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培养、学成归国的师生俩,有了共同的新身份!

段颖 清华大学 2022-12-16


人生的表盘上,总有一些重要时刻,标注着个人的成长经历。对朱军和陈键飞来说,2022年11月3日,在他们各自的“表盘”上,都有着特殊的定格,且在两人之间再添上一笔美丽的连线。


这一天,他们在同一场入党发展会上被批准入党,在此之前,他们是师生、朋友,还是团结协作的同事,在此之后,他们成为拥有共同信仰的共产党员,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做才能无愧新身份赋予的新荣光”


这是朱军和陈键飞对于过去的总结,也是新的开始。




“大牛”落泪


39岁的朱军,已有众多荣誉加身。他是第二届“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35岁获聘清华长聘教授。在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刚刚公布的2023年新晋Fellow名单上,他也名列其中(每年IEEE Fellow名额极少,当选者均为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今年共319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学者104位)。知乎上有一条关于他的问答,问:清华的朱军老师怎么样?答:国内年轻一代做人工智能的学者当中,可能算是最牛的一位,就算放在美国的“四大”,同龄人中,也不逊色。


2021年,首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 举办,朱军以“科学探索奖”获得者身份参会并发表演讲


他是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面对学生时,负责是他,爱护是他;面对科研时,热情是他,勤奋也是他。他是周围人眼中的能人、骨干、榜样、楷模……但在入党发展会上,他却几度哽咽落泪。


几天后再见面,朱军恢复了往日的严谨专业和收放自如,他说,那是自己唯一一次在公开场合下的情绪流露。对那些触动他内心深处的过往片段,他也尽可能地用轻松的方式向我们谈起。


1991年夏,安徽省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朱军当年8岁,他的家乡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后小村是4万多个被大水围困的村庄之一。


“也就一夜之间,农田就被洪水淹了,大人们不分昼夜抢收,从水里拔回些麦子。”朱军眼圈有些泛红。他当时年纪小,看到洪水涨到家门口只觉得新鲜,懂事后才一点点体会父母亲当时的“绝望”:一来半年的辛苦打了水漂;二来好容易抢收的粮食,因为被水泡过都发了霉,根本没法吃。


那年夏天,即将收成的麦子都泡了水,麦穗黄了、烂了,被大水冲走,只剩麦秆还孤零零耷拉在地里。


阜南县位于淮河上中游,农民几乎家家户户种麦子,秋末冬初播种,来年夏初收成。丰收的麦子大部分留作口粮,赶上年头儿好,能富余一些卖钱。但淮河水患历来频繁,阜南县又属沿淮行蓄洪区,同样的场景,朱军几乎每年夏天都要经历,只不过是大小问题。


另一次让朱军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对阜南的影响相对1991年稍小。身经百战的长辈们一边抗洪,另一边为其他受灾严重的省份揪着心。


那年朱军15岁,考上阜南一中,可父母却为这桩高兴儿事发起愁来。连年的洪涝灾害,庄稼被毁,家里本就收入困难,大朱军一岁的姐姐为了弟弟们决定辍学。姐姐的想法简单,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学习好的弟弟显然比自己有潜力。“她当时的成绩也很好。”这件事让朱军遗憾了挺多年。 



信仰,是黑暗中的一道光


洪水中的各家各户,像一座座小小的孤岛。见惯大雨的人们一开始并未在意,可降雨不停,水位猛涨,不少房屋在洪水的冲击、浸泡中倒塌,村民家里的储备粮也所剩无几。


最绝望的时候,党和政府的救济粮到了。这是入党发展会上朱军“破防”的瞬间。8岁的朱军不懂别的,只知道粮食神圣能救命,听父母讲堤坝上人民解放军用身体挡洪水,他觉得党就是人们的救星。


待到1998年再经历同样场景时,他开始认真思考个人力量的渺小,并在心里种下一颗信仰的种子:党能带领人民攻坚克难。 


2001年,是阜南一中近20年内高考成绩最好的一年,包括朱军在内的两名考生在那一年考入清华,一名考入北大。朱军笑说自己是被高中班主任“忽悠”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这之前,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启动电脑。


揣着父母东拼西凑的学费,朱军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四年里,他除了第一学期寒假完完整整地回了趟家,其余寒暑假都留在清华园勤工俭学。那时候,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还重重地压在阜南人头上,当地很多人还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朱军家也不例外。


倘若没有国家资助,朱军觉得自己大概率不能顺利毕业。每个寒暑假,他都会申请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勤工俭学,与此同时,通过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等凑齐自己的生活费。读博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朱军访问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拓了国际视野。


2020年是脱贫攻坚之年,家乡阜南县终于脱贫摘帽。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这一刻,回忆起祖辈父辈承受的疾苦,朱军百感交集。他深知要跳出贫困循环的怪圈有多不容易,正因如此,他才更为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所自豪和感动。也是这一刻,他的政治信仰变得更加坚定:


是党的领导,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的愿望成为了可能。



“天才”受挫


2000年,在朱军高考前的冲刺阶段,8岁的陈键飞正忙着给家里的计算机重装系统,抱着“大部头”自学DOS,记住大量命令并灵活使用让他乐此不疲。


原本妈妈为他取名“键飞”,是期望他子承母业弹一手好钢琴,不承想此“键”非彼“键”。“计算机天赋就摆在那,很明显。” 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没反对,还特别支持,这让陈键飞觉得幸运。


靠着买教材、跟学教材光盘,小学阶段的陈键飞已经在ppt制作、flash动画和编程上游刃有余,还因此参加济南市组织的ppt制作竞赛,获得过市一等奖。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陈键飞从初一开始“试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备赛依然靠买书自学。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自学教材分别出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吴文虎和郑纬民,他称之为冥冥之中有指引。


2009年初,陈键飞(左)参加NOI冬令营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吴文虎(中)合影


初一获二等奖,他还因此懊恼,初二初三就连拿两个一等奖。高一暑假,陈键飞正式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并获得银牌的好成绩。


成败在此一举。为了有机会进入心仪大学,陈键飞对转年的NOI比赛真正花了心思。只是,越在意越紧张,比赛前一晚他严重失眠,心想完了,这下只能去别的学校,不过最终还是稳拿金牌,这点着实让他始料未及外加惊喜。


陈键飞(中)获NOI2009金牌,图为颁奖现场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是几乎所有参加竞赛或对计算机抱有热望的学生心目中的殿堂,陈键飞被录取了。


怀揣自信与梦想入学,但很快,他便发现计算机竞赛和计算机专业学习的不一样。好比是定向越野和马拉松,学科学习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需要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知识。更要命的是,你以为你很“强”,你身边人其实都“强”。


对于这点,他有一定的心里准备。“入学前,我参加过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的全国选拔,被打击的很惨。” 这次经历让陈键飞瞬间清醒,原来“一山还有一山高”,他想着,入学后肯定也是“牛人”成群,一定向大家好好学习。


即便如此,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还是让他觉得自信心受挫。“有些人几乎不看书却照样考满分,”陈键飞坐不住了,他向自己信赖与熟悉的、担任过自己新生导引工作的老师贾珈(现任计算机系党委书记)求助。



榜样,是迷茫时的一盏灯


从让陈键飞头大的物理、数学,到追不上的身边“牛人”,贾珈耐心地给予宽慰和指导,“她说我们都是被需要的,大家各有长处,彼此都不可比,每个人在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去发光发热……她还说相信我一定能学好……”


陈键飞把这次谈话称为是一种力量,“有时候我们缺乏的可能不是能力,而是信心。凑巧有个声音说你一定行,这个声音还来自于你看作榜样的人,它会内化成一种‘你行’的心理暗示,到最后你真做到了,你会信心倍增。”


2011年,陈键飞(右)获清华大学“搜狐杯”第15届智能体大赛冠军


除了开始时的迷茫,陈键飞的大学四年都很顺利,他还发现,物理、数学并没想象中那么难“啃”。


与导师朱军经历过的艰难岁月不同,陈键飞在父母的庇护、师长的关心下一路向前,对党似乎无法凭空建立起深情。他说自己对党的认识,起初就是来自于他的老师们。除了贾珈,本科辅导员陈朝松是被陈键飞视为塑造自己价值观的人。


“刚上大学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是他教会我不能甘于平凡,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陈键飞印象中,陈朝松永远饱含激情,把学生辅导工作做得极好,爱喊口号但不停留在口号,从大学开始去支教,到工作后仍不间断做公益,始终践行要改变世界的初心。“他把正能量传递给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内。” 


相较本科期间的顺利,陈键飞用“很差”形容他在直博初期的状态。“好的研究要像‘刷榜’,要做就做榜单第一名,不追求最好,研究的意义何在呢?”很长一段时间,陈键飞陷在漩涡里不得其解,导师朱军成了他迷茫时期的领路人。


2013年,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eurIPS)在美国太浩湖(Lake Tahoe)举办,陈键飞(左)与导师朱军(右)及其他论文合著者合影


在陈键飞眼里,朱军之所以能在贝叶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高效算法和概率编程方面,都拥有一流的研究成果,是因为他板凳甘坐十年冷,沉浸于专业领域做自由探索,并乐在其中:


他给予我足够多的耐心和帮助,最重要的是,他对待科研的态度潜移默化中指引了我。


从彷徨到坚定,陈键飞逐渐,明白做科研不是追求当下出成果,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哪怕是为了追求一点点的进步,也要行深探远。


自信、自强、担当、奉献、创新、坚持……这是陈键飞从老师们身上总结出来的精神特质,他还提到同样具备这些特质且对他帮助很大的计算机系刘奕群老师,他导师的导师张钹老师……在他眼里,党员应该就是他们这样,显然,还不是党员的朱军已被他归为这一队列。



祖国需要,需要祖国


陈键飞说的没错,朱军自己也说做科研让他享受,但一开始他的目标也并不清晰。“那时候觉得自己唯一会的就是吃苦,我是从农村出来的不怕吃苦,所以什么都愿意去试试。”


2009年,朱军博士毕业,在清华学堂前留影


不仅不怕困难,还时常为自己“制造”困难。朱军轻描淡写地举了几个当时做起来困难重重的事:一个是大二期间,他主动选报全英文的物理课(大部分同学会选择报中文);一个是大三暑假,从8位的CPU指令系统挑战做16位系统;另一个则是在微软研究院实习期间,他原本只是负责一项工程的收尾工作,却硬是从中挖掘出新问题,并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和解决。幸运的是,在此项研究基础上写出的论文,也让他成了当时国内本科生在机器学习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


在不断的尝试中,朱军的科研目标越发明确:


从最初遇到困难会踌躇,到后来变得兴奋。因为很明白,跟挑战并存的还有机遇。


2007年到2011年期间,朱军先后3次到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CS)四大牛校之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访学和做博士后研究,因为研究成果显著,获得在CMU任职的机会。


2011年,朱军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留美or回国?对于骨子里本就有着报国理想的清华人,回国是惯常选择,只是时间也分早晚。CMU的学术环境和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对科研水平的提升显而易见。在朱军犹豫不定时,一场同学间的闲谈却坚定了他要回国的念头。


问题来自于一名美国学生,他问朱军,清华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在CS中做了哪些工作?朱军当即被问住。原因是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最原创和最顶尖的研究大部分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追赶和填补。” 


落差,是朱军当时最大的感觉。这次对话让朱军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国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上的劣势。“相比留美,在祖国,我可能更被需要。”此外,他觉得,教育改变未来,这是他的家庭曾经受益过的东西,他要回馈和传递这份善意。


第35届国际机器学习会议(ICML 2018)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陈键飞参加会议并分享研究成果


2018年春天,陈键飞申请到了赴牛津大学进行博士交换的机会,也是在那一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


从最初看到消息时的无所适从,到担忧学业,再到挂念祖国和认真思考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陈键飞的思想不断发生转变,他说自己越发对课本上的党的理论方针有了共鸣,开始真正理解“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意义。


回国!陈键飞加快了在牛津的学习进度,一门心思想着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学一些知识。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心里一下子踏实了。


2019年12月,第33届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eurIPS)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朱军(左3)和组里学生一起参会


让他们坚定回国的还有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不管是朱军还是陈键飞都觉得,国家正在蓄势待发,一个彼此成就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除了祖国需要,他们也更需要祖国。



入党,是自觉担使命


关于入党,朱军起初并未认真思考。他从心底里认同党的纲领和章程,但一开始,他觉得要先顾好学业、抓好本职工作。待到后来,他又觉得只要心里有党,入不入党,他都会认真教学和潜心科研,为学校、为国家做贡献。同样的想法,陈键飞也有过。


2021年,陈键飞(前排右一)首次担任班主任,第一次班会合影


信仰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在身边优秀党员潜移默化的引领下,班主任等关键岗位的锻炼下,国外交换等关键时期的培养下,朱军和陈键飞主动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让信仰在实践中得以印证。


确定入党,两人也有着不约而同的默契。2021年5月,陈键飞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年7月1日,聆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朱军心潮澎湃,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对党和国家的深情。


一年里,他们通过参加党课学习、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工作中,他们努力将科研工作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并接连取得丰硕成果。


入党发展会上,张钹发言


入党发展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87岁的中科院院士张钹眼含热泪,“总有人问我,你一生当中最满意的是什么?我说,最满意的,莫过于培养了八十几位博士生,他们个顶个优秀。而朱军,是他们当中我最满意的其中之一。”看到朱军和陈键飞入党,这位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说自己特别高兴,“做学术不掺杂个人利益,无私奉献,这一点他们都做得非常好,欢迎他们加入党的队伍。” 无私奉献,张钹反复强调了很多次,而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一个看一个,一个比一个,一个学一个。在朱军心里,导师张钹爱国奉献之无私,治学育人之严谨,是他的标杆。陈键飞又把张钹、朱军视为自己学习的楷模。


先进辈出,代代传续,他们身上传承了清华人“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基因图谱。


“你们现在是党员了,不仅要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还要带领我们的团队走向最优秀。”会上,张钹说他只提这一个要求。


这句嘱托让朱军和陈键飞觉得沉甸甸,但从一开始的追逐信仰之光、靠近榜样之光,到逐渐坚定内心信念,要努力成为奋斗之光,他们明白,自己该是散发接力之光的时候了。




人物介绍

朱军,男,1983年1月生。2005年7月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7月,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11月至2018年6月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2018年7月至今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2022年3月被聘为博世人工智能冠名教授。2016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奖,2017年获得MIT TR35中国区先锋者称号,2017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获得JP Morgan教师研究奖,2020年获得科学探索奖,2021年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陈键飞,男,1992年4月生。2014年7月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19年7月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准聘助理教授。在NIPS、ICML、ICLR等国际机器学习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100余次。曾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等奖项。




文|段颖

视频|曹庆庆

摄影|赵青松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张馨

编辑|苑洁


▲ 清华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 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 清华师生热切关注党的二十大开幕

▲ 清华学子歌声献礼党的二十大!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