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快讯 | “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成功举行

与数字技术相关联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日益成为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推动对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深化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于11月5日在南京大学和线上同步举行,百余位专家就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正东主持。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恒,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纪委书记冯颜利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异宾分别以《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与社会认识论的当代视域》《数字化时代的存在论与认知构架》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正东



王恒介绍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发展历史与主要成就并表示,南京大学哲学系批判地继承了当代中国与近现代西方社会理论流派的理论成果,也在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同时,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体系。本次大会以 “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为主题,深度聚焦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以批判意识和科学认识为核心关切,以不同视角的理论思考回答时代之问,意义深远。


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恒



冯颜利谈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学术研究者要站在时代潮头,聚焦数字时代的平台经济、数字时代的劳动、数字化生存的主体性困境等,勇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为社会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纪委书记冯颜利



欧阳康从宏观层面就社会数字化转型进行分析并提出,当前人们对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数字时代是一个过程而尚未成熟,社会正处于深度转型之中。首先,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处于渐进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数字治理、智能生产、无人驾驶、线上医疗和销售等均为其现实表现。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受数字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次、社会的整体运行和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因数字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自身的形态和功能。数字化体系逐渐形成,这一体系成为涉及整个社会的全新治理体系、生产体系、生活体系,把所有的社会要素纳入其中。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由局部到全局、由个别到整体、由要素到系统,造就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推动原有的社会形态发生着深刻改变。在看到数字化转型为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其不足:不同个体掌握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形成数字鸿沟;不同国家在数字化运用和实施方面话语权的不同使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数字化造成了人的生存方式的极大差异,使整个社会简单化、把活生生的人变为冷冰冰的数字。他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当代社会认识论要关注社会世界在现实世界、思想世界、数字世界等层面的极度分化,积极研究数字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差异、冲突和融通、交流,深度认识人性在数字化条件下所呈现的复杂状态。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



“在面对今天的数字化生存过程当中,包括数字化资本主义、数字化社会转型以及一些社会认知层面的复杂问题时,我们要注重批判性的思考,而不仅仅简单地做一种存在论上的替换。”张异宾提出,数字时代的人在哲学存在论上的“在场”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样态,一是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此在的在场,一是数字化的在场,数字技术复制形成了人的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替代。在空间上,数字化的在场使异地性的空间被同质化,距离或路途消失,美颜等数字技术使数字化在场的人的主体性与其自身的现实存在产生分裂。数字化时代人的在场性发生非常复杂的变化,但这种数字化的存在本身和真实的在场性是不是替代关系?在时间上同样如此,处于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时区的人们在云上空间相聚,不同的时间被电子化即时化,这同样是存在论上的在场性的复杂电子数码化过程。数字化时代的认识论研究,要从基础的存在论出发判断社会、判断人与人的关系、判断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从事单纯表象性的分析。以当代数字化资本主义的批判为例,数字化资本主义不是一个垂直性的话语——突然出现之物,研究当下的数字化资本主义不能忽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过程,从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和消费社会到当下的数字化社会,有其复杂的过渡和连接过程。理论研究对问题的分析有根基性,真正捕捉到事实本身,在根本性意义上,数字化存在或者数字化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并没有替代人的存在本身的客观性。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异宾



在主题发言第一阶段,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畏、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卜祥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晓升、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怀玉分别以《认知增强:定义、肇因与风险》《从资本逻辑回归人本逻辑:数字劳动的正义重塑》《在人类生存的根基处重新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再思考》《数字资本主义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反思》为题发表演讲,《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周丹主持。在主题发言第二阶段,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夏莹、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胡敏中、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坤如、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盛玉分别以《一般资本与一般数据》《从人类世到元宇宙——当代资本主义演化逻辑及其行星效应》《大数据分析的认识特征》《数字劳动的哲学反思》《数字资本主义语境中的劳动正义问题厘定》为题发表演讲,《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吴兰丽主持。在九个平行分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批判、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数字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元宇宙与电子游戏、平台资本主义与数字劳动、数字拜物教批判和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生存与主体困境、数字正义与伦理反思等话题展开了广泛研讨。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在作会议总结时提出,数字化时代的资本主义批判与社会认识论研究面临一系列的全新问题,如数字化影像与人的肉身存在的认识性等同关系、数字技术与社会变化、利用数字技术重新认识社会、数字治理与国家治理等。围绕“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必将推动学术理论界对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研究,积极探索研究数字时代在社会理论、社会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诸方面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促进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智能化发展、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出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社会的生产、消费、文化生活都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数字经济、全球数字治理、万物互联、智能城市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出发,深刻分析数字技术与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对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和垄断给予批判;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数字技术所产生的在认识论、价值观和方法论上的一系列影响给予科学和合理的评判,让数字技术的发展服务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从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出积极的条件。



新浪微博账号:实践与文本
欢迎搜索并关注

实践与文本
通讯员:《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王广禄
编辑:陈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