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俊川:朱熹审理伪钞案审出了什么?| 中国印刷史新论

艾俊川 中华书局1912 2022-01-20


会子是几乎伴随南宋始终的纸币,前后流通了一百多年,发行量可谓天文数字,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不仅未发现会子有实物流传,史书中也没有留下多少对其形制和印制的记载。有限的直接记录会子的史料,只能让我们知道它用铜版印刷,并钤盖由政府颁发的官印。


不过,宋代文献中还有一些间接史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会子。比较重要的,有两起伪钞案审问记录,以及一项对北宋发行的纸币“小钞”的说明。钱币学界和印刷史界早就注意到这些资料,也做了很多解读,但现在看来,仍有信息被忽略,有语句被误读,没能充分揭示出会子的真面貌,因此有必要咬文嚼字一番,对这些史料进行仔细释读。


朱熹像


刻字匠蒋辉伪造会子案见于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晦庵文集》。淳熙九年(1182),朱熹弹劾台州知州唐仲友,指控他的多项不法行为,其中包括庇护因累次伪造会子而获罪的蒋辉,乃至指使蒋辉再次伪造会子。在奏状中朱熹详细列举了蒋辉两次印造伪钞的过程。


淳熙七年(1180),蒋辉“同黄念五在婺州苏溪楼大郎家开伪印六颗,并写官押,及开会子出相人物,造得成贯会子九百道”,事发断配台州。“开”即雕刻,“印”是朝廷颁发的钤盖在纸币上的印章,“官押”是负责官员的花押,“出相人物”是会子的票面图案。


值得注意的是蒋辉三项造伪行为的顺序。为什么不把“开”官印与“开”图案印版放在一起说明,而要把它们隔开?应是为了适用当时的法律“伪造罪赏如官印文书法”,前两项分别对应伪造官印、文书,而图案印版在二者之外,所以放到后面,同时也清楚地说明“官押”是用笔写上的,不是雕刻印章钤盖的。


第二年也就是淳熙八年(1181),唐仲友又胁迫蒋辉为他伪造会子,共印制面额为“一贯文省”的假币近三千道。这次案件大概由朱熹亲自审问,所以案情记录特别详细。与会子形制、印制有关的内容也非常详尽:


仲友使三六宣教(唐仲友的侄子)令辉收拾作具入宅……次日金婆婆将描模一贯文省会子样入来,人物是接履先生模样……当时将梨木板一片与辉,十日雕造了,金婆婆用藤箱乘贮,入宅收藏……至十二月中旬,金婆婆将藤箱贮出会子纸二百道,并雕下会子版及土朱、靛蓝、棕、墨等物付与辉,印下会子二百道了,未使朱印……至次日,金婆婆来,将出篆写“一贯文省”并专典官押三字,又青花上写字号二字,辉是实方使朱印三颗。辉便问金婆婆:“三六宣教此一贯文篆文并官押是谁写?”金婆婆称:“是贺选写。”


从造伪过程可见,会子票面上有下列内容:带人物形象的图案;印章,最多六颗,至少有三颗是朱色的;笔写项目三处,面额、官员花押和编号;整个制作使用三种颜色:墨、朱、蓝,墨色应该是刷印的,朱色是作为印泥盖上去的,蓝色图案不知印法,也不知与墨色图案是否在同一面。过去人们在读“土朱靛蓝棕墨”时,多将句子断成“土朱、靛蓝、棕墨”,把“棕墨”当成一种颜料,其实是误读。清代以前的颜色系统中没有“棕色”,也没有所谓“棕墨”。宋代建筑学巨著《营造法式》讲到建筑彩画时罗列大量颜色,五花八门,但就是没有棕色。这里的“棕、墨”当指“棕”和“墨”,墨是主要颜料,棕则是制作印刷所用刷子的材料。


 

《李明仲营造法式》,中华书局2015年版


从印制次序来看,会子先用雕版印刷票面,然后添加手写内容,最后再盖上三枚印章。这种做法符合制度要求:盖章表示纸币质量合格,具有信用,准许发行,理应是最后一道程序;同时也符合技术要求:当黑红两色重叠时,朱色在上才能两不妨碍,否则墨色会掩盖朱色,使印文不完整,损害官印的凭信作用。


虽然详略不同,但两次案情记录都将“印”与“写”进行区别,“专典官”的花押属笔写内容,是可以确定的,会子钤盖的诸多印章中,并无所谓“专典官印”。这有助于解决一个现实问题。20世纪80年代在安徽东至发现了一套“关子”版,共有各类印版、印章八块,被认为是南宋末年贾似道发行的关子印版的仿制品,但又与当时记载的关子形制不符,特别是没有史书中所说的下方两枚“小黑印”,无法拼合成“贾”字。于是有多套拼合方案引用蒋辉伪造会子案的资料,认为关子版丢失了两枚“专典官印”,并在复原图中添上这两枚印。现在我们知道会子上并无此印,这类复原方案就失去依据,应该重新考虑。


安徽东至发现的关子钞版


淳熙八年伪造会子案说会子上的面额“一贯文省”系用笔书写,又与另一处记载形成互证。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中记北宋大观二年(1108)发行的小钞,“其样与今会子略同:上段印‘准伪造钞已成流三千里,已行用者处斩。至庚寅九月更不用’。中段印画泉山。下段平写‘一贯文省’、守倅姓押子”。他的描述也是将票面上的“印”和“写”部分明确分开,写的部分同是面额和官员花押。会子的样式与小钞类似,这样,在对会子有较详细描述的三条资料中,官员花押手写有三条旁证;纸币面额手写有两条旁证,应能反映出会子的面貌。实际上,最早的私交子“书填贯,不限多少”,后来收归官办,仍“逐道交子上书出钱数,自一贯至十贯文”,钱贯数都是写上去的,宋代纸币手工填写面额也是一项传统了。


(摘自艾俊川著《中国印刷史新论》,中华书局2022年1月版,标题为编者所拟,原标题为“从两起伪钞案看南宋会子”)


新方法、新视野,

一本书了解中国印刷史的真相。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中国印刷史新论》
艾俊川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422-1
66.00元

内容简介


研究印刷史的方法,除了文献引述、版面鉴定、科学检测以外,还应加上通过语言学进行的词义考辨。这样,由多种方法得到的多重证据,可以架起实证之桥,引导我们跨越语言陷阱和视野盲区,接近和还原历史真相。


《中国印刷史新论》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研究中国印刷史上在学界进行过激烈讨论或已形成“定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疑难问题,如雕版印刷起源年代、金属活字的制版工艺、特殊材质印版的鉴定与辨讹、中西印刷技术的竞争与交替等,得出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新论。

 

作者简介


艾俊川,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现为《金融时报》编辑、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印刷史、货币金融史、文献学和近世人物掌故,著有《文中象外》(2012)、《且居且读》(2021)等。


目 录


<<<滑动查看本书目录>>>


内页欣赏



扫码进入中华书局伯鸿微店,预定本书签名钤印本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