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移动社交中,我们还是不是我们?

2016-11-23 常江 社会学了没


原创

作者:常江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socialor


编辑:Luke



社长说

A:“据说现在用微信的都是中老年人,用QQ的才是年轻人。” 

B:“不管什么人,都是腾讯的人!”



技术填平了人类认知领域的鸿沟,却在另一个领域——情感——中制造了更多的鸿沟;处于鸿沟两端的人们虽然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沟通渠道,却似乎永远地失去了属于同一个共同体的可能。

 

腾讯为自己的18岁生日制作的视频《18岁,腾讯问自己》令人颇有些意外地摒弃了对技术革命的狂热态度,而是努力在多个方面冷却、面壁,这的确耐人寻味。


  腾讯18周年纪念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0346c968bi

(视频较大,建议在wifi环境下打开观看)


●  

移动社交中,

我们还是不是我们?


我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因此说腾讯的产品伴随了我的成长,并不为过。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QQ最初的版本OICQ刚刚问世时带给我们这一代正处于青春期、迷茫期和躁动期的中学生的惊艳之感。在那之前,这些几乎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少男少女们正是通过一个名叫ICQ的外国即时通讯软件第一次真切地了解到地球上其他角落里的人们想些什么、如何生活。




OICQ几乎构建了第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线上交往社群,而且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腾讯的绝大多数产品,包括如今正处于生命力峰值的微信,也都不可避免地被置于民族和国家的框架中加以解读和阐释。

 

在某种意义上,腾讯代表着中国融入全球传播技术革新的大潮;更重要的是,它切实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技术发展与传统改变


技术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改造,在过去的几年里始终是个热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程式中那些用以维系“关系”的各项社会因素正在加速数字化。

 

方兴未艾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理论上甚至可以替代人与人之间的物理接触,这对于在社会交往的脉络中创造出辉煌文明的人类来说,或许将是一种从观念到行为的范式革命。

 

随着生活方式一同改变的,还有那些一贯被视为高度稳定及自洽的“传统”。

 

2015年我离开中国去瑞士工作,第一次强烈感觉到中国人与欧洲人已经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技术纬度里;而就在十年前,那些地处西北欧的富庶小国的完善通讯网络还是信息鸿沟另一端的中国竭力效仿的对象。

 

20169月回国之后,我讶异地发现中国在过去一年中的变化更是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电视机不再是家庭生活的中心,银行卡对于习惯了电子支付的年轻一代而言日趋失去存在的价值,就连“民以食为天”这种似乎最能标榜中国人生活态度的口号,也已全面由线下转为线上。

 

可以说,日新月异的通讯及媒介技术给中国和中国人带来的冲击,足以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媲美。对于这样洪流滚滚的时代之潮,我们只能拥抱,别无他法。


反抗与回归


然而,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如同一切狂飙突进的时代都会夹杂着哪怕一丝的不和谐音一样,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大刀阔斧的改造,也必然会招致来自智识传统的反思和反抗。

 

一如意大利哲学家艾柯所说:文化一边实行过滤,一边告诉我们哪些必须保存、哪些必须遗忘。无论互联网如何具体而微观地改造了我们的生活,其运行的逻辑终究也如人类历史上所有存在过的文化生态一样,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标准,来对构成人的生活的诸种元素进行冷酷的取舍。

 

一如当我们可以在专属于自己的符号真空中为(伪)个性化的时代的到来而狂欢的同时,原本来自家庭和集体的种种情感结构便会不断萎缩甚至消亡一样。技术填平了人类认知领域的鸿沟,却在另一个领域——情感——中制造了更多的鸿沟;处于鸿沟两端的人们虽然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沟通渠道,却似乎永远地失去了属于同一个共同体的可能。

 

18年,对于一个互联网企业来说实在已不能算是年轻。但对于一个正在尝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生态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却仍是大有可为的年纪。

 

腾讯为自己的18岁生日制作的视频《18岁,腾讯问自己》令人颇有些意外地摒弃了对技术革命的狂热态度,而是努力在多个方面冷却、面壁,这的确耐人寻味。




我总认为,纵然技术的革新时常体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冲动特性,但人类的认知和情感却总是有着某种绵延不断的内在演进逻辑。过于狂热的技术决定论,完全有可能由于导致了人的认知和情感的断裂而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

 

所以,越是技术发展狂飙突进的时代,我们越需要回归人文与哲学。正如18岁的腾讯正在不断问自己的那些问题一样:在技术腾飞的阴影中,“我”还在多大程度上是“我”,而“我们”又在多大程度上仍是“我们”。


新时代的开始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将注定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特殊的印记,但这个时代的最终结果是文明的繁荣还是毁灭,却是我们须在自己尚有一丝清醒的时候不断加以反思的严肃议题。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要从根本上厘清人类交往方式中的哪些东西对于文明的承续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并用实际行动去捍卫这些东西,避免其被技术的力量吞噬。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它需要的只不过是如腾讯一般的技术引领者唤醒内心深处的良知,以及包括你我在内的普罗大众对文明的一丁点敬畏。

 

谁也不是先知,但对技术的反思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大众哲学。

 

之所以有些高科技公司能够成为文化和思想的催产婆,而另一些却只愿竭泽而渔地去占领一个又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并最终成为权力与资本之恶的看门犬,原因恰在于前者有能力也有勇气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技术浪潮中不断进行着对技术本身的批判和反思。

 

我无意祝贺腾讯在过去18年中取得的那些或许在世俗的标准看来堪称杰出的成就,却十分乐意看到这个诞生于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在它18岁的成人礼上,开启了一段更为成熟也更为攸关的新的旅程。

 

这个由技术引领并主导的新的时代,其实才刚刚开始。



●  

1

社长问:

你的第一个网名是什么?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