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说课稿汇总(文末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七年级生物上册微课+课件教案试卷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初中生物超全实验题总结填空版+答案

初中生物16个常考实验原理汇总

初中生物常考30道识图题汇总整理

初中生物(微课+课件+教案+练习试卷)汇总

全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1.1.1《生物的基本特征》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物中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主要任务是让同学们了解周围我们不经常注意的生物,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这是初中第二次上生物课,是对上一节课《生物的特征》的延续,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求知欲,点燃学习生物的热情,本节课脱离课堂,让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然后让同学们填写调查表,进行整理分析,学会初步调查,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调查表和讨论题,填写调查表是是关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去讨论解决,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是学生在环境中自己成长。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小学对生物自是简单的学习,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贪,玩的心比较重,本节课主要是室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分组的方法使学生们相互督促学习 相互进步,然学生们感受大自然无穷魅力,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去探究大自然冲动,让学生把实际生活和学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及目标

 

 

导入新课

 

!R^bgpY%2g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动物、植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花坛中的牡丹、月季、芍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花丛中飞舞的蜜蜂、蝴蝶。但是有一些却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提问】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我们该怎样做呢?

 

 

 

引起学习的兴趣

 

 

 

 

什么是调查

比如,我们在制定某些法令、法规或政策时都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那么这些依据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进行调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作为被调查的对象,你们有谁知道这是一项什么样的调查吗?

【总结】人口普查、被父母调查用了多少零用钱、被问卷调查过对教师的满意程度~

 

 

 

 

加深学生对调查的理解

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怎么样做调查工作吗?

【总结】调查工作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设计科学的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认真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板书)

调查法、讨论法、讲授法

 

 

明确调查的一般方法

 

 

 

 

 

 

 

调查报告

【讲述】同学们阅读课本P7的目的要求。

【总结】

用具:笔、调查表、放大镜、照相机…

方法:1、选择调查范围。(范围要明确,不宜太广,可以对校园、家庭所在的社区、公园等等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

2、分组。(4或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且相当安全的路线)

4、调查记录。(沿着事先安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如实记录)

5、归类。(将全组调查的生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类。(阅读最后一段文字)你们通过上面的文字,知道生物可以分成几类吗?

【总结】生物的归类有多种,如: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种;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6、整理资料。(将归类好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知道调查的方法步骤

 

 

 

 

 

 

 

了解生物归类的方法

 

 

调查报告

【提问】最后就是撰写调查报告,在同学们的调查报告中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总结】调查人的姓名,调查的时间、地点、天气、调查路线、所见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活环境等。具体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适合自己的调查表

 

 

 

明确调查报告的内容


课后反思: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 本节课是否完成教学计划、学生是否掌握本节的重点难点、学生是否喜欢本节课的教学法这些都是要进行反思的。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新课改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分享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人教版,欢迎阅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人教版

  一、 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   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标;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三)、作业练习:(见教材)

  1、 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是这样安排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 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并为下节课“生物圈”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初一新生。从知识基础上来说,学生已经知道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但是学生对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还不是很了解,这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认知角度上分析,初一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他们对于直观具体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来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

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内容;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爱护动物、保护生物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对于学生来说,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等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将这些内容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本节课以学生观察、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直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播放草原上部分生物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的情况,并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对该现象十分感兴趣,思考后积极发言。我给出有效评价后,适时追问本事件说明了什么原理?通过展示图片和我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很

快指向课堂,导入本课内容。

2.新课展开

本环节包三个知识点的讲解。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根据导入的问题,由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子请学生判断哪些是生态系统,哪些不是,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的把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为了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啄木鸟捕食和腐烂树桩上真菌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以及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它们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等问题,学生思考后可以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并讨论三者各自的作用以及关系。我会请学生代表发言。接下来我会向学生强调,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我会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引导学生列出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生物之间的链状结构,得出食物链的定义。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己写出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成分组成和如何正确的书写食物链。为了强化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是彼此关联的、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动手连线,确定食物链及其条数,并且提问其中的数量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大屏幕展示有毒物质积累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将相学生出示相应实例,学生根据教材和实例自学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3.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深化本课知识体系,并安排课后任务:课下搜集资料,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出谋划策。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同时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复习,板书如下:


1.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说教材:

  教材特点: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初步认识课题报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爱我家”。两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均有10个学习小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分成5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发挥你们的想像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家”。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略)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同学们把各自的生态系统都表达出来了,而且表达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以自己的家为荣,都非常爱自己的家,这种情感非常可贵。刚才同学们都是以自己的家为中心来谈的,那么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吗?与其他的生态系统有关系吗?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分析自己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的联系:农田生态系统需要淡水浇灌;森林生态系统可以为地球大气提供清新的空气;海洋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海产品;等等。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各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于生物圈中的,他们都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联系,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从整个生物圈来说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各个生态系统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他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各种生物,还有光、水、大气等非生物,当某一部分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整个生物圈,所以我们说生物圈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五、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遭到轻度破坏时能依靠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过来,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就无法恢复了。在整个生物圈中,谁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是人类的活动。那么在你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呢?学生畅所欲言将身边人类的破坏活动揭示出来,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白色污染;随意堆放垃圾;滥砍滥伐;浪费淡水资源;湖泊、河流受到污染;工厂随意排放废气,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

  六、保护我们的生物圈: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电池对水体的污染》链接)后,同学们你们认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我们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乱扔垃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带动其他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多种树,绿化环境。

  七、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坏,就很难恢复,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无法生存了。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地球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它也是那些美丽植物和可爱动物的共同家园。

  八、课下作业: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学法: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所以更多的是让学生深入体验。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体验到各生态系统是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2、观看课件里的环境污染图片,让学习认识到地球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状况。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3、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让学生明白莲花镇电池污染的严重性及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同时也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人小事做起。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中学的生物教师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行说明。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规范*作显微镜;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3)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3.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学生能够**作使用显微镜是必须具备的生物技能,确立教学重点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作能力的培养。

依据:规范*作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强化练习,所以教学难点是: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二.关于学法

1.学情分析

六年级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思维活跃,乐于动手,但实验*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不是很强。

2.学法运用

由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确立的学法主要有: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形式。

三.关于教法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让学生直接动手*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实验指导法,通过教师的演示与指导使学生明确规范*作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1.显微镜、木本植物茎的横切片、写有“上”字的玻片

2.课前将每台显微镜找到木本植物茎横切片的物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导语: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各功能的基本单位。导入新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学习。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指出细胞太小了,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先观察“木本植物茎的横切片”的物像,这是我的第一个创新点,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明确要想自己也能找到清晰的物像,就必须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指出要想规范*作显微镜我们必须熟知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要求学生借助教材和实物学习学案中的第一部分: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0�2�0�2自学完成后,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教师强调:显微镜的重要部件是镜头,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为显微镜的使用打好基础。

2.显微镜的使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中运用“自学+演示+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在自学环节将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口诀与明确具体的方法步骤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明快,利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生自学,明确使用显微镜的四个步骤:即(1)取镜和安放;(2)对光;(三)观察;(四)整理。

然后教师一步一步演示,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跟着一步一步练习,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完成“拓展延伸”的第一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规范学生的*作要领。

请学生借助口诀回顾方法步骤,然后要求观察“木本植物茎的横切片”,每位同学都练习显微镜使用一边,完成拓展延伸的第二题和第三题,注意看清题目要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以及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进行分析,通过合作学习,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3.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让学生进一步练习使用显微镜,根据实验*作,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从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0�2�0�2。

由此判断从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0�2�0�2�0�2像。

移动玻片,观察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______。(选择“一致”或“相反”)

(2).观察“木本植物茎的横切片”,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到视野变�0�2�0�2(亮或暗),所看到的细胞数目变�0�2�0�2�0�2。

(3).玻片标本上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时,污点也动,判断污点在__________上;

移动玻片标本时,污点也动,判断污点在__________上;

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不动,则判断污点在�0�2�0�2�0�2。

4.小组竞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作兴趣,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收获,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及记忆。


2.1.2《植物细胞》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学生比较感爱好的话题,但是如何观察却不知道,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植物细胞,并回纳总结出植物细胞结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回纳整合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绘图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熟悉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留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回纳植物细胞结构。依据:学生初次接触细胞实验,不会使用实验工具进行装片观察,而且学生也从未看到过细胞。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依据:能否回纳总结出植物细胞结构并绘制出植物细胞结构图的条件。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看,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温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进。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设疑质疑法相结合。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身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温习、展示导进、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温习提问与情境导进: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3、观察老师预备好的玻片标本,挑起学生观察微小细胞的欲看。

二、制作临时装片 阅读教材P42,了解玻片种类。
(临时的,永久的,装片、切片、涂片)进一步明确显微镜观察物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1、多媒体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预备: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滴:滴加净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轻易产生气泡。

(2)制片: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沿,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防止气泡产生)。

(3)染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温习巩固记忆步骤。直到能在脑中回放出各步为止。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学生练习,老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取材,多做几组)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学生观察,老师指导)。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师生互动:
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让学生明确: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师生互动:
讨论:如何给细胞下定义?
明确: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科学家们经过研究知道,地球上的生物固然种类繁多,但是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它们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四、技能练习:
绘植物细胞结构图夸大绘图要领:
1、真实;
2、规矩:大小、位置、点线结构(明暗要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较暗处点较密)要规矩;
3、完整:名称标注齐全。(标注要尽量在左侧,标注要对齐。)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篇幅字数限制
拉到文末下载Word完整文档

2.1.3《动物细胞》
2.1.4《细胞的生活》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2.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2.4《单细胞生物》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1.2《种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3.2.1《种子的萌发》
3.2.2《植株的生长》
3.2.3《开花和结果》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下载完整WORD电子版请扫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公众号发送消息

377】这3个数字获取

 ▼

长按点击关注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识别直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3346.html

初中语文(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资料汇总

初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资料汇总

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微课+课件教案汇总试卷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汇总下载

初中生物(微课+课件+教案+练习试卷)资料汇总

初中历史、地理微课精讲+预习课件教案资料汇总

初中生物7-8年级微讲课+课件教案试卷汇总下载

初中物理全册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知识点汇总

初中全科资料汇总(含教材、微课、知识点、试卷)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