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城巡谈,即将启动|写一切:艺术家写作——重识社会文本与艺术实践

活动发起|泼先生/激烈空间
活动主办|重庆GCA星汇当代美术馆

     北京泰康空间

     广州时代美术馆

     上海激烈空间
活动主持|芬雷、石青

海报设计|于梁

第一站:重庆|GCA星汇当代美术馆

主 题:写作的源头—在地的艺术实践


第二站:北京|泰康空间

主 题:写作即实践—作为行动的艺术写作


第三站:广州|时代美术馆

主 题:可感与可知—在文学与科学之间的艺术工作


第四站:上海|激烈空间

主 题:协同社会—写作、艺术与社会共通


写一切:艺术家写作

重识社会文本与艺术实践


当罗兰·巴特在1950年代于《写作的零度》一书中指出,写作即是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之语言与作者的内在形式之风格之间的协同作用时,写作已然超出了文学的范畴。从罗兰·巴特开始,写作,值得从一种文字的修辞或图像的秩序,转换为艺术的斗争化劳作,并成为一种见证人的艺术劳作之于深层历史之生成的协同实践。

 

每个人都在写作,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写作因此也就成为逃逸艺术既有范畴、超出艺术家固定意识、不断分延审美范式,并持续协同社会文本的一种艺术实践。尤其相比于作者编织的文本,社会的文本更加经常地呈现为矛盾的并存、冲突的裂变以及书写的复调。这与写作的发生机制形成呼应。

 

写作激发社会文本的多重空间,恢复任何既定事物、意义或系统的重新劳作,使主体与语言、主体与图像的关系陷入危机,进入反复生成的虚空运动之中。艺术因此进入更具劳作也更具协同作用的实践行动之中:它与社会文本的潜在语法对话,它在社会力量的断裂地带进行关联性的虚空勘查,使其漂移,使其生成自身的书写。

 

对于艺术家而言,写作作为一种协同社会的实践,其实早已深埋在艺术家的工作内核中,这里的写作不是体裁或文体上的写作,也不是艺术家说明式的自我表达和阐释。写作应该与社会文本相互编织,激发或冲突,尽管在图像式生产的机制中,这些较少被讨论,但却是艺术家工作中反复进入和逸出的部分,只是一直被忽略或神秘化了,也许称之“写作性”更适合些。这里涉及到了艺术的主体性建设和研究,所以重新界定“写作”就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关于写作的讨论,尤其需要在今天的艺术生产语境中展开,同时与艺术家的工作和实践相结合。项目在重庆,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分别选择了一些具有“写作性”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和推进,通过“写一切”将这项工作长期进行下去。这个项目延续2015年在上海举办的“写一切:纪念罗兰·巴特诞辰一百周年研讨会”,由“泼先生”和“激烈空间”共同发起,聚焦写作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就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当下艺术机构的社会生产机制以及具体的艺术实践项目,通过开放和具体的讨论,探究艺术实践的社会动态与写作肌理,重新认识艺术与社会的协同关系。

 

“写一切”项目并不想做成一个按步就班的对话系列,而试图回到艺术家的具体工作中来激活问题,对写作再度推进,并尝试构建灵活而富于活力的对话机制。项目现场设置了一个三方对话的情境:由主持人发起提问,邀请在地的艺术家作为分享嘉宾,邀请写作者、艺术批评和策展人组成作为观察员,多角度回应关于写作与艺术的话题。



*具体活动时间与嘉宾信息,请留意近日“泼先生”微信更新




关于泼先生 微信号:PULSASI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了解泼先生#

泼先生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青年学术团体,致力于歧异情境之中的写作实践、学术思考和艺术行动。2010年设立泼先生奖,专注文本写作。2011年涉足独立出版,倡导预订模式;2012年发起泼先生互助计划,挖掘艺术行动在当下的意义。2013年推出泼先生诗歌对照计划,促进以诗歌为载体的语种间对话。2014年启动“影像新写作”工作坊,探究影像写作于中国的现实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