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透过内在广境,所有的现象界能够展现与消失——祖古乌金仁波切给两个儿子的心性指导

少年时期的措尼仁波切、明就仁波切与父亲


祖古乌金仁波切以深遂的禅修了悟闻名,他给予的开示都源自他个人的觉受,所有的教法都充满慈悲的了证。他对心性的教授叹为观止、直至人心。他的六个儿子中有四个儿子均为各传承的转世仁波切,从小接受父亲的指导,成为深受尊敬的具格法教传承者。

以下是措尼仁波切与咏给明就仁波切回忆父亲祖古乌金仁波切的禅修指导,呈现一位禅修大师的甚深教导。

当然,文字只是接受教法者的回忆片段,并不适用所有人。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识别出成熟根器者并在当下给予心性教导的“机”,会将整个情境转化为强烈的觉悟经验,开启一个修行者的觉悟之旅。





第一次瞥见——措尼仁波切

在我(措尼仁波切)离开之前,父亲(祖古乌金仁波切)为我上了一堂体验广大境的课程。

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堂课。我坐在父亲的房里,那是一间狭小、镶有木板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张床、坛城,还有足以容纳五到六人的空间。房间里有一半是窗户,从窗户透进红金色余晖的落日。

他说:“打开你所有的感知,看看你周围的环境,看到所有的对境,感受所有的感知,不要排斥任何事物。你可以感受到那个开放吗?你看到、听到与感受到事物的那个单纯觉性?”

我点点头。

在落日余晖中,透过窗户可以眺望辽阔的山谷,父亲的身体散发出全然的温暖、他亲切却带着穿透力的眼神、木头地板在下方的感觉,想要不注意到这些现象是很困难的。他轻轻的提醒我,不要带有任何批判,开放的去体验这个觉性,这么做会带来强大的影响。父亲不会透过语言或手势,却能够传达要我不能带批判的珍惜我所见到、听到与感受到的所有事物,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接着他说:“现在,慢慢的以这同样的觉性,转向感知对境的那个开放的心。不要看‘外在’的广大境,而是看着‘内在’的广大境。”

他用手示范:掌心向外,象征我们平常向外看的感知;接着掌心转而向内,象征感知的心;接着,他让手掉落在腿上,象征放下所有努力的观照,也就是任由一切事物发生(或没发生)。

在那个刹那,我能够瞥见内在的广大境,一种宽阔开放与清澈,完全超越概念与批判,在内在的广境之中,或透过内在广境,所有的现象界能够展现与消失,父亲多年的修行所培养的确信与理解,令我在短暂的几秒钟,直接体悟到佛教传统提到的心得精髓或心的本质,那是一种光灿与无限的觉性,没有被切分为主体与客体,自己与他人、能够接收者与所接收物。“观看者”与“被观看的对境”的所有区分都消失了,而且有一个刹那,我体验到“我感受到、见到与闻到等等的一切事物”,以及“见到、闻到与感受到这些事物的觉性”,二者完全没有分别。在那个刹那,甚至对于外境保持正念的努力也消融了,成为毫不费力的正念。明性、开放与温暖仅仅是呈现着。

正如一些传统佛教典籍的描述,那个经验就如同在做梦的同时,从梦中醒来,突然之间,我毫无疑惑的知道,我体验到的一切都发生在自己的觉性之中,但是这个体验没有任何内心、情绪或身体的标签。我感受到无限的自在与潜能,它与我们具有觉知万事万物的潜能是不分离的。这个潜能来自于丰富的可能性。这不见得是一种非凡神秘的体验,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放松,如同度过冗长的一天后,瘫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

认识到“觉性”与“体验”是相同的,就如同在梦中醒来,这是佛陀赐予人类的礼物,也是父亲送给我的礼物。

——节选自措尼仁波切著作《醒了就好》




深甚精要指导——咏给明就仁波切

有一天,我(明就仁波切)和父亲祖古乌金仁波切一起静静坐着,在禅修当中,我朝上瞥了一眼,惊讶地看到父亲也正俯视着我。

“孩子,你在禅修吗?”他问。

“是的!”我自豪地回答,因父亲终于注意到我而满溢着欢喜。

我的回答似乎让他觉得很有趣,他停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告诉我:“不要禅修。”

我的自豪瞬间丧失。

已经好几个月了,我尽最大的努力去模仿所有来亲近父亲的禅修行者。我学会一些简短的祈愿文,姿势标准地坐着,并且努力让自己混乱的心平静下来。

“我认为我应该要禅修的。”我用颤抖的声音说着。

“禅修是个骗局,”父亲答道。

“当我们试图去控制心或者抓住某个经验时,就见不到当下此刻本具的圆满。”他指向窗外继续说:“向外直视那湛蓝的天空,纯净的觉知就像虚空,无限而开放。它永远都在这里。你不需要制造它,唯一要做的就只是安歇在其中。”

那一瞬间,我所有关于禅修的希望和期待都放掉了,有了一瞥超越时间之觉性的经验。

几分钟后,父亲继续说:“一旦你认识到觉性,就没有什么事要做的了。不需要禅修或以任何方法来改变你的心。”

“如果没什么事要做的了,”我问:“意思是我们不必修持吗?”

“虽然没什么事要做,你确实必需让自己娴熟这个认识。”

“你也必需培养菩提心和虔敬心,并永远以回向功德来封印你的修持,愿一切有情也都能认得自己的本性。我们仍然需要修持的原因,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对自心的真实本性仅只是了解而已。

然而,借着一再一再地让自己熟悉这种了解,最终它将转化为直接体验。但即使到那时候,我们仍然需要修持。体验是不稳定的,因此假若我们不继续让自己熟悉这纯净的觉性,我们可能又看不见它,而再次陷入自己的各种念头和情绪中。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精勤修持,这体验将转化为永不失去的证悟。这就是大圆满的道。”



相关链接:

今天忙碌的时代,如果碰巧一群人想要听闻心性,应对他们解释,如果他们业已经成熟自然会了解

无明或觉醒如同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有情众生和诸佛共享同一颗心,只不过一个了知一个无明









                编辑/鸟湖山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