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点下班,拒绝加班”,快乐就这么简单

社长的小号 社会学了没 2021-12-12


2020上半年,中国进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集体“禁足”,在此期间,日活飙升的不仅有抖音/王者,还有被钉钉软禁在家“007”的职场人和学习任务繁重的广大中小学生,一首《你钉起来真好听》是被恶意差评的钉钉最后的倔强。

疫情过后,职场人恢复了“996”,才发现还是“居家007”更适合自己。毕竟,在家摸鱼更方便。钉钉可以强制要求你回复信息,但不能阻止你不洗头,穿着睡衣和大裤衩,一边吃零食一边挂掉老板打来的视频电话,假装网络卡顿了。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狼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界的“上古网红”。2019年4月,马云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上振臂一呼,喊出“996是福报”,互联网企业的大佬们云集响应。接下来的企业寒冬,更是加快了资本家们亲自下场给职场人打鸡血的脚步。从华为的“35岁退休”到层出不穷的“过劳猝死”新闻,令职场人不禁发出灵魂拷问:“我到底前世作了什么孽,才有刘强东这样的兄弟啊?!”


职场如战场,我想跟你谈钱,你却跟我谈感情。

于是,当代职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职场人日益增长的工作时间与老板落后的薪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
 

社畜式加班:无偿、无效率、无自由选择权

社畜,日语词汇,意为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

2018年,新垣结衣主演的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将该词传播开来,被引进中国后迅速风靡网络。这个词准确地戳中了职场青年们的痛点,以至于“社畜”一词成为中国互联网2019年年度社会热词。

在发达国家,加班的有关规定是被严格执行的,但是在中国,加班要付双倍薪酬、加班以自愿为原则这类规定形同虚设。无偿、无效率、无自由选择权的加班是企业的标配,因为职场竞争的激烈导致职员随时都可以被取代。

下班前三分钟,中国老板经常会叫你给他交一份报告,希望你明天开早会的时候交。理论上,老板并没有违反劳动法,但这种任务分派无疑是在变相强迫员工加班,而且不用支付加班费。

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办公空间都局限在同一个空间中,老板360°无死角监控着员工们的一举一动。下班时间到了,老板不走,员工也不敢走。资历老的不敢走,因为怕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身上又背着房贷,承受不起突然失业的风险;刚来的也不敢走,因为怕过不了实习期,或者害怕被质疑“工作态度不积极”。老板不走,部门/项目负责人也不敢走,员工也不敢走。活儿没干完的不敢走,活儿干完了的也不敢走。

多出来的时间无处安放,于是发展成一种“摸鱼文化”。摸鱼又名“划水”,粤语称“蛇王”,指的是上班时间工作态度懈怠,像蛇把身体卷成一团那种偷懒的状态。

在团队项目中,工作环环相扣,与其回家被连环夺命call,为了不拖累队友而在家继续加班,还不如在办公室里摸鱼,毕竟办公室空调免费。


每个人对加班的态度不同,导致工作效率也不相同,因而团队合作经常处于一种1+1<2的状态之中,导致工作进度在整体摸鱼的基础上更加低下,因此职场的新“二八法则”指的是:20%的工作+80%与人沟通并保持友善。


由此看来,很多情况下加班与不加班,成为一种不能以个人的实际经济情况为转移的行为,更有甚者,被要求取消旅行计划并临时加班,或在下班之后没有及时回复微信而被辞退。从法律角度来讲,加班是自由选择的,但大多数情境下并不可行。


对生活失去了理想的社畜一声长叹:我不加班还不行吗!(很大声
 

加班是“奋斗逼”,不加班怕被辞退

加班or不加班?这是个问题。


从2017年的“佛系”到2019年的“我太难了”“摸鱼”,网络热词是社畜们对加班文化发出的最悲愤的抗争。“佛系”,意为像佛一样看破红尘,不悲不喜,在职场中表现为不争不抢,按自己觉得舒适的方式来工作。两年前,职场青年们尚可用“佛系”来逃避繁重的工作,2020年,长达半年的疫情掏空了职场青年的钱包,职场在前,房贷在后,上有父母,下有老小,佛系躺平已经不能给职场青年们“安贫乐道”的生活,被迫加班的悲愤只能靠摸鱼才能排解。

一方面,不加班是一种政治正确,积极加班的人被称为“奋斗逼”,近日阿里巴巴员工跳槽到微软中国后,按照原公司习惯,进行了自愿、无偿的加班并遭到同事“排挤”,此事令网友们群情激愤,点赞转发评论了该条新闻,然后切回公司群组的界面继续加班。

微软中国员工回应称截图内容为“同事之间开玩笑”

奋斗本来是一种值得赞颂的特质,放在当代中国的职场中居然被称为“奋斗逼”,这个带有贬义的名词反映的是职场人对于每个办公室都有的那种令人讨厌的同事的愤慨——他们自愿无偿加班,助长了公司的加班风气,刷新了老板对员工工作极限评估的上限,心甘情愿地被薅羊毛,到头来只感动了自己,并为老板多添了一辆玛莎拉蒂。

另一方面,无偿/无自由选择权的加班似乎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配,新来的实习生如果不愿意加班,就有可能会被上司和老员工批评“90后/00后太有个性/不肯吃苦/眼高手低”,甚至面临实习期被pass的风险,现成的标签顺手拈来,从而得以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使他们迅速适应动辄加班的日常。

老板:今天你加一下班?(送命题)
 

少年做题家,长大996,东亚人为何无法停下

被迫加班的并不只有中国人。日本和韩国被誉为“职场地狱”,韩剧《未生》、日剧《我,准时下班》都把职场拍成了战场的感觉。

日韩职场写实

少年时期被练成了做题家,长大后还要沐浴996的福报,东亚人民为何一直在向前冲?除了东亚人民具有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之外,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东亚国家催生大量社畜的主要原因。

20世纪中叶,东亚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遍地开花,东亚社会开始进入“多劳多得”的阶段,香港有俚语“星期一到星期七,多劳多得”,可见以亚洲四小龙为龙头的东亚社会有着“财富大于生活”的劳动风尚,他们愿意牺牲个人生活甚至健康来换取财富。直至21世纪00年代后期,中国才开始进行产业转型,但由于人口、高等教育、就业观念、城市化等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产业转型期的中国依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内卷化。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当代中国的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竞争等领域常常被认为陷入了这种模式——人才培养各自为政,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冷门、低薪行业无人问津,热门、高薪专业却涌入大量高校毕业生,热门行业的岗位成了继高考后的“第二道独木桥”。

2019年,深圳中学拟聘教师公示名单公布,录用者皆为国内外名校的博士生。博士学位本来是为人类进步搞科研的,结果因为就业艰难而选择进入教师行业,而大量真正到教育一线去学习的非名校师范生却面临失业的风险,这就是教育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内卷化。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雇主有了更多的选择,人们在通过了名为“就业”的独木桥后,为了保住饭碗,拼命加班来凸显自身价值、满足老板要求就成为了普遍的选择。

但是从社畜们“佛系”“摸鱼”的现状可见,正如金字塔不会是奴隶建成的,当代社畜这种被迫营业的加班其实并不能提升产能,实现“给老板添一辆玛莎拉蒂”的目标。2009年,日本《钻石周刊》尖锐地指出,“过度加班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现象”,甚至把加班提升到了影响国家实力的高度——“加班不是日本崛起的根源,相反,它是日本在过去20年里走向衰退的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有人发现加班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蚕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11年西南政法大学的一项对于中国加班制度的研究也表明,“政府利用各种手段来增加就业岗位,但是超时加班却将政府相当大的一部分努力全都抵消掉,这对政府的扩大就业努力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也就是说,加班不仅仅是“你帮老板干了两个人的活儿”这么简单,而是你的加班导致另一个人失业,并加重了整个社会的失业问题,导致人们为了避免失业而更加拼命加班。

为了避免套娃,拒绝加班从我做起,你不干,我不干,我们又帮助了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大家一起享受正常下班的快乐时光吧。


作者:语琳琅

编辑:留木


你可能还喜欢:

点个在看,一起拒绝无意义加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