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语文古诗《雪梅》朗读+知识导学+教案

班班通平台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4-30

课文1.观潮

2.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4.繁星

5.小田鼠弗雷德里克

古诗《鹿柴》

6.蝙蝠和雷达

8.呼风唤雨的世纪

9.古诗《暮江吟》

9.题西林壁

教材全解读

电子课本图片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1.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2.降(xiáng),服输。

3.骚人:诗人。

4.阁笔:放下笔。

5.阁,同“搁”放下。

6.一段香:一片香。

7.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作者简介

卢梅坡,南宋诗人,“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诗风平易。宋陈著《本堂集》录其诗一首,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录其诗一首,元蒋正子《山房随笔》录其诗两首,《宋诗纪事》从《后村千家诗》录其诗两首,《全宋诗》录其诗十二首。《全宋词》录其词《鹊桥仙》等四首。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专家解读


宋代卢梅坡的这首《雪梅》,是咏物说理诗中的一篇精品。尤其是对梅花的评语,可谓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这首诗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 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


诗人在首句“梅雪争春未肯降”中巧用一个“争”字,运用拟人的写法,就把梅、雪为争春发生的“摩擦”,双方都认为自己各自占尽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让谁的情态,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在写法上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诗的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对“骚人阁笔费评章”原因的回答,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并且巧妙地写出了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借用梅雪争春告诉人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互相欣赏,懂得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知识拓展


这首《雪梅》诗的作者卢梅坡,是宋朝末年人。他的存世诗作不多,仅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古往今来,诗人往往大多都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吟咏。王安石赞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他的《卜算子·咏梅》中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虽然诗人的角度不同,但都不外乎把雪、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对它们高洁的品格进行赞美。但在卢梅坡的笔下, 却借雪和梅争春的矛盾摩擦, 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 雪和梅的优势,一个在于色彩,一种来自于味道,二者有不可比的特色。人也一样,都有优势和缺点,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才是真理。


的确,梅和雪皆为冬之尤物,尤其是雪中怒放的梅花,能凸显出雪的晶莹;而覆盖在梅花之上的晶莹雪花,又衬托出梅花的冰肌玉骨。假若梅花雪花在一起争相绽放,那情景定比春天更加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正如卢梅坡在他的雪梅.其二中说“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不彰人短,不炫己长!”如若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则易骄傲自满;假若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便会妄自菲薄。不能把雪、梅割裂开来去进行评判,而应让它们在相互作用、相互辉映中大放异彩。生活亦如此,高下没有绝对,人不可非要争个高下,如果都能更加包容别人,互相帮助,彼此欣赏,那才是真正的梅影暗香,雪洁映衬的香雪世界,才是与美好生活的美丽邂逅。



同步习题

(一)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第7题。(6分)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⒎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3分)
                                                                

⒏ 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⒐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1分)

                                                                          

 

答案:

 

7.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3分)

8.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2分)
9.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分)


图文导学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谢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说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所以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一首《雪梅》。


二、学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的读一读。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反馈。相机指导。


学习古诗,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说说诗意。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


反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降”,认输 “搁”,放下  “逊”,逊色、差一点。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三、四句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板书:雪白  梅香(板书:各有长短)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这首诗的后两句就成了书中十二单元语文天地向我们推荐的经典名句。让我们来记住它吧!背诗。


三、拓展


这首诗的作者卢梅坡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颠覆了诗歌教学的单一模式。传统的诗歌教学就诗教诗:揭示诗题,了解诗人,读通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歌。教学方式呈单线形,模式化,而我认为我这堂课视野宽阔,以梅花为主题来重新构建课堂。从历代诗人吟咏梅花的诗句入手,体会梅花的色香味以及内在精神,展示了较为广阔的梅文化背景;然后再切入文本,解读文本。所以这堂课不能简单地归为工具性或人文性,我觉得更是一种文化性。

2、提升了诗歌教学的审美艺术。审美意味着创新,本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乃至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经过教师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清新亮丽。例如诵读诗歌的创新艺术——师生接读,反复引读,前后回读,创设情景地读,步步升华地读,诗意浓浓,回味无穷。再如教学流程的设计艺术——由梅花的外形到内在品质,由梅花到像梅花一样的人,再由梅花的主人到读梅花的学生,最后由梅花魂扩展到民族魂,一气呵成,艺术无痕。再看整堂课的教学节奏——该艳则艳,该淡则淡;能简则简,当艳不让;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就像一幅墨梅图,素雅中透出幽香,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怎样把这篇微信文章里的图文复制到Word文档里打印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