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月25日,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博物馆》杂志主编刘曙光先生做客远集坊,以“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时代担当”为题,分享了他多年来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主持了本期活动。

主讲嘉宾 刘曙光

刘曙光首先介绍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的主要成果,在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问题上,中国提出了与西方不同的观点。西方主张的“文明三要素”是指文字、金铜冶金术、城市。中国在该研究中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一是生产力获得发展,出现社会分工;二是社会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出现维持权贵身份的礼制;三是人口显著增加和集中,出现都邑性城市,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是出现王权和王所管辖的区域性政体——国家。

刘曙光表示,中国的考古工作对上述理论的提出,对人类文明社会起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考古成果对文明的研究和传承意义重大,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演讲。

如何做好考古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


刘曙光介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中指出,“向民众展出考古遗产是促进了解现代社会起源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方法。同时,它也是促进了解对其进行保护需要的最重要的方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让文物活起来”“让遗址遗迹说话”并非易事,考古遗迹、遗物普遍面临着“开口难”和“口音重”等问题。刘曙光以中国大河村遗址和雍城秦公一号大墓等遗址为例,对此做了说明。在介绍了多个国内外考古遗址博物馆案例之后,刘曙光指出,考古遗址博物馆不单单是一个博物馆,更是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博物馆的有机结合。

考古遗址博物馆有哪些特性和优势?


刘曙光介绍说,考古遗址博物馆,泛指那些依托考古遗址或者在考古遗址本地兴建的专题博物馆;可以是某一个特定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主题收藏展示,也可以是不同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综合性博物馆。有时候,可以是指遗址保护管理的机构。

从建筑物上说,主体是收藏、展示、陈列文物的博物馆建筑,也包括为保护遗迹、遗物而建造的覆盖物(遗迹本体展示性设施)。考古遗址博物馆是公共考古的核心展示场所,是考古、历史、景观保护、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多种功能集合的文化体。

根据以上特性,中国建设考古遗址博物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关系密切;二是与中国古代史、古代都城史关联紧密,有的博物馆建设本身就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三是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关系密切;四是具有多种资源属性。

通过介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以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刘曙光再次总结了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特性,并强调,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考古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场所,也是考古研究成果传播转化的重要载体。

主讲嘉宾 刘曙光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展示有什么特点?


刘曙光认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展示具有研究型、复合性、难度大三个特点。具体而言,有五个方面:考古遗址博物馆与遗址整体保护密切相连;与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保护密切相连;与考古调查、发掘、科学研究密切相连;与遗迹和遗物的保护、修复密切相连;与遗址的原址陈列展示、宣传密切相连。

刘曙光介绍了多个国内考古遗址博物馆,其中,涪陵白鹤梁遗址博物馆,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遗址博物馆。他特别重点介绍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该博物馆是全面展示二里头遗址和夏代文化的专题性考古遗址博物馆,陈列藏品主要以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为主,全国各地能够反应夏代历史和夏文化的遗址点出土文物为辅。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有着庞大的专家团队,以及优秀的陈列展示,刘曙光誉之为“见文物也见人物,见具体更见全局”

刘曙光表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存在许多共性困难。尽管如此,中国仍有诸多优秀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在展示陈列上独具魅力,不仅有着强烈的系统性、权威性和专业化取向,而且真实地呈现了考古发掘现场,直观生动地展示给观众,提供层次丰富的参观体验。

刘曙光再次回应了如何做好考古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问题。为了实现考古成果有效转化,刘曙光呼吁考古遗址博物馆要勇立潮头。在考古工作的“高温热浪”中要有“冷思考”。希望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要讲政治自觉性,同时兼顾强专业的能动性。既要提高政治站位,也要提高展陈水平。在加强协作统筹的同时,跟上数字化潮流。

他还建议,在考古遗址博物馆领域相关工作中,各单位应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协调联动,把考古遗址博物馆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的重点对象和内容。

刘曙光认为,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正当其时。考古遗址博物馆可以实现遗址有效保护,推动考古学科发展,展示中华文明成就,传播文化遗产意识。百年中国考古正在进入以重视考古成果的“博物馆活化”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要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创造了新的机遇。

演讲最后,刘曙光特别强调,考古遗址博物馆及其工作者要有时代担当。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事业高度重视,指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遗址博物馆工作要遵循总书记指示,不断增强普及中华文明的行动自觉和考古学科能力,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普及教育的重大意义,勇挑讲述中华文明故事的时代重任。通过举办高质量的展览和社教活动,做到以理服人、以学服人,积极引导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阎晓宏主持本期活动

阎晓宏说,刘曙光理事长的演讲,专业、深刻且生动,让听众了解到了考古遗址博物馆在博物馆中特殊且重要的地位,也了解到了考古工作和考古遗址博物馆对中华文明的探源,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演讲让我们了解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也展示了考古工作者和考古遗址博物馆工作者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聆听后也充满了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向往和期待。

57.2万人通过爱奇艺、快手、抖音、百度、咪咕、搜狐、网易、哔哩哔哩、火山等新媒体平台,观看了本期活动的同步直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