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业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气流,塑造设计​

书摘

《100个改变设计的伟大观念》夏洛特·菲尔 & 彼得·菲尔


本文摘自 夏洛特·菲尔 & 彼得·菲尔所著《100个改变设计的伟大观念》一书的第54个设计观念:空气动力学。

夏洛特与彼得·菲尔夫妇是英国知名设计史学者。他们都有着艺术史与设计史专业教育背景,学术经历丰富。现在他们的工作重心是设计研究和图书出版。他们先后出版了50余本图书,代表性著作有《1000把椅子》等。

《100个改变设计的伟大观念》收录了改变设计的100个伟大观念,对于历史上曾经和仍然在改变人类生活、改变世界面貌,进而改变人类观念和人类文明的伟大设计创新进行了讲解和图示。书稿记载了影响工业和产品设计最有影响力的想法。由两位现代设计专家撰写,它提供了该主题的简要历史记录,并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吸引人的资源。从19世纪和20世纪初工艺运动中现代设计的起源以及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变化,本书从现代运动和战后的消费社会追溯了设计中最重要的思想到最近的思想。这套极具启发性的图书记载了有史以来,艺术、设计、建筑、摄影、电影、时尚、平面设计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观念。各书篇章大致依年代顺序排列,每一个观念涵盖了事件、发明、技术、运动等为该领域带来重要改变的人、事、物,每一个观念又都以简明的文字搭配绝佳的图像呈现;它不是各领域经典创意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其产生的契机、起到的作用、实践的发展等的有机梳理;通过这样的梳理使读者了解一种艺术流派或者艺术形式的演变历史,从而能更专业地品味当今的艺术。

点击底部链接可购买纸质书籍。



空气动力学:研究气流,塑造设计

空气动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关于空气和液体运动,以及物体在通过这类介质时所产生的作用力的研究。

为一门现代科学学科,空气动力学直到17世纪末才出现,这作要归功于多位物理学家的研究,其中包括艾萨克·牛顿(SirIsaac Newton),他依据运动定律为“空气阻力”做出了著名的诠释,并于1687年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Principia Mathematica)为题进行了论述。很重要的一点是,牛顿指出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齐柏林 LZ120的模型“Bodensee”在德国哥廷根(Göttingen)的“风洞2号”(Wind Tunnel11)实验装置前接受测试(1920).这个早期的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之父”路德维希,普朗特的心血之作。

当然,这些自然定律在很早以前也曾被观察到,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就为空气动力学打下了理论基础。文艺复兴时期,莱昂纳多·达·芬奇为试验飞行器做的设计体现了他已经认识到后掠形式在理论上更适于飞行,因为这种形式的飞机受到的风阻力较小。

然而直到20世纪早期,空气动力学才独立出来并应用在最早的动力飞行器的设计上-特别是最初由莱特兄弟于1903年试飞成功的“飞行者1号”。这款著名的飞行器的设计借鉴了科学界对气流的研究-采用一个简单的空气通道。次年,德国物理学家路德维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定义了边界层-在气体或液体与物体表面相邻的薄层,具有不同的黏度特性。这一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阻力。同时,这也引出了机翼理论,英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兰彻斯特(Frederick W.Lanchester)于1907年对这一理论做了阐述,同样有助于解释升力的概念。

1919年,匈牙利工程师保罗·加雷(Paul Jaray)为齐柏林(Zeppelin)设计了风洞,并由此在飞艇设计中引入了水滴形状。加雷还帮助开拓了在汽车设计中使用空气动力学形式的方法,并于1922年为流线型车身申请了专利。他具有变革性的设计拥有流畅的动感形式,并融合了各种创新功能,包括环绕式挡风玻璃、集成式前照灯和嵌入式门把手,所有这些都旨在减少阻力,从而提高速度和性能。加雷的设计在之后应用到了1934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Tatra 77汽车的批量生产中。

△ T87 汽车(1940),由汉斯·列德温卡(Hans Ledwinka)和埃里希·乌贝莱克(Erich Übe-lacker)设计,由捷克汽车制造商Tatra制造。这款汽车是对保罗·加雷之前的水滴型汽车T77的进化版。

这款汽车在营销中被誉为“未来之车”,并且是第一款真正经空气动力学设计和生产的车型,尽管数量相对较少,加雷的设计也成为之后其他更主流车型开发的借鉴对象,包括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设计的大众甲壳虫(1936)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工业设计顾问亨利·德雷夫斯和雷蒙德·洛伊设计的流线型火车具有体现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轮廓,尤其是20世纪限量款机车(1938)和S1机车(1937).1935-1937年,洛伊还将“灰狗巴士”(Greyhound bus)重新设计成更具空气动力学设计感的车型,并于1954年成为旅行观光巴士。然而当在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甚至自行车)的设计中采用以空气动力学形式为基础的流线型外形时,对以增强性能为目的的理由来说是合乎逻辑的,然而家用电器的流线型化,比如电熨斗、烤面包机、冰箱和烤箱,则完全出于风格目的。

今天,由于先进的CAD/CAM软件的出现,空气动力学比以往更能启发对交通工具的设计-阻力越小,能源效率就越高,其性能就越好。不管是一级方程式的赛车、超级游艇,还是高科技比赛级自行车,这些都用到了空气动力学来塑造形态,以便让空气尽可能容易地在其周围流动。最终,对空气动力学的应用就在于创造出与运动定律相协调的设计。

△ ASH 30 双座滑翔机(2011年首航),由马丁·海德(Martin Heide)设计,由位于德国波彭豪森(Poppen-hausen)的亚历山大·施莱谢尔(Alex-ander Schleicher)制造。这款先进的滑翔机可以实现最高标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标准。

工业设计俱乐部 • 书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