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之轮完整地描绘了业的情境,并且说明了我们置身此地的原因

唐卡六道轮回图(局部)

生命之轮的核心代表痛苦的起源和道路。


你已经体验了六道轮回既单调乏味又熟悉的游戏,也已经听闻佛法、苦谛和苦的实相。那种体验把本初心带入怀疑的状态,你因而推出这样的结论:事物可能就是它们如是的样貌。在那个刹那,你终于突然明白“苦谛”所传达的较精微的讯息。你即将领悟,所有这些无用的冒险行为都是自我的谬误。



1. 痴(无明)——猪


迷惑混乱是我们对此所产生的第一个反应。法教太有力、太真实了;我们觉得,它不可能如此地精准正确。这几乎像是一个人辱骂这个世界上有觉醒心这回事,并且对法教可以和本初自性沟通交流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你觉得你一直都粗心大意,无法保密。第一次听闻法教,令你大为震惊。它打破了你的拘谨和顾忌,你也无法再使用无明来保护自己。


在传统上,那种刻意的忽视是以一只猪为象征。猪象征“无分别的感知”,你完全认同生存的意义,并且把所有来到你面前的食物吃下肚。因为无明愚痴之故,你总是执着于那些令你感到温暖舒适的事物。


2. 贪——公鸡


人们使用公鸡为象征,藉以描绘充满迷惑的贪欲。“贪”觉得不足,因此它呈现尖锐的尖端,以吸引它渴望的对象。它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也消耗注意力。公鸡展现色彩缤纷的羽毛和嘴喙,吸引贪爱的对境。人们认为,“贪”包罗了现象世界之美,因为它藉由一连串的游戏竞技而吸引这些美好的事物。


3. 嗔——蛇


当“贪”受到威胁,可能无法成功地吸引所欲的对境时,降伏贪的对境可能就会成为达成目标的唯一途径。它释出毒液瘫痪对境,或以力制伏对境,而达到降伏的目的,这是蛇采取的方式,从毒牙射出毒液,或盘绕所欲的对境,直到它彻底地被降伏为止。因此,蛇是嗔的象征。贪嗔的模式是虏获接近者,并摧毁超出你控制范围的对象。


卸下眼罩,看清死亡真相


在生命之轮所描绘的整个过程当中,问题的症结似乎在于我们太过于严肃认真地看待生命。我们可能认为自己一直都在尽情享乐,但事实上,我们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死亡的展现。死亡可以是有趣的,但通常没有人喜欢用这种方式来看待死亡。在轮回的循环当中,我们以死亡收场。我们最后躺在临终所卧的床上,而且还进了棺材。我们严肃认真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苟言笑,而且一直都在大量地承受生命的每一个面向,没有做任何的发放。


在不发放的时候,“输入”自然就会变得沉重。老迈和死亡是我们最后的结局,当我们试图忽略这个事实,忽略生命的真相时,就会变得像岩石那般僵硬。如果我们忽视死亡的实相,就会回到原点,再度开展这整个过程。于是,先有眼盲的祖母,接着是陶匠的辘轳、猴子、船中人、六扇窗的房屋、结婚夫妇、眼中箭、饮用牛奶和蜂蜜、采集水果、性交、生产和送葬队伍。我们一再地重复这个过程,只为了遮挡死亡所带来的难堪。


生命之轮似乎完整地描绘了业的情境,并且说明了我们置身此地的原因。它和灵魂的轮回转世无关。就此,“我们的生命持续下去”和“我们自行存在”的想法完全无关。正如四季变化一样,生命的相续纯粹是所有的改变而已。


我们把诸多力气和精力投注于生命中,每一次这么做,就会衍生结果。当我们钻研那个结果的时候,又制造了进一步的结果,进而使我们再次去做其他事情,时时刻刻不停地运转。行为或业是持续不断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方式过活,就会用那种方式死去,然后用那种方式出生。死亡的真相就是生命的真相。因此,我们不把死亡视为一种逃脱或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个出生的起始。这个过程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节选自邱阳创巴仁波切《没事,我有定心丸》

相关链接:

佛法的陈述应该要非常简单可行、基本;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洗碗盘、如何坐在马桶上、学习怎么走路怎么说话——这是法:基本的现实

“法”纯粹是指直接坦率的真谛,涉及拥有一个如实看待事物的基本参考点,它不会太哲学、太具诗意或太具艺术气息




          编辑/鸟湖山文化    vx:shihuaduo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