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生病时常吃的这种药,有一群人却嗑得醉生梦死……

瑞雪 第十一诊室 2023-09-27

图片: 黄仔 | 撰稿: 瑞雪 | 责编: 铃兰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shangwu@aksorvice.com


最近,有网友在豆瓣发帖称,ta因干咳想在网上购买止咳药,却不小心误入了青少年买药圈。


未成年的孩子们聚集在网上,用「黑话」交流,分享「过量服药」的经验,彼此提供购药渠道。复方曲马多片、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等,原本是用来镇痛和止咳的药品,却被ta们当作「糖果」一样购买和服用,目的是获得致幻体验。


药品是用来治病的,为什么变成了「毒品」?青少年药物成瘾的真相触目惊心。


我们用来止咳的药品,被ta们当作「毒品」


豆瓣用户@乌鸦炸酱面 发帖称自己「误入了一个畸形群体老窝」。Ta在网上搜索用来止咳的愈美片,原本想找该药物的使用介绍,没想到却看到了许多奇怪的言论:「有没有人o过愈美片」「吞了20多颗愈美片」「愈美片o起来挺爽」……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来源:微博


该网友顺着这些言论还看到了名为「我不想再吃了bot」的微博树洞,一个圈子的人聚集在这个隐秘的地方,用外人看不懂的黑话交流,「想od,8t够吗?」翻翻投稿内容,发现ta们经常使用拼多多买药,因为支付宝使用有年龄限制,这也许意味着其中大多数人都未满16岁


这位帖主发现的是药物滥用的圈子,ta们口中的od/o是英文overdose(过量服药)的缩写,t指的是tablet(药片)。可以看出,ta们经常一次性吞下8片甚至10片药品,并且已经对此上瘾。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定义,药物滥用是「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使用者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瘾癖),带来严重个人健康及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图片来源:giphy


滥用药物问题一直很严峻,它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倾向。《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显示,在药物滥用者中,35岁及以下年龄青少年占51.7%,其中25岁及以下人群占15.5%


在医院接受药物成瘾治疗的患者也呈现出相同特点。北京高新医院戒毒治疗科科室主任徐杰接诊过许多药物成瘾的青少年,他介绍自己在2016年11月收治了第一位右美沙芬药物成瘾患者,从那以后,每年收治的相关患者持续增加。患者以青少年学生为主,其中18岁左右的人最多。


头条新闻也在今年2月发布文章报道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国内部分地区出现复方地芬诺酯片、复方曲马多片、氨酚曲马多片及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依托咪酯注射剂的滥用问题,且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


▲图片来源:微博


青少年药物成瘾危害极大,国家相关部门曾屡次调整药物列管范围。例如在2021年12月,将原本属于OTC(非处方药)的右美沙芬列为了处方药,删除了原说明书中「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的表达。


但是,青少年药物滥用现象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青少年经常通过网络购药,而线上购买有极大的隐蔽性


《法治日报》的记者调查了滥用药物圈内的灰色产业链。记者在关于右美沙芬的贴吧内说「需要右美」,便立刻收到了私信,对方发来了十几张照片,表示一直和当地药房合作,15元一盒,10盒包邮。卖家还向记者传授了自己的服药心得:「第一口6粒,两小时后看看感觉如何,爽的话就不加了,觉得不够爽就再加6粒。」


线上购药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进行,一个平台被打击了,圈内人便会转移到其他地方;ta们的对话里有许多圈子黑话,外人难以察觉交易。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青少年陷入了药物成瘾,ta很容易就能获得想要的药品;如果一个青少年在苦闷、抑郁、绝望中想要找寻发泄的事物,ta也很容易在网络圈子的引导下尝试过度服药


药品地下交易的便捷和隐蔽、圈子抱团取暖的吸引力,对于一个走失的、迷茫的青少年来说是易踏入的陷阱。


▲图片来源:giphy


药品与毒品的一线之隔


许多过度服药的青少年其实并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在ta们看来,自己吃的是药,药是治病的好东西。但实际上,一旦滥用,药品就会变成毒品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部分吸毒人员为缓解毒瘾,转而寻求其他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物质进行替代滥用。全年查处滥用曲马多、二氯西泮等麻精药品和氟胺酮、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人数增多。」


麻精药品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一方面它能治病,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是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药品;另一方面它有药物依赖性,不规范地大量使用容易成瘾,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止咳药、安眠药和镇痛药就属于麻精药品。那么,这些药品是如何变成毒品的?


成瘾往往是从不按照处方要求服药开始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例,该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会刺激内啡肽释放,内啡肽是天然的镇痛剂,能带来愉悦和幸福的感觉。


由于迷恋这种感觉,成瘾患者在药效消退后很快再次服用药物。长期反复服药后,身体会产生耐药性,此时同等量的药物已经不能够刺激身体产生同样的愉悦感,为了获得同样的感觉,成瘾患者会加大剂量。这个过程最终指向了药物成瘾。


一旦成瘾,患者就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不吃药就难受,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身体痛苦。


▲图片来源:giphy


药品的使用剂量是经过无数实验得出的结果,超过了用量就会变成「毒」。它会造成我们躯体各系统损害,比如大脑,会坏高级神经组织,引起人精神心理异常;也会损伤肾脏等器官,比如导致急性肾衰竭;还会损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导致低钾血症、骨质疏松等疾病。


麻醉剂成瘾可能导致嗜睡、精神错乱、言语不清、注意力和记忆力受损;过量服用镇痛类药物会导致人恶心、呕吐、痉挛、精神亢奋、意识紊乱,严重时会呼吸骤停;大量服用止咳药会产生幻觉,伴随昏迷、瞳孔收缩、言语不清等中毒症状。


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为了娱乐而滥用右美沙芬后导致死亡的案例。同时,根据研究,严重依赖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的患者在一年内的复吸率,甚至超过了滥用酒精、鸦片、可卡因和大麻的患者的复吸率


这都说明,药品与毒品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人们需要像清楚传统毒品的危害一样,将药品也视为必须谨慎对待的、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东西。使用得当是治愈的天使,滥用会变成让人痛不欲生的魔鬼。


▲图片来源:giphy


青少年深陷药物成瘾背后


《国际麻管局2019年年度报告》中讨论了青少年使用毒品的问题,并分析了容易吸毒、吸毒容易上瘾、容易获取毒品的青少年,也就是易感人群的画像。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易感可能有生理和遗传方面的原因。麻管局第一副主席郝伟博士说:「吸毒和成瘾可能还是生物学问题。比如说酒依赖的遗传度大概是68%,有这种遗传体质的人,ta可能对成瘾的物质比较敏感,使用成瘾物质时感觉特别过瘾、特别舒服。」


同时,青少年的大脑正在发育,ta们会比成年人更加重视神经中枢正反馈的感受;青少年也正经历被父母管制而行为叛逆、想要自由的时期,容易通过上瘾行为寻找发泄和刺激。


药物滥用还是一个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行为。Mayo Clinic给出了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常见风险:


1.有物质滥用家族史;

2.存在精神或行为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3.冲动或有冒险行为;

4.有创伤事件史,如看到过或经历过车祸或遭受过虐待;

5.缺乏自尊心,感觉孤独、被社会排斥,面临压力;

6.希望融入同龄人,可能为了在同龄人面前感到自信而吸毒;

7.可能因好奇而尝试,以此反抗家庭的约束。


从大环境看,生活在动荡、贫困,周围有很多人吸毒、贩毒环境中的人更易受到影响;小环境则指家庭、同伴、学校和工作场所,如果青少年的原生家庭是放纵型或控制型等有害关系,在同伴、学校、工作中遭到孤立、虐待等,或是这些环境中有人吸毒,这类青少年也容易尝试和获得上瘾物质。


这也是在帮助青少年戒除药物成瘾过程中,躯体瘾易戒,而心瘾难戒的原因之一。


医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患者不服药身体也不难受,但无法抹掉ta们对吃药后愉悦感受的记忆,以及改变ta们周围的环境和ta们的心理状态。


只要青少年仍处在抑郁、焦虑、绝望、孤独的状态下,就仍有可能再次滥用药物。过量服药的疯狂背后其实是一个个破碎的灵魂在求救。


▲图片来源:giphy


因此,帮助青少年戒除药物成瘾,以及预防青少年滥用药物,就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


医生帮助解决戒断反应后,青少年需要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从精神创伤中恢复过来,这一步里家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周丽辉说:「我们接触的这类出问题的家庭,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经济条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和父母是否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关。家长的努力和孩子的康复成正比。」


最终,青少年需要回到学校、融入社会,在良好的社会关系中建立起自信和自尊,这里需要消除社会对ta们的偏见


从药品流通方面杜绝药物滥用也很有必要。相关部门应该更加严格地把控药物生产、销售和运输等环节。打击能随便购买处方药的线下、线上药店,要求售卖时实名登记,并统计药物流向。



真心希望未成年的孩子能生活在一个干净无毒的环境里。有温暖的原生家庭,能上学,有朋友,不孤独,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一个对所有人来说都幸福的世界。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豆瓣. 误入了一个畸形群体老窝……[EB/OL]. (2023-08-02). [2023-09-22].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2699815/?_i=39022536NK-IdR,46771526NK-IdR.

[2] 中国禁毒网. 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EB/OL]. (2023-06-21). [2023-09-22].http://www.nncc626.com/2023-06/21/c_1212236289_2.htm.

[3]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 青少年的成瘾行为预防与治疗[EB/OL].[2023-09-22].https://www.cadapt.com.cn/index.php?m=newscon&id=375&aid=783.

[4]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 2019年报告.

[5] 南方都市报. 专家谈青少年药物成瘾:呈低龄化趋势,防治核心是人而非药[EB/OL]. (2023-06-27)[2023-09-22].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30626812712.html.

[6] 法治日报. 成瘾药品为何能轻易买到?青少年滥用药品现象调查[EB/OL]. (2023-06-22)[2023-09-22]. http://www.tjyun.com/system/2023/06/22/054039888.shtml.

[7] 中新经纬. 让青少年上瘾的右美沙芬,没有处方还能买?[EB/OL]. (2022-08-05)[2023-09-22]. https://www.chinanews.com.cn/life/2022/08-05/9820937.shtml.

[8] 中国禁毒网. 滥用麻精药品=吸毒![EB/OL]. (2021-07-07)[2023-09-22]. http://www.gsjdxc.com/Wap/Show/9426.

[9] Mayo Clinic. 青少年毒品滥用:帮助您的青少年子女远离毒品[EB/OL][2023-09-22].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healthy-lifestyle/tween-and-teen-health/in-depth/teen-drug-abuse/art-200459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