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语文《边城》 知识点精讲

班班通平台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地理生物历史育儿
音美道德与法治中学生辅导

高中语文必修1-5课程教学资源汇编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有汉苗土家血统。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文学作品: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创作风格: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内容摘要:



《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住着一户独门独院人家,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都那么好,那么俊,同时爱上了翠翠。兄长天保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老二动了情。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结果大老跌进了激流死了。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傩送也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一个风雨之夜,船被冲走,屋后的白塔冲塌了,老人也在雷声将息时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人物形象:



翠翠


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翠翠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活泼,天真善良而不娇嫩,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她是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形象特征:


1、情窦初开、渴望爱情。十五岁的翠翠朦胧中渴望着爱情。“在成熟的生命中,觉得好像缺了什么。……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渴望新的生活,“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下桃源县,过洞庭湖”。听父母的故事,神往倾心。幻想着能像母亲一样出走争取自己的幸福,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对傩送一见倾心,但又含蓄而不善表白。她从小失去了父母,与外祖孙相依为命, 最担心爷爷会离她而去。如当她想像自己为爱情私奔就设想到爷爷要搭下水船去杀了她的时候,就吓怕起来。所以对相依为命的外祖父的无限深沉的依恋使她不能只顾自己的幸福而弃之于不顾。于是,她只能在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与对美好亲情的依恋中“无故寻愁觅恨”。


2、内心孤寂文中写道“她看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位思春少女的情怀,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可奈何而痛苦。 尽管爷爷对她关爱备至,但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青春少女的内心世界。天宝和傩送为她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暂时得到爱情的实现。天宝闯滩而死,傩送远走他方,爷爷为她的婚事而忧虑,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而她要等的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3、命运自主者在沈从文小说中,翠翠是为数不多的能为自己命运做主的乡下女孩。是命运自主的歌者。爷爷为翠翠指定的丈夫是大老,这也是通过媒人提亲的“车路”,但翠翠心里爱的是二老,翠翠没有接受爷爷的安排,争取自己的爱情,并为自己的爱情努力过,当她听说团总的小姐与二老联姻,就唱了一首歌:“白鸡关,出老虎,不要别人,团总的小姐排第一”,这在巫风盛行的湘西,这是翠翠通过巫语捍卫爱情的手段。


4、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她正当婚姻,面对爷爷不失时机的委婉引导,她“不能忘记”;面对爷爷旁敲侧击地询问,她会闪烁其辞的表明态度。当爷爷提及到傩送向她攀交情的时候,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借故走开。 她会把夜晚听到的为她而唱的爱情,当作梦境讲给爷爷;她会把自己未来幸福的担忧融合在对爷爷的依恋中讲给他听……


总之,翠翠是一个聪慧温婉、腼腆多情、伶俐乖巧的花季少女,她过着自由的生活,关心爷爷,也被爷爷宠爱关心;但她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祖父并不能真正理解她,她的内心是清纯的,同时又是孤寂的。在她身上,对外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乖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体。她是小说为我们塑造的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


爷爷:


忠厚善良、勤劳坚强的一个老船工。他经受了女儿女婿双双徇情的悲惨人生,但依然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在溪上摆渡。


性格特征:


1、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即使是令人神往的端阳龙舟,他都寂寞地守着渡船。“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他是溪边渡口的摆渡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


2、古道热肠重义轻利每到“十四中寨逢场”,“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因此,即使外孙女几次三番地唤他回去,即使看到她情绪异常,他也会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甘守清贫,“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3、善良朴实深爱至亲虽然他忠于职守,但他是一个深爱着至亲的、心细如发的老人。因为女儿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痕。他对孙女关心备至,关心她的生活,也关心她的婚姻。为了把翠翠托付给一个实在的人,他亲自上街打探消息,并启发翠翠去恋爱去响应傩送的爱慕。翠翠爱听傩送的情歌,他就天天夜里等候;当傩送在爱神面前犹豫时,他就焦急、盼望,甚至会为外孙女连唱十首歌曲。他既爱孙女,希望她有一个好的归宿,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最后他对于翠翠的婚事无能为力。只能带着孤单和遗憾撒手而去。


小说以简练而生动的笔墨,传神的勾画出外祖父的性格特征。显现出老船工平凡的生活中与众不同的 “美”。老船夫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原始而又纯朴的人性之美。


天宝和傩送


有追求,有责任心的青年,但他俩的结局也是悲剧性的。一个心怀遗憾闯滩而死,一个远走他方,毫无音讯。


天宝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他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像他父亲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他爱上了翠翠,便请人去提亲;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之后,便相约去决斗;忍痛割爱、成全弟弟之后,便外出闯滩。这都说明他敢作敢为,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决斗时让弟弟先唱歌,最终放弃了追求翠翠,都说明他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傩送是一个心底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相貌英俊,不爱说话,气质秀拔出群。他和翠翠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着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当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他时,他毫不动心,他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他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对自己的爱情坚贞不渝。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总之,在他们身上也处处洋溢着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作者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


顺顺:


当地地方上有头脸、有身份的船总。他仗义疏财、扶强济困、大气豪迈,他正直、公平,深受当地人的尊重。


重点透视:



以“边城”为题的用意


提示:本文写于1934年,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的传统美德的衰落,看到了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于是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内心的痛心和推崇传统美德的心意。


“边”有边缘的意思,和“中心”相对。边城的人生形式,和处于中心的人生形式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边城”为题,一是说明故事发生在边城,二是说明自己崇尚和怀念自己生长的故乡。边城没有大城市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也未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依然具有淳朴民风,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追求。


典型细节或场景及其作用


1、“你在这里,大鱼会吃掉你。”


这是翠翠与傩送俩人最初见面时二佬曾经说过一句话,是一次在龙舟竞渡结束之后,天黑了。翠翠在那里等爷爷等不来,正在害怕的时候,二佬赶鸭子从水里面上了岸。因为翠翠对二佬有误解,他就回家叫他们家的长工打着火把把翠翠送回家的,他实际上充当了她的保护人。这个场景非常的浪漫有诗意。结果大鱼吃你这句话,就成了后来两个人关系发展非常好的一种隐喻。只要提起这句话,翠翠心头就会洋溢起浓郁的诗意,一种温柔的回忆。


2、“唱歌”(湘西男女恋爱男方为女方唱歌)


①思想内容的表达。既写出了湘西男女恋爱的特点,写出了湘西风情,又交待了翠翠的父母之事,使人解一悬念:为何翠翠依着外祖父;又写出了翠翠爱情的萌动,歌声对她的爱情真像催化剂,越唱越浓,越唱越激,越唱越悲;也写出了爷爷对翠翠的爱。


②情节上的照应。如翠翠梦中听歌,“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作什么?“摘虎耳草,”“选顶大的叶子作伞。”这里就照应了前文祖父为翠翠讲她的父母唱歌相恋的情节。这个情节还与最后写的“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遥相呼应,文章材料似乎由歌声串了起来。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兄弟俩为爱情而“决斗”,兄自知唱不赢弟,所以自觉退让,离乡、下驶,于是失足落水。由此船总责怪爷爷,弟也远走他乡,爷爷终带着愧疚孤独的撒手人世,于是只留下翠翠和渡船作无尽的等待……无疑,这里的唱歌唱得故事不断向前发展。


(一是表达了重要的思想内容,歌声唱出了一个爱情悲剧。二是使情节上前后有照应。文章处处有歌声。三是推动了情节发展,故事在歌声中波澜起伏地推进。)


3、虎耳草、梦境《诗经》中用很多植物都象征情爱。 文章中六处提到了“虎耳草”,重复出现在梦中和现实中的虎耳草,把翠翠隐秘纯真的情爱心理烘托得淋漓尽致。小说中间和结尾两次写到翠翠攀上山崖去摘虎耳草, “梦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所反映的正是翠翠的内心渴求,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希望听见他的歌,喜欢他歌里的韵味,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4、翠翠的哭在孤寂的环境中,翠翠青春少女的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内心因苦闷而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也觉得好笑。但却反映了翠翠内心无人解怀的孤寂感对祖父的负疚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


5、碾坊和渡船碾坊代表了一种实用的、功利的,以金钱地位为标准的婚恋观;渡船所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出于心灵相互吸引那样一种传统古朴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发生了冲突,在作品里边,事实上是以碾坊为代表的这种力量、这样一种势力取得了胜利。爷爷之死,两个人没有最终结合,都跟现实层面的这两种力量的冲突有着密切关系。


6、爱情的悲剧结局——翠翠母亲是老船夫的独生女, “唱歌相熟”一个清绿营屯防士兵怀孕却“结婚不成”。士兵顾及军人名誉,首先服了毒,老船夫女儿待孩子生下后,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也死去了。而翠翠与傩送这一对纯纯的恋人最后是相见无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两代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7、白塔:白塔是边城古老文明的象征,但是,现代文明的入侵,边城已经被现代文明浸染,女人们也像汉族女人,”喜欢牛羊金银等虚名,白塔的倒塌,象征古老文明的崩溃,但文章结尾,重建白塔,象征着对这种古老文明的挽救。


作者的审美:



《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其表现是:


风景美: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这是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


风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提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民俗美:《边城》对湘西的民俗风习作了细致的描绘:青年男女用对歌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端午节赛龙舟;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独特的地方色彩。


人性美:《边城》所表现的人生形式确实是自然的,无论爷爷、翠翠、傩送、还是船总、以及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毫不娇柔做作,毫不急功近利,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人生形式是优美的,他们含蓄而毫不伸张,温情而毫不暴烈,他们的人生是优雅的,安详的。


人情美:《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兄弟手足之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如翠翠与傩送之间,他们的爱是纯洁无瑕、忠贞不渝的,这种情感自然清新而健康。老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天保、傩送兄弟情深,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老船夫去世的时候,所有人都来帮忙翠翠处理丧事,杨总兵还一直陪着孤苦的翠翠。从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让我们都能看到湘西人情之美。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艺术手法:



1、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情,特别是文中的景物描写,既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又有力地烘托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添了小说古雅、优美的抒情气氛。


2、出色的心理描写。作者以一种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心理描写(如第六章最后她望云遐想),“……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受坐在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她带点害羞情绪,轻轻地说:‘在看水打架’。”这里展示了一个山村少女单纯天真,害羞迷惘的心灵:刚刚萌发的爱情缠绕着她,她感到有一种新的东西闯进了她单纯的生活,但又因涉世不深,感情幼稚,这势必引来她内心的迷乱和孤寂,也羞于对任何人说出,哪怕最亲近的爷爷也休想知道。


艺术成就:



1、牧歌田园风格现代批评家常常把那种偏于表现单纯、素朴生活,并常与现代生活相对照的作品,都称作牧歌式的作品。沈从文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放开笔墨,绘出了一幅幅明媚秀丽的风景画,溪边的碾坊、水车,河上的方头渡船,攀渡的缆绳,河岸的白塔、青崖、黄狗,山上的翠竹,丛林,鸟语,乃至自然界的雾霭风雷,无不写得美不胜收,使人如置身湘西边地山光水色之中。《边城》还充分地描绘了湘西边地风俗。元宵节的烟火,端午节的龙船,中秋节的赏月,和月下男女沟下对歌,都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这一幅抒情诗般的风景风俗画卷,构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这风景美与种种光彩夺目的人情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淳朴、美好的天性。沈从文以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建构了一个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


2、诗化小说沈从文的贡献在于创造了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他实际上是把诗和散文引进了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也就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及其审美的功能。他注意意境,表现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时重在风俗,重在人情,使优美与平庸交织,淳朴,健康与原始,蒙昧并存。他的办法是“纯化”,把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尽是融入简朴的生活情致之中,人和自然合一,或者自然环境成了人性的外化。如《边城》自然景致如此之美,就掺和着作者的情感,回忆,想象,无处不在体现作者的审美追求。小说中写翠翠梦里听到傩送在山崖上为她唱歌一段,揉想像、幻境、联想于一体,字里行间则灌注着流动的意绪,是沈从文的抒情韵致的典范。


特点分析:



一、 风景如画,风俗至纯。


读《边城》,如同欣赏湘西一路的风景,这里的黄昏温柔、美丽、平静,这里的夜晚宁静而不乏生机。杜鹃叫个不停,草莺啭着喉咙,虫声繁密如落雨……这是大自然的一片净土,作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更是作者追慕的对象:他们坦城、热情、安闲,日出而作,日落日息,人人都有古君子之风,他们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


二、人情最善,人性至美。


围绕翠翠这一湘西精灵,作者写到爷爷、天保、傩送等人,展示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一)血浓于水


不论是爷爷和翠翠之间的祖孙情感,还是天保和傩送之间的兄弟情谊,作者都不惜笔墨,不遗余力。爷爷具有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亲情无限。为翠翠的婚事担心,在生活上无比关怀,在感情上尽力体凉。而翠翠对外公关心备至。她担心外公的身体老去,她愿意把心思向外公倾诉……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感情是围绕翠翠展开的。爱情上公平竞争,互相谦让,充分尊重对方,把爱情和亲情放在同等的位置。这些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作者最为珍惜和倡导的。


(二) 两情相悦


《边城》最让读者醉心的是其中的爱情描写。


1、爱情表达方式


天保的“车”路、傩送的“马”路。这是湘西特殊的示爱方式。特别是“马”路,以歌传情,以草示爱,至纯至真,毫无铜臭之气,似乎让人听到了几千年之前在河边之上的关关之鸠之声


2、爱情的内涵


翠翠和天保、傩送的爱情,是建立在充分尊重理解对方的基础之上,他们追求心心相印,以情感人,他们奉行奉献利他,他们没有现代文明中的尔虞我诈,自私自利。


3、爱情心理朦胧而又莫名其妙,这是刚刚踏上爱情旅程最不可捉摸的而又最有情趣的心理。作者描写细致如发。含蓄、委婉。这是东方人最为欣赏的一种审美观。


4、“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这小说的结尾,谈谈你的感受。(5分)


【参考答案】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5、《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应?(5分)


【参考答案】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的集中代表,也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②小说描写的理想生活不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怎么悲伤。在作者看来,翠翠、祖父、大老、二老的命运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常态。当地民风如此,生活如此。作者用诗化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这一生活。


③作者一方面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同时,另一方面已预测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简答题汇编



1.有人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试举例说明这一特点。(5分)


答:《边城》中不但翠翠、爷爷可爱,就是船总顺顺也是一心为他人着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


2.《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3.沈从文认为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说多从交代环境人手,试分析《边城》的开头部分在这方面的特点。(5分)


答:《边城》由描写“茶峒”开始,白河(酉水)、河街、吊脚楼、妓女,写了长长的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


4.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边城》中傩送的性格特征。


答: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忠于爱情。


5.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的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征。


答: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


6.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船总顺顺的性格特征。


答:豁达洒脱、公正廉洁、慷慨好义。


7.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老船夫的性格特征。


答:忠于职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


8.《边城》写天保溺死,傩送远行,老船夫与世长辞之后,翠翠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的?


答: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的双重感情继续守着渡口,摆渡过往行人。夏去冬来,坍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


9.《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答:《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10.《边城》中的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傩送外在俊美,善歌。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他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漂泊到什么地方。


11.试分析《边城》中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答: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矢志不渝地等着心上人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12.《边城》让我们了解丁许多湘西民俗,请说说“爷爷”向翠翠所说的求婚的两种方式。


答: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做主,那就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13简述《边城》中对“美”与“爱”主题的诠释。


答:《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14.请说说《边城》中爷爷形象的特点。


答:勤劳善良、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阅尽人事、饱经风霜、快乐豪爽、略带幽默。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形象展示亲子之爱的人情美的。


15.“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边城》结尾的文字,请对这个结尾作简要评述。


答: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成为必然。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纯的情爱已成为永恒。读者也从心底里祝福这对有情人能早日喜结良缘。


16.沈从文《边城》中的老船夫待人接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举出一两个细节加以具体说明。


答:重义轻利。①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老船工必一一捡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认真告诉那人,他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如果不管怎样还是有人给钱,老船夫就拿这些钱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②老船夫去买肉,人家不要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屠户的便宜,他会预先把钱算好,猛地把钱掷到钱筒里,提了就走。


17.举例分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答:《边城》中的人物勤劳善良,纯朴可爱。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民俗、乡风。


18.有人说:《边城》中在祖父叙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时之所以不和盘托出,主要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答:既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又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


19.请概括《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的共同特点。


答:两人都是船主,又都是船手。哥俩都忠诚地爱着翠翠,对待爱情又都具有自我牺牲的谦让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20.请简述沈从文的以《边城》为代表的乡土小说的共同特征


答:小说有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深厚的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这种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1.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翠翠为什么心里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答:环境特征:忙碌一天的安静下来了,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的白天的热闹气息,万物生机勃勃,雀子、杜鹃、泥土、甲虫都热烈勃发。翠翠心理:面对热闹环境的寂寞惆怅,觉得自己太平凡,好像缺少了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情愫通过景物对比和环境对心理的烘托,不由心生薄薄凄凉。


22.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答:《边城》通过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就交待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她和一个军人唱歌相熟后有了私情,军人服毒自杀,她在生下孩子之后也追随赴死。


23.有评论家说《边城》中的老船夫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谈谈你的看法。


答:同意。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他生活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老船夫的优良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原始而又纯朴的人性之美。


24.请结合《边城》中的次要人物如船总顺顺、杨总兵等,简析其“人情美”。


答:船总顺顺为人和气、大方、能济人之急。老船夫去世的时候,所有人都来帮翠翠办丧事。杨总兵还一直陪着孤苦的翠翠。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人情之美。


25.“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这小说的结尾,谈谈你的感受。


答: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26.“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请鉴赏《边城》这个开头。


答:①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②语言朴素,平易亲切(用了顶真修辞格),一下子带起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


27.有人说:“和当今少女相比,翠翠对待爱情太过天真幼稚,不敢大胆追求幸福。”请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答:主人公翠翠美丽温柔、淳朴善良、温婉多情,是爱和美的化身。她对待爱情温婉含蓄,忠贞执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少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和幸福,但似乎少了些含蓄。时代不同,人对爱情的追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并不能因此否定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28.《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一个人无由地哭,请简述翠翠哭的原因。


答:翠翠的少女春情早已萌动,但这种朦胧的心理翠翠却无法明确说出,没有母爱、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内心情感不知所措。而爷爷却又总用说笑话的方式,试探她微妙难言的心理,她只能羞涩地极力回避。加之前来提亲的又是并不中意的天保,去看赛龙舟时又听到关于傩送和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千金的传闻,这样的难题翠翠不知如何面对。



品读“边城

考点精解


1、《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答:《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2、“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这小说的结尾,谈谈你的感受。


答: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3、《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应?


答: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的集中代表,也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②小说描写的理想生活不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怎么悲伤。在作者看来,翠翠、祖父、大老、二老的命运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常态。当地民风如此,生活如此。作者用诗化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这一生活。③作者一方面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同时,另一方面已预测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4、有人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试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答:《边城》中不但翠翠、爷爷可爱,就是船总顺顺也是一心为他人着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


5、沈从文认为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说多从交代环境人手,试分析《边城》的开头部分在这方面的特点。


答:《边城》由描写“茶峒”开始,白河(酉水)、河街、吊脚楼、妓女,写了长长的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


6、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边城》中傩送的性格特征。


答: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忠于爱情。


7、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的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征。


答: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


8、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船总顺顺的性格特征。


答:豁达洒脱、公正廉洁、慷慨好义。


9、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老船夫的性格特征。


答:忠于职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


10、《边城》写天保溺死,傩送远行,老船夫与世长辞之后,翠翠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的?


答: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的双重感情继续守着渡口,摆渡过往行人。夏去冬来,坍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


11、《边城》中的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傩送外表俊美,善歌。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他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漂泊到什么地方。


12、试分析《边城》中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答: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矢志不渝地等着心上人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13、请概括《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的共同特点。


答:两人都是船主,又都是船手。哥俩都忠诚地爱着翠翠,对待爱情又都具有自我牺牲的谦让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14、请说说《边城》中爷爷形象的特点。


答:勤劳善良、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阅尽人事、饱经风霜、快乐豪爽、略带幽默。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形象展示亲子之爱的人情美的。



15、有评论家说《边城》中的老船夫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谈谈你的看法。


答:同意。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他生活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老船夫的优良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原始而又纯朴的人性之美。


16、沈从文《边城》中的老船夫待人接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举出一两个细节加以具体说明。


答:重义轻利。①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老船工必一一捡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认真告诉那人,他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如果不管怎样还是有人给钱,老船夫就拿这些钱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②老船夫去买肉,人家不要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屠户的便宜,他会预先把钱算好,猛地把钱掷到钱筒里,提了就走。


17、请结合《边城》中的次要人物如船总顺顺、杨总兵等,简析其“人情美”。


答:船总顺顺为人和气、大方、能济人之急。老船夫去世的时候,所有人都来帮翠翠办丧事。杨总兵还一直陪着孤苦的翠翠。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人情之美。


18、《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请说说“爷爷”向翠翠所说的求婚的两种方式。


答: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做主,那就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19、《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20、有人说:《边城》中在祖父叙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时之所以不和盘托出,主要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答:既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又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


21、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答:《边城》通过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就交待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她和一个军人唱歌相熟后有了私情,军人服毒自杀,她在生下孩子之后也追随赴死。


22、举例分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答:《边城》中的人物勤劳善良,纯朴可爱。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乡亲。船总顺顺虽是富人,但常常体恤穷苦人,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商客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民俗、乡风。


23、简述《边城》中对“美”与“爱”主题的诠释。


答:《边城》以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24、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5、“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请鉴赏《边城》这个开头。


答:①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②语言朴素,平易亲切(用了顶真修辞格),一下子带起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


26、“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这小说的结尾,谈谈你的感受。


答: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27、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翠翠为什么心里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答:环境特征:忙碌一天的安静下来了,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的白天的热闹气息,万物生机勃勃,雀子、杜鹃、泥土、甲虫都热烈勃发。翠翠心理:面对热闹环境的寂寞惆怅,觉得自己太平凡,好像缺少了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情愫通过景物对比和环境对心理的烘托,不由心生薄薄凄凉。


28、有人说:“和当今少女相比,翠翠对待爱情太过天真幼稚,不敢大胆追求幸福。”请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答:主人公翠翠美丽温柔、淳朴善良、温婉多情,是爱和美的化身。她对待爱情温婉含蓄,忠贞执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少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和幸福,但似乎少了些含蓄。时代不同,人对爱情的追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并不能因此否定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29、《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一个人无由地哭,请简述翠翠哭的原因。


   答:翠翠的少女春情早已萌动,但这种朦胧的心理翠翠却无法明确说出,没有母爱、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内心情感不知所措。而爷爷却又总用说笑话的方式,试探她微妙难言的心理,她只能羞涩地极力回避。加之前来提亲的又是并不中意的天保,去看赛龙舟时又听到关于傩送和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千金的传闻,这样的难题翠翠不知如何面对。


30、“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边城》结尾的文字,请对这个结尾作简要评述。   


答: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成为必然。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洁的情爱已成为永恒。读者也从心底里祝福这对有情人能早日喜结良缘。


名师精讲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