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真正的「自我边界感」?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2-10-06



 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小事


办公室里有些人,明明不是你的上司,但总是很自然地吩咐你办这办那,吃你零食喝你饮料不打一声招呼,甚至要求你天天顺风车带他上下班;


你的伴侣是一个负能量比较多,情绪不稳定的人,每天都在说看这个不爽,那个不服气。经常处于边缘型状态,会为了一点小事冲你发脾气;


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该AA的时候TA就假装无事发生;去便利店买零食也是你付钱;


......


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看似不是什么大事,却像根刺,让你如鲠在喉。越不敢拒绝心里就越难受;相反,对方一旦发现了软柿子就会得寸进尺,一步步试探你的底线。


「自我边界感」是什么?


在任何人际关系中,如果因为别人的行为和言语让你感到生气、委屈、不舒服,都是因为你的“自我边界”被其他人侵犯破坏了。


边界感指的是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一个缺乏边界感的人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本该有的界限,或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


换而言之,边界就是在意识层面分清楚什么是你,什么是我,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


我对我自己负责,你对你自己负责,同时我拒绝你替我的人生做主,我也不要为你的人生负责。


从饭桌上以道德绑架的方式进行劝酒,到情侣间不经过对方允许翻看手机......面对别人的冒犯,我们可能会碍于面子或出于感情选择包容和忍让,但这往往会让自己感到憋屈和痛苦,甚至厌倦人际交往。


为什么我们需要建立自我边界感?



1. 「自我边界感」是个复杂命题,不能一概而论


可是,每个人边界意识的强弱都是不一样的。面对同一件事,有的人可能觉得稀松平常,但是对另一个人来说很有可能是无法接受的。


一个人对待不同的人,根据与自己的亲疏远近关系,边界意识也会发生改变。说到底,边界不是物理上实实在在存在的一条线,它能清晰、同一地划分出自己跟其他人的关系


就像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所说的等差序列,中国人的社会是人情社会,人根据亲疏远近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


人际交往需要保持距离,但是太有距离就会显得生分疏远;一旦亲密,又很容易过于无拘。拿捏好边界感,把握住亲近和疏远的关系,说起来容易,实则是很难的。


与朋友与爱人,想要变得更加亲密,往往是以让出部分边界为基础比如共享秘密和亲密的身体接触。更深层次的情感羁绊都是在打破边界后才能产生。


与人相处需要长时间磨合和探索才能产生彼此的共识与默契,达到让双方都舒服的平衡状态。与其事事强调边界感,不如自我要求,不要随意探听他人的隐私,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干涉对方。


2.究竟何时我们才该捍卫「自我边界感」呢?


了解自己的底线。了解哪些是你没办法妥协的。


发生了伤害底线的事情,我们感到不舒服,不要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或者是找很多理由去合理化。如果真的介意朋友不还钱,就坦诚清晰的说出来如果非常不想伴侣时刻监视自己,有事没事查手机,就开诚布公的拒绝。


但是对于其他可有可无的小事,想说就说,不想说也没必要一直因为这件事感到困扰。想一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处模式,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也是你的分寸感体现,宽容别人和放过自己才是最应该学习的部分


对于底线问题,既然拒绝了别人,就别感到愧疚,或者害怕因为之前的拒绝会导致你想在别处讨好TA而放弃原则。这都是不健康的边界意识,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消耗。


认可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所有的不舒服都是有依据有理由的,我的边界正在被侵犯这是事实。


不要害怕捍卫自己的边界,勇敢的暴露自己的底线---只有当你暴露了底线,对方才不会得寸进尺;


也只有熟悉彼此的边界,才能探索出更舒服的相处模式,避免一段关系的反复拉扯。


如何建立自我边界

1. 强化自我意识,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对于那些不经常拒绝别人,很难将“不”说出口的人来说,尝试建立自我边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那些看上去“很可怜”“很需要你帮助”的人,向你提出一个个要求时,你会觉得自己忍不住又要“圣母心”了。这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在帮助他么?还是只是我习惯性的害怕说不?我帮助了他,对方会感谢我么?我会因为提供了帮忙而实际感到很难受么?


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选择。在这个情况下,能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是能力之外的?只能接受自己能力之内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


当之前的坏习惯想带跑你的时候,做一次这样的自问自答,坚定改变的动机,强化自我意识来对抗之前的坏习惯。每个成年人都学会照顾好自己,为自己负责。设定边界这件事情,需要你认可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尊重和忠于自己的感受。


你必须骄傲地告诉自己,我的时间和精力不是给别人随意挥霍的,我的尊严也容不得别人随意践踏。我们的精神健康状态很大一部分就是简单的取决于我们“开心还是不开心”。


把自己放在首位,才有精力和积极的态度去向世界传递善意;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才有精力和信心不心虚。自己状态好了,扮演好我们的每一个社会角色(妻子,母亲,丈夫,同事,员工)才会成为可能。



2. “间歇性冷漠”,学会适度共情

很多拥有不健康个人边界的人,往往会过度共情,觉得别人出现意外或消极情绪有一部分自己的原因,或会因为自己无法提供帮助而自责。这些过度共情很可能导致我们自己成为间接受害者。


面对这些我们无法解决,也不是因我们而起的问题时,尝试后退一步和它们保持距离才能帮助自己获得平衡的状态。


当我们被“情感道德绑架”时,不要害怕冲突,勇敢的说不


冲突回避型人格常常将回避作为处理冲突的唯一手段;常以为有冲突意味着一段关系“不好”,或者“不应该继续”。


在冲突发生的当下,关系中的双方处于高度的相互依赖状态,冲突往往在传递这样一个期待——“我希望我们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这是最好的建立起边界感的时刻。往往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才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




与情感健全边界清晰的人相处是有分寸的,不会耗费太大精力,TA们知道人无完人,想要遇到或者企图塑造一个完美的另一方是不合理的;TA们同样理解,良性的关系不是去控制另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而是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成长。


与其干预别人,不如做好自己。当你一步一步建立好自己的边界,开始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轻松了起来,原来都乱七八糟的事情渐渐恢复了秩序,你终于找到了只属于你自己的安宁。


作者:鲍雪

编辑:叉烧


你可能还喜欢:

勇敢的建起自己的边界,为自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