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市场的游戏人口红利(二)

2016-06-24 ACGx ACGx
题图 / 古墓丽影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经历过烂片如云后,电影公司慢慢摸索出游戏电影的套路
在前一篇文章游戏改编电影1.0时代里曾提到,电影公司选择游戏IP都是以热度排名为主。然而要想用游戏电影来圈游戏粉丝的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对当时一大批不懂游戏而只想跳进这个坑的电影公司来说,将已经深入人心的游戏搬上荧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接连遭遇失败,在如今看来也在情理之中。
在遭遇数次失败后,终于有一些电影公司拍出了还可以看的游戏电影,游戏玩家也可以感叹:游戏改编电影不再是一坨屎了。
游戏改编电影2.0时代——套路有了,然而电影仍旧无法被游戏玩家接受
这一时期是从2001年《古墓丽影》电影的上映为开端,这个阶段的游戏改编电影不再抱紧顶级IP大腿,而是从类型上紧贴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主流类型。
新一代游戏机带来游戏人口猛增
从2000年开始,新一代游戏主机PS2、NGC和Xbox先后面世,游戏的画面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特别是最早发售的PS2,当2001年《最终幻想10》作为PS2上的独占游戏发售时,玩家们纷纷表示这哪是游戏,完全就是CG电影!这款游戏机从发售到停产的接近12年间,全球销售量突破了1.5亿台。
PS2独占的《最终幻想10》是当年的神作
新世纪“三大主机”的出现,不仅让游戏主机有了大幅度机能提升,而且游戏画面有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画面精美的3D游戏,玩家们不再是对着简陋的2D或者“假”3D画面撸游戏。
这种变化,不异于3D电影带给观影者的生理刺激,新一代主机走进了更多家庭,销量也是猛增。游戏人口得到了急速增长,游戏正在逐渐从小众走进大众视线。
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知名游戏,如《真三国无双》、《毁灭战士》、《使命召唤》、《鬼泣》等等;很多系列作品,如《最终幻想》、《寂静岭》、《生化危机》、《合金装备》、《分裂细胞》、《GTA》的续作们则在新一代主机上脱胎换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主机们也在不断更新,而很多长盛不衰的系列游戏粉丝年龄段也从80后延伸到90后、00后。
游戏人口的猛增带来游戏电影数量增长
2000年以后,每一年都有1到2部游戏改编电影进入院线,从2001年开始,可以算作游戏改编电影的2.0时代,这个期间拍摄的游戏电影有如下几个特点。
每年都有游戏电影上映或者发行录像带、DVD。相比2000年之前,电影的数量成倍增长。
改编的电影基本全是在电视主机游戏上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作品。包括《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生死格斗》、《杀手47》等等。这些作品类型符合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类型:动作、科幻、惊悚等。
能够进入院线的游戏电影,虽然烂片仍旧是主流,但也不乏较评分相对较高的作品。
不懂游戏,就拍不出及格的游戏电影
这个时期,有几部值得称道的作品:《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和《杀手47》。

这几部电影均由美国知名电影发行公司发行,相对其他那些由二三线电影公司拍摄、发行的游戏改编电影,《生化危机》等电影在院线、排片上具有一定优势。这些电影为什么会在游戏电影烂片行列中“超然脱俗”,每一个系列都有其独特的原因。
曾经的影评这样评价:安吉丽娜·朱莉为影片增色不少
《古墓丽影》在当年是派拉蒙的大制作,1.15亿美元的投资、安吉丽娜·朱莉主演、西蒙·韦斯特导演,拍摄地点包括柬埔寨吴哥窟和冰岛。首次以女性为主角的游戏登上电影屏幕,不仅游戏粉丝吃这一套,大众也爱看硬撑成36D的大胸妹子上天入地,最终票房也不错。
《生化危机》电影明明就是导演对妻子赤裸裸的爱
《生化危机》截至目前总共五部,每一部的投资额都在追加,票房也是接连走高,虽然IMDB是在逐步下滑。五部的导演都是同一人——保罗·安德森,他亦是在游戏改编电影1.0时代《真人快打1》的导演,有较为成功的执导游戏改编电影的经验。而之所以能五部都票房出彩,成为游戏改编电影的神作,很大原因是因为保罗·安德森和女主角米拉·乔沃维奇是夫妻,这位导演为了捧红妻子,也是蛮拼的。
《寂静岭》对游戏的还原度太高,影迷表示看过后还想玩玩游戏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最终在IMDB上获得6.6分的《寂静岭》,其导演克里斯多夫·甘斯是一名游戏死忠玩家,编剧罗杰·艾福瑞也是《寂静岭》的忠实游戏迷,他们利用游戏主干情节进行重新创作,使其结构和语言更符合电影的表现手法。所以,游戏迷们在电影中看到了精准的人物造型,而场景、环境、也是高度忠于原著,电影最终才能获得游戏电影历史上IMDB最高评分。随后,换了导演、编剧的《寂静岭2》尽管是3D版,然而剧情方面被粉丝诟病,避免不了滑铁卢。
前作的相对成功并不能为第二部保驾护航,《寂静岭2》、《古墓丽影2》和《杀手:代号47》都折戟。派拉蒙虽然继续为《古墓丽影2》投入大手笔,然而剧情却过不了游戏粉丝这关,而《杀手:代号47》换了主角,游戏粉丝表示还是前一代的光头更圆……原本是想趁着第一部的热度推出第二部继续圈钱,没想到这几部续作皆成为口碑、票房方面的败作。
就算潜在的观影者增加了,影片却仍旧有可能失败。究其原因,这与制作团队有着很大关系——导演、编辑不懂电影,又如何能拍摄出游戏粉丝爱看的电影来呢?
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头10年,好莱坞主要的编剧、导演都是60后、70后,他们都没有在游戏环境中浸淫过,自然所制作出的电影在游戏IP还原度方面无法达到粉丝的需求。另外,绝大部分游戏公司对待游戏改编电影的态度和1.0时代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愿意拍摄游戏电影的电影公司仍旧是把游戏IP当做一个壳子,把电影剧情改得和游戏完全不搭边,即是是票房较为出色的《生化危机》系列也是如此。

相比游戏改编电影1.0时期,2.0时期的特征更明显,所选择的游戏类型不仅契合当下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集合当红明星、知名导演、运用超越1.0时期的特效,再加上大规模宣传,只要电影能带给观众感官刺激,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就算游戏粉丝不买单,总有大众观众会买账的。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
对当时的游戏公司来说,2.0这段时期仍旧是出售版权给好莱坞电影公司,即是是让乌宝(Uwe Boll)这种烂片之王来拍摄,游戏公司也没有太多怨言。游戏电影一直都是以游戏粉丝为观影用户主体,然而游戏公司、电影公司各干各的,并没有将游戏人口红利的优势体现在电影市场中,比如曾经导致Square几近破产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就是游戏公司不懂电影而做出的除了特效再无其他亮点的作品。

这种状况直到漫威的漫改电影系列出世,游戏公司、电影公司终于开始正视电影带给IP的商业价值增值,而游戏人口红利在电影市场里的大爆发,则是在接下来的游戏改编电影3.0时期了。 
-----------------(<ゝω·)Kira~☆------------------
ACGx目前已入驻今日头条、虎嗅网、一点资讯、搜狐自媒体、百度百家、网易订阅、界面、i黑马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