛说。

同样的建设场景,也在伯桢生物类器官产业化基地上演。该项目是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一颗“新星”,坐落于国家北方应急(医疗)救援综合示范园。

“我们深耕类器官行业,总部位于苏州,由来自清华、复旦等高校的青年领军科学家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前景无限。”项目负责人张圣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将以提供类器官体外培养及其衍生技术服务、生产类器官试剂盒、类器官自动化设备等精准医疗产品为主营业务,全部建成运营后,3年内预计销售收入可达到15亿元。

伯桢生物类器官产业化基地

据介绍,类器官由干细胞或从病人身上提取的肿瘤组织在特定三维体外微环境下自组织发育而来的,可高度模拟体内真实器官特征,该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如果应用到肿瘤药品研发中,通过类器官技术可节省成本约2/3。”张圣建说。

谈及为何落户新区?张圣建直言:“这要归功于新区有全国全省领先的首创举措,以及极简、极速、极优的政务软环境。”他说,来新区投资,不仅可减免房租,还能享受量身定制厂房,企业拎包入住后可专心搞科研。“项目势必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新区。”张圣建说。

培育和打造产业集群,推动链式集群发展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以后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将更加突出龙头带动,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提高本地配套率。”祁小青说。



评论

“干”字当头 合力攻坚

4月25日,天衢新区开展一季度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评议,这是新区成立以来的首次内部项目集中观摩,更是一场重点项目“大阅兵”,传递出真抓实干、紧抓快干的强烈信号,必将鼓舞全区上下同心同力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后劲所在。今年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我们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新区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尤其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当前新区正处于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攻坚期,抢抓机遇、厚植优势的窗口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全区上下要抢抓当前关键时机,咬定“项目为王”不放松,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加压加力,以攻坚的姿态前行,用决战的状态实干,以项目建设推动新区大步跨越、奋力赶超。以攻坚姿态抓项目建设,推进要快,招引要准。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实践证明,只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才能赢得先机,抢占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必须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更大格局谋项目,以更高眼界引项目,以更强力度建项目,以更好作风抓项目,形成梯次接续推进的良性循环。要打好招商组合拳,算好投入账,下好效益棋,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在招大引强、招先引优、招新引特上下功夫,积极谋划布局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势蓄能。以攻坚姿态抓项目建设,保障要实,服务要优。推进项目建设,环境是基础,服务是关键。当前,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迸发。面向未来,我们要更大力度健全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确保让“好马吃到好料”。要坚持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全过程跟进、全天候服务、全要素对接,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全方位助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突破。以攻坚姿态抓项目建设,关键在落实,根本在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全区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斗意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一步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再鼓干劲、再出实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要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一丝不苟的实劲,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建设,用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奋力推动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来源:德州日报  通讯员:卢堃、韩哲、周翔超


视频推荐

  你有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