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清华人自远方归来,再次谈起“远方”

陈韩梅 清华大学 2024-05-03


紫荆有盛会,游子归家时。


4月26日,在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来临之际,近百位扎根在全国各地基层的校友代表相约回家,齐聚清华园


15年、10年、5年、3年前……


他们从清华园启程,奔赴远方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行前路于阡陌桑梓、乡间田野;传薪火于雪域高原、大漠深处。在服务与奉献中,践行大地清华的理想。


而今他们自远方归来,共同参加清华大学2024年基层校友论坛暨“唐仲英计划”年会,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基层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基层治理感悟,展望高质量发展前景。


当清华人再次谈起“远方”,答案尽在心中,答案尽在路上


校党委书记邱勇在开幕式致辞中向长期以来支持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的唐仲英基金会表示感谢,对扎根基层的广大校友回到母校表示欢迎。他说,清华大学党委一直以来大力倡导青年学子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过去15年,学校累计输送3000余名毕业生扎根公共部门,其中有超55%的选调生到中西部、东北地区工作,还有90余名同学长期扎根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展现了奋斗在基层的清华人的风采。基层校友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今年的主题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基层探索与实践”,期待校友们积极分享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和深度思考,共同探索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邱勇致辞


邱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110周年校庆前夕来校考察,对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三年来,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制定实施三个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对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制定实施《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推动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希望校友们与时代共进步、与学校同发展,在基层和艰苦地区磨砺成长,多向群众学习、多向实践学习,研究真问题,促进真发展。同时要继承发扬清华优良传统,做到风清气正、敢于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选择:清华——远方——故乡


当一名清华毕业生面对23个就业机会,他会作何选择?


十年前,刚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硕士毕业的谈梦泽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他果断放弃大城市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选择奔赴西部基层,成为首批四川省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回想当年的抉择,谈梦泽坦言:“像是感受到了清华人的感召,自己只是踏上了许多校友共同选择的道路


时至今日,谈梦泽仍对在校时参加的一次基层校友座谈会记忆犹新。会上,“西藏村官”胡建平校友和当地藏民一起守护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魏华伟校友勇闯“艾滋病村”坚守七年的热血经历……恰似一团萤火,点燃了他的逐梦热忱。


十年,谈梦泽先后在省市县乡村5个层级,历经9个岗位锻炼,至今在基层县市工作已逾七年,其中有近两年时间在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从未考虑基层,到认识基层、理解基层、成为基层干部,至今我从未后悔


谈梦泽在贫困村组织村民召开“坝坝会”


无独有偶,另一位清华人的十年在同步上演。2014届工程物理系博士校友韩朱旸是“唐仲英计划”一期学员,十年间在4个省份、8个单位、11个岗位工作过。面对发达地区重要岗位的留任机会,坚定选择了扎根贵州,将在校多年培养的学习能力与大数据应用推广工作相结合,为贵州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什么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会愿意到西部去?“到公共部门为社会服务,在欠发达地区推动均衡化发展,是我们这一代清华人的使命和责任”这是韩朱旸心中最响亮的答案。用实干回应时代需求,韩朱旸完成了从“外地人”到“本地人”的转变,于他而言,“远方”如今已成了“故乡”。


韩朱旸(左)在基层推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


从西藏到北京再到西藏,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仁增顿珠抱着“走出青藏高原是为了更好地回去”的信念,选择回到西藏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为当地父老乡亲做些实事。于他而言,“远方”难抵“故乡”的呼唤。


仁增顿珠(左)与姑姑(中)、妈妈(右)在西藏牧场的合影


从校园到社会,站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众多个体的选择,汇聚成为清华人面对重要选择时的集体思考——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



坚守:不忘初心,无问西东


时间的长河见证奉献和担当,奔赴祖国河山的清华人,带着各自的初心,与岁月为伴,投身每个人的“大事业”。


选择易,坚守难。当清华人义无反顾奔赴远方,会以怎样的心态与姿态坚守


2023年社会科学学院毕业典礼上,2011届硕士毕业生、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党委书记张昭源关于“大事业”的理解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在扎根重庆基层12年,辗转四个乡镇工作的他看来,国家需要“治千里”之人才,同样需要“治百里”和“治十里”之人才。“我在村里工作时,带着群众种百亩柑橘,百人增收,这是我的‘大事业’;我在镇里工作时,带着20个村种万亩花椒,万人增收,这也是我的‘大事业’




在距离重庆1200公里的青藏高原,2014届法学院校友张丰怀揣一份“扎根青海、奉献青海”的坚持和热爱,坚守了十年。


这份坚持和热爱,源于母校清华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怀。”在张丰看来,从初出校门的“启航奖学金”,到2022年首次开展的“笃行励业奖”评选,这些无不是母校对坚守基层校友的殷切关心,也是最强大的动力来源。


这份坚持和热爱,源于对‘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宏伟而朴素的目标的追求”藏区高原极端天气下冲在最前线保障安全生产,急牧民之所急“一对一”帮助家庭式农场度过经营危机……张丰在基层大舞台上,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干好老百姓心中的“大事业”,行健不息,实干为民


工作中的张丰(左二)


毕业多年,再次回到母校感到分外亲切。正是母校持续的支持和关心,增强了我们扎根西部、安心工作的志气和底气,为我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干事创业动力”张丰道出了所有基层校友的心声。


论坛现场


归来,从清华园再出发!心中是立志报国的理想,眼里是红心向党的光芒,脚下是义无反顾的远方。你看,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场紫荆花的接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字&排版&编辑 | 陈韩梅

资料来源 | 学生职业发展中心

责编|苑洁

审核 | 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开新局  展新貌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清华篇章|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献辞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最新预告!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4.1万人次捐赠!资助学生1.8万余人次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