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第一个刺破核酸检测黑幕的城市

燕馆儿 燕梳楼 2022-05-30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燕梳楼,加★星标★


作者 | 燕梳楼


昨天的文章可能阅读量太大了,然后就被大风刮跑了。

我再次复核了一下,并没有感觉有多大问题,所写内容都基于官方报道。

但我还是尊重这个决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更不能变的固执已见。

继续说一说北京疫情,北京在37天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并实现社会面清零,让人欣慰。连老胡都忍不住热泪盈眶了,你看,北京不用封城,也能做到清零。

我不知道是老胡不知道还是不好意思说,这轮疫情能够突然封印,虽然与全城同欲紧密配合息息相关,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一条是抓住了重点,堵住了漏洞,切中了要害!

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斩断了核酸检测背后的资金链!

短短8天之内,北京一口气连破三起核酸造假大案,3家所谓的医学检测机构被连锅端,31名涉案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估计这辈子他们也别想再挣核酸的钱了。

5月21日,北京朴石案发,包括老板在内的6名涉案人员被抓。主要问题是检验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数据,也就是说采了1000管最后只检了250管,然后直接出报告。

5月27日,北京金准被立案侦查,上下17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由是将“5混1”“10混1”核酸样本,进行人为稀释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

5月29日,北京中同又出事了,法人张某等8人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该公司的问题和金准差不多,都是采取多管混检混上加混的方式进行检测,导致结果失准。

等待他们的,不会再是核酸结果了,而是法院的判决结果,还有难以回头的人生恶果,所有的忏悔和眼泪,就留在监狱里陪着那本《传染病防治法》慢慢度过吧。

有朋友说,他想不通,核酸检测利润已经这么高了,他们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火中取粟?赚多少算多,捞多少算少?

可能善良真的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人心不足蛇吞象。核酸检测从200多每人次到现在的几块钱每人次,这中间多大的利润肉眼可见。当眼红了之后,心自然也就黑了。

数据显示,疫情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了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虽然单价已经从200多大幅下调至个位数,但今年前4个月,花在核酸检测上的钱就高达1500亿。

价低架不住量大。很多城市动不动就搞全员核酸,有的省份要还要求2天1测3天1测,也不管科不科学,是否必要,似乎只有常态化才能尽职免责。

表面上测的是病毒,实际上都是钱。

就以金准为例吧,其实金准是一家很大的公司,规模比朴石大多了,承接的检测量也比较大。每天采样差不多有几十万管这样子,当然现在大部分都是5人管、10人管的混检管。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10人管的混检成本差不多30多元,利润5%,也就是六七块钱左右。但混检如果不检,那么利润就不是5%,而是100%。

比如朴石公司,作为房山的3家入围检测机构之一,他们就是采取这种方法,采而不检,检而不测,偷工减料,眶天过海,目的就是为了把5%的利润提高到100%。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三个原因吧,第一是省去试剂成本,第二省去了人工成本,第三提高了“效率”,也就相当于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以便承揽更大的业务盘子。

但相比较于金准、中同这样的大公司,朴石就显得小儿科了。因为这两家公司都很大,每天差不多有几十上百管采样,如果将10人管改为30或者50人管,5%的利润瞬间就暴增至200-300%,这样从流程上来看检也检了,但结果基本就是睁眼说瞎话一样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利润在50%的时候,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利润在100%的时候,资本就会去冒险;利润在300%的时候,资本就会去践踏世间的一切法律。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了,非他们不愿守法经营,而是这诱惑实在太大了。只要瞒天过海一次,就是几十几百万的的利润。何况他们也笃定没人会发现。

稀释试剂,混上加混,如此神不知鬼不觉,最多你说我检的不准,但你不能说我没检,更不能说我违法犯罪。然后就这样一边麻痹自已,一边频频作案。

但他们忘了,你再狡猾能狡猾过奥密克戎嘛。通过样本倒查和资金追踪,基本上就能把各家检测机构摸清了,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有多高明,而是政府没功夫查你而已。

北京本轮疫情久久不散,每天不高不低的始终在几十上百例左右打转,已经严重违背了物理隔离的时间规律,所以京城就把注意力从病毒溯源转移到了利益溯源上了。

果然,大鱼频频浮出水面。短短8天之内,可谓前仆后继高潮迭起。就如同我昨天在文中所说的“蟑螂定律”一样,当发现了第一只,就会有第二只,第三只。

有人说,这些公司真敢假,而北京也真敢查。

笑话,北京是什么地方。这3家公司,从民营到国企再到合资,背景一个比一个大。但再大也大不过王法,如果连京城都不敢动手,那其它地方还不得上天啊。

事实上,北京不仅动手了,而且还是双管齐下。

打蛇打七寸,抗疫先抗腐。随着市卫健委主任于鲁明的落马,对朴石造假事件负有直接责任的房山区卫健委副主任等3人也随之倒下。

不知是因疫生腐还是纯属巧合,北京连查3家核酸检测并抓捕了相关责任人,特别是房山区卫健委副主任被查后,感染病例真的就应声而落,持续37天的疫情就社会面清零了!

惊喜不惊喜?神奇不神奇?诡异不诡异?

难道真是因为斩断了核酸检测背后的利益输送链,也就斩断了社会面的病毒传播链?

此前的郑州金域投毒事件,合肥的数据造假事件,上海的润达假阳事件,要么高举轻放,要么罚酒三杯,要么毫无下文。

北京,成为第一个刺破核酸检测黑幕的城市。

很多读者给我留言说,核酸检测应该国有化。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不代表国营就一定没有利益输送,就一定得提高多少准确率。相反,市场化虽然有一定的逐利性,但更可以提高效率和专业性与多样化。

这就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初衷,虽然这个过程有时候不尽人意,也没有那么完美,但我们不能总想着开历史的倒车,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去,这就显得二级管思维了,同样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

比如疫情这个比较专业的领域,我们很多地方主官并非医学专业,也不是相关领域专家,在防疫抗疫问题上,更多都是依赖于当地专业部门或者专业机构甚至是个别专家,实际上这些机构或者专家的意见就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防疫政策。

如果这个机构或者某个专家利欲熏心夹带私货,那么相关产业就会乘虚而入兴风作浪,最后买单的不仅仅是老百姓,还浪费了公共资源,折腾了基层干部,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极个别的老鼠屎,就否定或者抹杀整个产业所作出的贡献。大部分的检测机构都值得尊重。我们只想说,要站着把钱挣了,不能又想投机,又想投毒,还想体面。

北京动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明晰的信号,也给全国各地打出了一个样板。

所以我们就看到,国家医保局出手了,要求各地不允许违规动用医保资金用于核酸检测,南方某地试图通过医保金全员核酸的请示瞬间被打回原形!而阆中要求居民一周两次自费核酸的政策也草草收场。

核酸机构是可以检测病毒,但这些机构的毒又该谁来检测?当然是国家卫健委,将聚焦采送检报全流程,开展驻场检查、联合督查、样本抽查等方式,确保常态化核酸检测质量安全。

有网友调侃说,等核酸检测降到1毛钱1次的时候,疫情就差不多结束了。

而北京此次重磅出手也说明,什么保供什么方舱什么传播链,那都不是事,关键是要铲除内鬼,清理害群之马,确保动态清零的根基不动摇!

核酸机构,查他个天翻地覆!系统官员,查他个身败名裂!

一句话,让数据造假的成本不可承受,让借疫腐败的成本万劫不复!

我仿佛听到那些利欲熏心碎裂的声音。3.8万家核酸公司,也该挤挤水份了!

古人有训,钱有三不赚,国难之财,天灾之利,贫弱之食。

最可怕的从来不是病毒,而是人心之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而我们这一代的使命,

就是铲内奸诛国贼!



全文完。感谢大家阅读。这篇文章写的比较累,而且可能也有风险。如果喜欢燕梳楼的文,请点赞转发,谢谢支持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

xd327603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