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逆袭苏州,三年了

俞杨 人民网江苏
2024-09-03

人口之争,大城市不让分毫。

江苏省内,南京、苏州都是特大城市。在“六人普”到“七人普”的十年间,苏州人口增量及增幅均列全省第一,人口增量多出南京近百万人。

“七人普”后,南京人口增量逆袭苏州,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去年江苏沿江八市常住人口均呈正增长,南京人口集聚最明显,增加5.59万人。

纵览长三角,已是千万人口之城的杭州,去年新增人口14.6万人。合肥去年新增21.9万人,今年或将迈向人口千万之城。

以目前的增长速度,南京要在“十四五”期间人口达到千万人,颇有压力。

三年第一

长三角41座城,苏州总人口仅次于上海,也是江苏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去年苏州又从I型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

根据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苏州常住人口与“六人普”相比,增加229万人,增长21.88%,增量及增幅均列全省第一。而在这十年间,南京常住人口增加131万人,与苏州差距近百万人。

不过,近几年南京显然也在提速。南京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常住人口达954.7万人,人口增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且自“七人普”以来,南京人口增量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位。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研究员牛凤瑞告诉人民网,人口聚集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所在,江苏省内各地市发展相对均衡,特别是苏锡常邻近上海,经济发达,南京不具绝对人口聚力,故有人口增速一度落后

“当南京调整落户和人口政策后,人口增速很快改观。这是南京、苏州等城市聚集人口能力发生变化使然。”牛凤瑞说。

拓宽落户渠道、降低落户门槛,苏州自2020年5月执行人才落户新政,近三年落户总数超过17万人,相当于新政实施前11年的总和。

2022年8月20日,新修订的《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实施,提到在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累计纳入南京市缴纳年限计算并赋分。

2023年9月4日,南京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35周岁(含)以下大专学历毕业生,在南京市缴纳社保即可落户。

2024年初,南京又对积分落户政策进行部分调整,取消社保缴纳不少于12个月的限制条件。

此外,南京优化人才事业支持和服务环境,2023年发布“人才强市25条”及“重点产业人才7策”两项人才新政。

南京高校多,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吕翔在南京上完大学后,最终决定留在南京工作。虽然南京的就业机会没有上海、北京多,但日后安家落户会轻松一点,吕翔身边不少同学都有类似的想法。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来看,“七人普”数据显示,南京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35.23%,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仅次于北京。

增长乏力

2023年南京常住人口达954.7万人,要实现2025年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的目标,按照目前的增速,南京有压力。

近日合肥最新人口数据也出炉了,2023年常住人口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是南京的近四倍,在长三角41座城中高居榜首。

而且,合肥并非今年爆发人口大增长,在过去的三年中,2021年合肥增加了9.5万人,2022年增加了16.9万人,2023年增加了21.9万人,一年比一年高。

2020年超南京,2021年超宁波,2023年超温州,合肥成为长三角人口第四城,仅次于上海、苏州、杭州。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合肥更有可能在今年就挺进“千万人口俱乐部”

牛凤瑞说,与合肥、长沙、西安等省会城市相比,南京内外环境不同。“其他省会城市在省内首位度较高,在同等人口政策效力下,比南京有更大的对省内人口的吸引力,故而南京人口增速逊色一些,这一点南京应有定力。”

与此同时,杭州也发布了最新人口数据,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52.2万人,较2022年增加了14.6万人,是南京的两倍多。

杭州新增14.6万人,温州新增8.2万人,宁波新增7.9万人,浙江不仅杭州、宁波、温州等头部城市人口聚集显著,省内其他城市也均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浙江也是全国唯一在省内所有区市均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从全省来看,2023年末浙江常住人口较上年增加50万人,增量全国第一。

相较之下,江苏常住人口较上年增加了11万人,省内只有沿江8市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南京作为龙头城市,去年增量5.59万人,苏州4.74万人,无锡不到1万人,整体上江苏人口增速较浙江乏力

江苏沿江八市常住人口增量,主要来源于流动人口增长,自然增长人口减少12.76万人。与此同时,去年江苏65岁以上人口占比18.45%,老龄化率全国第六,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居全国第二。

用脚选择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滑,老龄化程度加深,依靠产业经济吸引外来人口流入,成为江苏维持常住人口正增长的关键。人口增长背后涉及的城市经济、产业发展、房价收入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方向。

去年江苏只有沿江八市常住人口呈正增长,沿江八市又称扬子江城市群,囊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8座城市,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人随产业走,尤其是能够提供较高收入就业岗位的新经济。观察人口净流入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有相当规模。2020年至2023年,合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幅超过150%。按照南京2023年确保突破1万家目标,南京增幅超过50%。

2023年南京发布《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标“十四五”末全市GDP超2万亿元。根据计划,南京将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

具体来看,即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2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6大产业集群,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等6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3月15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并调研,他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此外,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柳告诉人民网,“对于特大城市、省会城市,不能完全从制造业去看,其吸纳人口的产业主要是在服务业,服务业在大城市就业人口当中的比例,比如南京、杭州等城市,应该在70%左右。”

陈柳分析,服务业在杭州就业人口当中的比例多,跟这座城市的就业能力、产业吸纳人口有关。比如杭州互联网产业在不断地演化,直播行业、直播带货形成的物流行业等,都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这是服务业拉开的差距。

在人口迁移的进程中,人们会用脚选择。


推荐阅读


☞ +5.59万,南京发布人口主要数据


☞ 1295.8万,苏州发布人口数据


☞ 淮安,如何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责编|张妍     编辑鞠峰

来源|人民网江苏  俞杨



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点击“分享”“在看”点赞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网江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