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国产芯片之后,中国再下一城!

燕梳楼 燕梳楼 2023-09-28

作者 | 燕梳楼


雷蒙多访华前,李总理去了趟华为总部。


任正非全程陪同,并为领导人现场做了成果展示。


至于展示什么成果,媒体没有报道。但雷蒙多访华第二天,就趾高气扬地警告中国说,如果你们不停止研发芯片,我们还将继续制裁。


结果话音未落,华为就默默地上架了Mate60 Pro,携消失3年之久的麒麟9000S王者归来。虽然显示的仍是4G信号,但网速快到窒息,坊间笑称4G改。


这让雷蒙多大为震惊。没想到封锁了3年,华为不仅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垮掉,反而浴火涅槃了。中芯麒麟,系统鸿蒙,玻璃昆仑,多达1000余种零部件,全国产!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攻克了射频芯片壁垒,完成了高端芯片的全产业链,成功突破了美国精心布下的科技封锁,也宣布了中美科技战走向终结。


虽然华为对具体参数一直保持沉默,但这并不影响Mate60 Pro一机难求的热情。我理解很多人排队抢手机根本不是买回去用的,而是买回去拆解麒麟之迷的。


不仅国内拆解,国外也在拆解。网上有传言说华为手机搭载的根本不是国产芯片,而是几年前进口的库存。外国的专业机构当然也想知道,华为究竟是不是真的中国芯。


全球著名的半导体行业观察机构TechInsights,公开发布了他们对华为新款手机的拆解报告,确认华为Mate60 Pro搭载的正是麒麟9000S芯片,并达到7纳米技术。


客观来说,虽然7纳米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距离5纳米、4纳米还有2—2.5节点的差距,但短短三年从14纳米到7纳米,不仅美西方震惊,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意味着我们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正所谓,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你横任你横,明月照大江。中美较量多年,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击垮,反而倒逼中国发展自研,逐步摆脱对西方的科技依赖。


同样不断突破的,除了芯片还有大模型领域。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AI大模型(又称预训练模型)逐渐成为产业中最火热的技术名词。


所谓的AI大模型,就是指通过预先训练好的“一套算法”,来建立内在规律和表达层次,从而进化出接近、超越人类的智能程度的文字、图像和声音。



大模型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作为可以改变人类的科技新贵,大模型代表着未来新生产力,谁掌握了新生产力,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从而从其它模型进行排他性挤压,形成零和博弈。


资料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26%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表论文来自中国,而美国的份额为17%。但在大模型领域,中国一度落后美国2-3年,去年拜登针对人工智能在内的多个关键领域进行出口管制等政策限制中国,而今天中国头部的科技公司,正在将失去的进度补回来。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在芯片上我们已经吃了美国卡脖子的亏,因此在大模型上所有中国科技企业都深知,这是给中国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所以去年11月ChatGPT上线后,国内包括百度、阿里、华为、网易在内至少19家大型科技公司、科研院校和初创科技团队涉足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


到今年上半年,更有超过110家科技公司发布了大模型,就在百度的文心一言上线不足一月,阿里的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也就紧跟着浮出水面


与文心一言更擅长文学创作、商业文案撰写相比,这款由阿里达摩院开发的语言大模型,则更侧重于效率、生活和娱乐,目前共搭载9种应用。


虽然国产大模型各有千秋,但对于头部科技企业而言,投入全链路的自研是共同的选择,因为吃过芯片产业链的亏,所以大模型的自主产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各种版本的AI智能模型不断问世,标志着国内大模型正式进入“百模大战”时代。表面上看,好像国内科技公司扎堆布局大模型是在“内卷”,但实际上国家是通过这种赛马让更具竞争力的大模型得以脱颖而出。



就在昨天,腾讯混元大模型正式亮相,并通过腾讯云对外开放。这款由腾讯全链路自研的通用大语言模型,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用级大模型。


在发展大模型过程中,中国科技公司要突破大量不利因素:以数据为例,目前全球56% 的网站是英文的,而只有 1.5% 是用中文编写,这意味着在数据层面,中文语言大模型天然就面对欧美“语言霸权”。


相比之下,腾讯、阿里等作为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在国内拥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背后对应的是中国科技发展和后发追赶的优势:依托于中国大规模的市场,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在为未来大模型的发展事实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具体到腾讯而言,这些基于实践的场景正是AI智能的技术底座。比如腾讯的腾讯云、腾讯广告、腾讯游戏、腾讯会议等业务生态,是其它平台公司所不具备的。


他们要做的是一款可以持续学习、持续迭代,着重行业运用场景的实用大模型,而不仅仅局限于聊天机器人式的简单问答,目标是重塑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这意味着,混元大模型正在以“科技改变人类”的道路上从研发进入“实用主义”,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中,处理复杂信息,有效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腾讯就开始探索大模型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大模型底层算法开发和工程能力。混元大模型是从第一个token开始从零训练,就是为了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昭示着,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科技突围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国军团”,在美西方的科技封锁下,中国科技企业正前所未有的紧紧抱在一起。


此前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表示,中国大陆举全国之力也造不出顶级芯片!而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更是讥笑说,给中国图纸,中国都造不出光刻机。


而华为的反手一耳光,就是要告诉全世界,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中国不仅可以突破芯片自产,还可以实现大模型自研,完全摆脱西方的科技依赖!


和华为、阿里一样,腾讯也在逐年加大科研投入。从2018年至今,腾讯的研发投入一路飙进,超过2300亿元,在全球申请专利超过6.2万件,已授权专利超过3万件。


这是什么概念?专利申请数量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谷歌。而这些专利中,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云技术、大出行、即时通讯等前沿领域。

这可以看作是腾讯基于大模型自研展现出来的长期主义,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正面突破美国科技封锁,从国产芯片再下一城,打响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第一枪。


这是中国科技公司从未有过的创新自觉,也是西方极限打压下的科技自立,以华为、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军团正在抱团出海。


可见预见,在日益尖锐的地缘政治影响下,无论中美两国如何掰手腕,中美科技之争都将成为未来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场科技“上甘岭”,需要无数像华为、腾讯、阿里这样的“中国军团”,集体开创属于中国的星辰大海,默默长征,不断向前。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dx202120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