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超 谭方正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实现路径

刘超 谭方正 中国编辑 2024-01-21

本文刊登在《中国编辑》杂志2024年第1期


【作者简介】刘超,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社长;谭方正,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摘要]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教育出版要坚守服务教育的根本属性,发挥服务科研的学术功能,拓展服务教学的资源供给,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程教材、进学术出版、进在线教育;通过成立进教材研究机构、健全进教材长效机制、落实进教材人才保障,使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各级各类教材落到实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党的创新理论 教育出版 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 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教育出版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党的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出版、教材建设和研究的国家队主力军,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服务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高质量教材体系,为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教育质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保障。





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和铸魂工程,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工作的高度重视。教育出版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教育工作,特别是教材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回信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系统有机融入教材,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遵循,为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指引。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基础支撑。

 一是要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把教材建设提高到战略工程和基础工程的高度。随着国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进行重点部署,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日趋完善,为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教育出版工作者要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对于教材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强化政治把关,体现国家意志,将党的领导贯穿教材编写、出版和研究的全过程;要严格落实党和国家对教材工作的要求,加强党组织对教材出版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委审读教材制度,及时对教材建设重要事项进行研究把关和督促落实,常态化加强教材出版质量管理工作。

 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教材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成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质量教材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教育出版工作者在新时代必须肩负起的重要使命。无论是教材、教辅、课外读物,还是数字教材、数字资源、在线教育平台,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的公共教育产品,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教育出版、教育服务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研发,成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出版领域的生动实践。

 三是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教材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这就要求教育出版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教材为关键点,全面把好教材的意识形态安全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重大选题备案、重点书稿审读等制度,加强对意识形态把关案例的类型化研究和动态案例库的建设工作,将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育人导向落实到教材建设全过程;全力推进教材意识形态的高标准建设工作,防范各类风险、守住安全底线,筑牢守好教育出版和教材建设阵地,维护好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遵循

 以党的创新理论全面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要在教材中及时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体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变革,体现本土性、民族性和国家意志。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体系化凝练、系统化阐释和生动化表达,明确进教材的内容范畴,规划进教材的步骤方法,引导进教材的呈现形式,确保教材体现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取得实效[1]

 一是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体系化凝练,明确进教材的内容范畴。要根据教育类型、学段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明确进教材的内容范畴,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教材中有机融入,这是落实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保障主流价值观供给,实现教材建设文化自觉的重要环节[2]。通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各学科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价值导向和实践伟力。

 二是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系统化阐释,规划进教材的步骤方法。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中,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一体化设计,坚持不同学科类型的全覆盖、各个学段的全过程贯通。通过系统化整合、体系化呈现学习内容,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层层递进,整体上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释,实现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优化搭建。

 三是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生动化表达,引导进教材的呈现形式。要以学生为本位体现教材的适用性,根据不同学科、学段的学生接受特点,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表述转化为生动鲜活、深入浅出、逻辑严密、道理通俗、哲理清晰的教材语言,确保进教材的思想内容可认知可理解。通过在教材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语录,力求使教材更加贴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为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提供全面指引[3]

(三)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为根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科培养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材,用教材体系建设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意识,主动投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事业之中。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厚土壤。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的能动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有机融入教材。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涵养学生的精神品格,使之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向善向上的精神指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教材内容,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的表达形式,使优秀文化、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提升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融通,能够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更加理性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在中华文明优秀基因的培植下,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



 教材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载体,是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工作,相继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一系列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提出具体指导和明确要求。高教社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教材、进学术出版、进在线教育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担负起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教学资源体系和在线教育服务体系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职责。

(一)坚守服务教育的根本属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程教材

 高教社坚守植根教育、服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重点教材的编写出版,扎实做好党的创新理论进重点教材的修订工作,全面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理工农医科教材,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覆盖各级各类课程教材,真正落实“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一是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要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重点教材的重大政治意义,全力做好重点教材编写出版的组织实施和保障工作。高教社在落实党中央和部党组交给的各项重点教材建设任务、组织开展重点教材的编写编辑工作中,以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把好教材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高质量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编写出版,成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的标志性成果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对人民的真挚情感,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树牢强国复兴有我的责任担当,传承弘扬奋斗精神,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4]

 二是扎实做好党的创新理论进重点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开创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局面[5]。马工程重点教材在高校中的广泛使用,有力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6]提供了有力保障。高教社是马工程重点教材出版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在认真征求相关教材工作部门意见建议、广泛听取一线师生使用反馈的基础上,及时对已出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进行修订,在融入内容、呈现方式和语言转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与时俱进将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有机融入教材。修订后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充分吸纳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可能用学生可认知可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为高等教育领域推进思想政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全面落实党的创新理论进理工农医科教材的出版工作。党的创新理论进理工农医科教材的关键在于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价值观和指明的战略方向,阐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把对科学的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7]。高教社将落实党的创新理论进理工农医科教材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出版任务,充分发挥全学科教材出版阵地优势,全力打造理工农医科教材育人高地,为基础学科和新兴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参与基础学科和高职重点领域系列“101计划”核心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全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101风格,体现高教社贡献的精品教材;围绕国家战略打造院士领衔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系列重点教材,面向“四新”关键领域研发智能农业、新能源技术、量子信息等系列重点教材,全方位服务于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发挥服务科研的学术功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学术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这为学术期刊和学术出版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教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展开学术出版工作的行动指南,充分发挥服务科学研究、学术传播、成果发表的学术功能,遵循学术期刊、学术著作和主题出版的规律,积极推动一流学术成果的发表、出版和国际化传播,整体提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学术期刊的集群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期刊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术期刊是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更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基础平台,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8]。应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引领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以高质量期刊建设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自信自强。高教社在期刊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强化期刊质量管理、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建立意识形态案例库,守好筑牢期刊这一意识形态的重要前沿阵地。与中国工程院等学术机构联合创办的“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涵盖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以高水平的期刊集群化建设打造学术发表的主场优势,成为国内覆盖学科最广最全的英文学术期刊群之一;通过建设自主期刊国际传播平台“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形成学术期刊全媒体出版格局,积极面向欧美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科技工程和人文社科学术成果,在推动我国学术出版走在世界前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学术著作的品牌化打造。探索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读者研发学术精品,建立教育与学术相互促进、互相滋养的良性发展模式,是教育出版在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的重要功能。高教社是国家重点立项成果的主要出版基地,出版了一大批反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在科技著作出版方面,以学术著作和大众科普两条产品线推动科技成果的呈现并向实践转化。“生态系统过程与变化”丛书是反映我国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与变化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栉风沐雨一百年——中国生命科学历史回眸》通过生动的科学人物形象和科学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爱国情怀,为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供优秀案例库。在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出版方面,通过《武经七书直解会注考评》、“文武之道”古籍丛书的编校和出版,“稷下文库”特色学术图书的品牌打造,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三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主题出版的精品化开发。出版领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以政治性为首要担当的主题出版,是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直接的出版类型。党的创新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回答时代之问中不断丰富和深化,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研究对象就成为教育出版开发主题出版精品的重要方面。高教社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出版,通过主题出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呈现传播,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问题,不断满足和提升人民的理论获得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应用开展主题出版活动,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推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时代的实践”系列图书、“中国经济学创新成果文库”等主题图书;深度挖掘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出版资源,开发《觉醒年代》《平凡中国人的非凡故事》等主题出版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体化传播出版,增强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拓展服务教学的资源供给,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在线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为开辟教育发展新格局带来强大动能,也为教育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在线教育、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应把握信息技术前沿,深化出版融合发展,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在打造以数字教材为核心的数字化内容资源、产品体系和平台服务的同时,护牢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一是在内容资源建设方面有机融入党的创新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对教育出版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教材和在线教育平台成为学生和社会大众获取教育资源的新渠道,智能化新形态教材和各类教育资源的高质量建设成为教育出版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教社在拥有优质课程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精心打造数字化内容资源和产品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有机融入数字教材、数字课程的内容建设中,在数字化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二是在教育平台建设方面广泛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在国家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加快构建新型出版融合传播体系,在做好数字教材、数字课程研发工作的同时提升数字教育平台建设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出版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高教社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教育网络空间和新媒体平台建设,承担了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建设和运营维护工作,努力做好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内容审核把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共享范围,不断提升服务教育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等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学习网站建设,扎实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深入推进网络育人,持续提升数字化支撑水平和平台内容资源供给,打造面向青年学生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网络高地。

 三是以技术赋能保障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入。围绕教材打造精品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引领作用,提升数字化生产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构建优质高效的出版管理系统作为保障。高教社搭建的数字化基座,为出版各环节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支持,成为提升出版物质量的重要支撑。在业务流程方面,加强技术中台、数据中台、算法模型等能力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关键设备推进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实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步提升。在融合出版方面,利用知识图谱、大模型、虚拟仿真、区块链等技术,支持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和在线课程等的一体化设计,形成优质创新的教育服务新业态[9]。在质量管理方面,研发作者画像系统、智能审校系统、机器翻译和语言润色工具等,在技术应用的同时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党的创新理论进课程教材、进业务流程、进数字平台安全落地、深度融入。




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程教材,推动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教育出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建设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紧扣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关注教育出版发展新动态,健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长效机制,落实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人才保障,促进教育出版质量全面提升到新高度新境界。

(一)成立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研究机构

 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教材建设、学术出版和教学资源研发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坚持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对教材建设改革创新的探索,对出版理论和教材编写的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交流转化,用以指导出版工作实践,出版符合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品教材。编研一体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取得实效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高教社在教育出版领域保持领先和优势地位的基础和关键。高教社大力塑造教材研究与评价业务板块,通过整合现有的国家高等教育教材综合研究基地、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国家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材发展研究所、教育出版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力量,聚焦教育出版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重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各学科、各学段教材的规律研究,加快形成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有力支撑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科研成果。高教社最新成立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研究中心,在教材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联合高校和相关研究中心展开研究和协作交流;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与阐释,着力推出紧密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指导解决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中遇到的问题。

(二)健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长效机制

 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思想引领、实践养成,还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作为保障,通过建立教材质量评价制度,完善教材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有机融入教材。有着70年辉煌历程的高教社,始终坚持出版质量是生命线、社会效益放首位的原则,通过高标准的教材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加强对教材的全周期、全流程和各环节质量管控,为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真正落地提供质量保障。制定图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的总体性文件,出台编辑加工管理条例、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工作管理办法、图书校对排版质量管理办法、发稿“齐、清、定”制度等具体工作制度规定,编制《出版物质量工作手册》《出版物质量管理与提升十项制度》等,以制度建设规范出版质量工作,确保教材的高质量精品化建设。制度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将制度落实到具体出版环节和编辑常态化工作中,通过严格落实选题三级论证、书稿三审三校制度,强化策划组稿意图落实,加强对作者的政治把关,把好内容质量源头关;通过实施责任编辑、责任绘图、责任校对、责任印制等制度,把好内容质量过程关,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用心打造精品教材。

(三)落实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人才保障

 高质量的编辑队伍是高质量教材建设的有效保障。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的关键环节是编辑,只有编辑深刻理解和真正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才能得到有效落实。以党的创新理论锻造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用深学笃信指导业务实践,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促进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切实推进教材的高质量建设工作。一是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10],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度学习者,做教材建设、教育出版政策的深度解读者,努力将政治理论、重要论断和学术话语转化为出版资源。二是要加强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建设,提升编校能力、研究能力、数字化能力和应对舆情的能力,持之以恒做好内容审核和质量把关工作,全力确保出版物的政治质量过硬。三是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导性作用,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发扬工匠精神,熟悉出版规律、把握教改理念、紧跟学科发展、善用信息技术,全方位服务于教材出版质量的提升,服务于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和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新人培养的战略任务。教育出版要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对教材工作的要求,不断激发出版高质量教材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材体系建设为战略目标,不断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新途径,探索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注释:

[1]李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6).

[2]谭方正.教育出版如何着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7).

[3]张东刚.学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光明日报,2023-10-16.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2023-11-29.

[5]蒋承勇.“马工程”重点教材:特色  创新  精品.中国编辑,2018(2).

[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

[7]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2021-07-21).https://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1-08/25/content_

5633152.htm.

[8]李志,方圆.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学报编辑论丛,2020(10).

[9]刘超,黄荣怀,王宏宇.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与应用路径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23(8).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0.





中国编辑 zgbjwx



投稿方式:来稿请寄杂志社电子邮箱

(zgbj@vip.sina.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邮编:100120

编辑部电话:010-58582287

发行代号: 国内82-594 国外BM-1746

每月20号出版

定价:人民币15元/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超 谭方正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实现路径

刘超 谭方正 中国编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