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贴 | 申请美国MBA的5种心理准备,做最好的自己

2017-06-09 Autumn QT 清醒贪心记

每日风风火火工作、风风火火当妈,夜深人静偷偷摸摸做一会儿文艺女中年。有时静不下心来,所以本周不写感情了。没有脱更!

*

为什么我的MBA申请攻略值得一读?

按照论坛经验贴的规矩,不报本人背景的分享都是耍流氓。

申请背景:

复旦本、北大硕,均为经济学专业,GPA3.6/4.0,GMAT 760、TOEFL111,申请时工作经验6年,麦肯锡咨询师,其中约1年公益相关经验。

申请成绩:

申请沃顿、哈佛、斯坦福、耶鲁;录取沃顿、耶鲁;去了沃顿,已毕业。

从申请成功率而言,不能证明我是好的申请教练。一个复旦北大/麦肯锡/GMAT760的人,又在麦肯锡能得到高质量推荐信、公司奖学金,应该高概率进顶尖学校。所以,W/H/S三校仅仅拿下W,说明申请材料水平一般般。

而我有信心分享自己的经验——

按照麦府常规,大部分申请者在工作第二年末申请,而我拖到了第六年。这样我年龄偏大(彼时31周岁,W/H/S三校的平均入学年龄为26至29岁),比起“早晨九十点钟的太阳”,我的职业生涯已日悬当空,老人家证明自己过去成就与未来潜力的挑战更大些。

然而,申请时年龄大的好处是,跟我同年级的麦府小伙伴们,都已经MBA毕业回来了!我在麦府也呆了足够久,与同事们更加熟悉与亲近。

还记得在校时向师兄师姐们请教求职经验吧?不太熟、有点不好意思。而老人家我没有“怯生生”麻烦老板或学长的压力,肆无忌惮地向身边各大名校MBA的兄弟姐妹们请求支援。

于是,我周围形成了一个超级无敌豪华的后援天团。他们对MBA申请有深厚的认知与实战经验。都是麦府咨询师,聪敏而善言。他们对我熟悉、关心、热忱,投入的时间与心血惊人。

我哈佛毕业的闺蜜直接住进我家,做饭、讲解、策划、监督。我写信给一个当时在澳大利亚做项目的同事,“我要申请MBA了”,他回信说,“I will hold your hands to thefinish line.”(我会牵着你的手到达终点。)我拿到多份真实申请材料(申请函中所写的故事,是非常私密的事,分享是莫大的信任)。我得到非常多直言不讳的批评建议,一轮又一轮的启发与陪伴。

MBA于我,是一个life-changing experience;对于他们,我感激终生。

所以,从技术角度而言,我的申请结果一般,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帮助我建立的对MBA申请的认知,是一流的。我自己未必做到最好,写到最后,我也无法在规定时间、规定字数内,把自己的故事写到满意了;那么,让我尽量能分享出来这些认知。

在分享申请文章写作的技术细节前(下周吧),先聊聊5条心理准备。这些话,于我也是温故而知新。

01

第一个问题,你准备好全力以赴了吗?

每当有小伙伴找我改申请材料时,我都会问——你准备好全力以赴了吗?没有的话,不要浪费你我的时间。

你很优秀,很不错的学校背景、很不错的工作经验、很不错的个人故事,目标定为“魔力七校”(美国被认为最好的7个MBA项目:哈佛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

那么,我会出两道数学题。

题一:魔力七校每年录取多少大陆申请者?

这些学校每年招生300至900人,其中,中国大陆学生10至30人。我们粗略估计算150人吧。

题二:每年有多少与你旗鼓相当的大陆申请者?

  • 大约有10家一二线华尔街投资银行、10家一二线咨询公司,是申请重镇。粗略估计每家10至15人,计200至300人。

  • 顶尖的中外企业如GE、宝洁、可乐、雀巢、BAT、联想……在这些机构,MBA不是职业生涯必修课,但员工基数大。咱们往少了说,100家有魔力七校实力,每家5人,500人。

  • 咱们再算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银行、VC、私募、媒体、广告、艺术、教育、医疗、失败的创业者等并不典型的领域。往少了算,20个领域,全中国范围内每个领域5人申请,100人。

所以简单说,每年至少有近1,000个背景相当的小伙伴,申请至多150个位置。计算未必准确,数量级差不多酱紫,这就是革命形势。我们常说,哈佛不能保证你进麦肯锡,麦肯锡也不能保证你进哈佛。

这1,000人仅仅从背景而言,都有进魔力七校的实力。而整个申请过程中,拼的是接近背景下的个人优势,也是漫长准备过程中的决心、投入与智慧。

在上周北大汇丰商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海闻老师说,“全力以赴,满不在乎”是的,在人生的轨迹中,若干考试,几次起伏,都不算什么。然而在战术上,请记得,目标既定,你再优秀,也仅是优秀者之一,请全力以赴。

这种全力以赴,是时间上的安排,是心理上的沉浸,准备好承受漫长数月中的不确定性,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做不擅长不熟悉不喜欢的事情(例如英语考试、搜集信息、边工作边申请的多重任务状态、开口请人帮忙、绞尽脑汁写作时的苦工与挫败感、累极了依然对细节反复琢磨……)。

也因为此,申请本身就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因为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整个过程中会患得患失。而我人生每一次这样的经历都验证了,这样不知前路、不留余力的付出后,成功的快感分外酣畅淋漓。成功与成长,与天资、运气有莫大关系,而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先言全力以赴,如果摔倒了,再言满不在乎,北京瘫一阵、自怜一阵,拍拍土爬起来,向前走。

(特此申明:并不是只有这7所学校才是好学校,简单举例而已。)

02

第二个问题,你准备好让别人帮助你了吗?

每当有人让我改申请文章时,我都会用最温柔、最礼貌的语气,问一句最不客气的话,“你经得起批评么”?

MBA申请文章有自己的套路与语言,例如探讨那些美国式的梦想、使命、人性与成长。

做公号的时候,我们常常说,90后网感好。有的逗逼小编,对于网络语言与表情包的使用,炉火纯青,观点与表达出人意表;有的则看得出模仿的痕迹,生涩而俗套。我以前团队有些小编的水平,我绝对写不出来。

初写申请文章时,若你从模仿开始,就可能生涩与俗套。我常常看了一稿,说“you don’t get it”(你还不会)。这个过程会痛苦,像让70后做00后小编一样痛苦,像让00后小编写人民日报社论一样痛苦。

这时候,真心想帮你的人,可能会把你的故事与写法批得一无是处,眼冒金星。

你准备好了么?

我自己也是这样被折磨出来的。通过最尖锐的批评,得到了最大的帮助。

有些优秀的小伙伴,我称之为“孔雀型”人格。他们优雅、沉稳、骄傲。他们必有过人之处,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职场,一路所向披靡,申请时已起点颇高;但往往在看法不同时,会接受不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按照自己的理解”继续往下写。

记得进麦府第一个月,我自认北大毕业、在世行实习近2年、做事也仔细。当我发现领导把我的PPT改得面目全非时,领导还没批评我,我站在他面前,自尊心受不了,先流下泪来,憋都憋不住。

建议与批评的人,一般是同事与朋友,不是亲爹亲妈亲老公。相信我,大家都不笨,何必得罪你,如果在提意见过程中,发现你有点抗拒,他们会退缩回去,说些“这里再具体些就好啦”这样不痛不痒的观点就算了。你既然不愿意接受帮助,别人又何必苦口婆心劝你接受帮助。

准备过程中,当然要有自己的判断。但竞争激烈,精益求精,那么作为被指导之人,不妨按捺住自尊心,了无负担地接受反馈,多听、多问、多请教。

哎,想想在职场上与成长中,莫不如是。

03

第三个准备,你能当自己的超级项目经理么?

生活中大部分事,都是或大或小的项目。婚礼、旅行、装修、会议,都需要思考、计划、安排、沟通。大到策略方法,小到邮件短信,考验的是综合能力。MBA申请亦是如此。

MBA申请一般分为5大模块——

  • 英语考试:报名、付费、复习、考试、递送成绩单;

  • 选择学校:搜集、询问、研究、比较、决策;

  • 申请文章:了解题目要求、学习写作方法、构思整体文章、撰写打磨章句;

  • 简历资料:申请时,除了核心的申请文章以外,还往往要求填写一些表格、提供事实信息、提交简历;

  • 推荐信:了解学校要求、选择合适的人选、与对方沟通、提供信息与支持、适当而礼貌地敦促;

And 后面还有面试。

每一步,你都需要安排时间,大量学习,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你还是资源组织者。找到跟你分享经验、校友介绍校情、给申请材料建议、帮你润色英语等等。更不用说,其中有很多艰难的决策,千头万绪。

多年前还是麦府一年级生时,参加过内部经验分享会。有一个哥哥说的,我印象特别深刻——

你就是自己的项目经理。

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怎么做项目经理呢?多年来,麦府给我的工作方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面对复杂情况,有个利器叫做“结构化问题”,用大白话说,就是“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把小问题再分成小小问题”。忽然,事情就变得容易着手了。

结构化有很多好处:

  • 简化任务——把复杂问题,切成若干简单问题,直到容易执行。MBA申请千头万绪,但其中分解成多个小小分支,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如了解GMAT考试的报名时间与规则、了解哈佛大学的申请要求,就更容易执行。

  • 掌控节奏——为每一项问题留出充足时间。如果你GMAT在9月中旬考完,第一轮申请的截止日期大多在10月初,考完才开始准备申请文章与推荐信,就断断来不及了。因此,一开始就把主要工作事项都列出,倒推时间。

  • 把握全局——明确各个模块的任务,协同安排。例如,你约了师姐吃饭,想了解一下耶鲁大学。咦,大家都忙,其实你有多重任务可以通过这顿饭请教——怎么选学校、耶鲁是否适合我、怎么跟老板开口(因为一些小伙伴申请会让老板担心工作受影响,而你偏偏需要老板的推荐信)、是否可以帮助看我的申请文章……

为什么招聘的时候,大家喜欢有丰富的实习与社团工作经验的孩子?只不过,通过做任务的锻炼,综合能力变强了。冯唐说,“管理学是常识的科学”。是的,大部分工作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工作。那些走完MBA申请之路的人,职场上、生活中,安排工作、安排旅行、给孩子备战小升初,都会战斗力更加强一点点。

So,超级项目经理们,加油!

04

第四个准备,你能管理好时间么?

不管怎么计划……管理……抓紧……时间就是不够用啊……(抓狂ING)

我认识的大部分小伙伴,并没有辞职申请MBA的。这本来就是职业教育,职场发展也是学校的重要考量因素,辞职无工作,也许会减分的,何况还有申请未果的可能。幸运的小伙伴,可以休几周假,或者得到公司与老板的支持,适当减任务、少加班。

漫长的MBA申请,那么多模块,每一项似乎都值得用心去做。GMAT考试,多复习能增加高分的把握;学校研究,多看多问,能帮助决策,并在申请与面试中体现对学校的诚意与契合……其中最杀时间的,是申请文章的写作(下次技术贴写)。哪怕一两句意思用英语精练表达,可能会想很久。

早起、锻炼、减肥、戒网,都是世界级难题。那么,我们能抵御住当下的愉悦,枯燥无聊吐血寂寞地准备着么?我小时候也听过,“他又不聪明,他不过是用功”的说法。现在我已知道,能用功、能克制、能自我管理,都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啊!

我就是圈中缺乏意志力的带盐人啊。而对于MBA申请的鸡血之路,我个人经验——

  • 要足够渴望。每次成功减肥(如坚持半年),都源于胖得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买衣服特别受打击。当小伙伴们MBA毕业回来,我真正觉得他们长进了,而我在生活中与职场上真正遇到瓶颈了,我才开始申请MBA。

  • 要排优先级。2016年末,我觉得自己忙到分崩离析,某夜跑去一诺和华章(奴隶社会号主)家寻求开导。华章哥说,比起十年前,你的效率从1进步到了10;你再想从10进步到100,是不可能的,也就进步到12吧(大意如此)。你能做的,就是relentlessly prioritize(不懈地排优先级)。一天只有24小时,要牺牲一些,家务上找人清洁打扫,或者由它乱七八糟;工作方面需要老板与同事给予一些担待(这是不争的事实,去年我团队有个同学申请时,我们团队的口号是,“等你申请结束了再往死里用”);截止日期的那几天,我知道好些人不洗澡。

  • 要当决则决。申请中,如此清晰的目标、如此激烈的竞争,对“准备好”的追求永无止境。我用了7周全职准备GMAT考试(非常奢侈),因为对英语不自信,希望有100%的把握。然后就发现,如果要这样100%地准备TOEFL,就来不及了。我闺蜜说道,人生需要一点魄力、一点难以决断时的决断,去考”。哈佛TOEFL最低要求是109分,我并无把握,但咬咬牙超音速地去了。几周后,成绩出来,111。那么,不要永无止境的纠结,适可而止,有的时候,需要纵身一跃。

所以,你真的想好要去念MBA,并且挑战一下自己的意志力么?

05

第五个准备,你能抵御住“说谎”的诱惑么?

2003年寒假,我和师姐在成都做项目,住一个屋子。适逢Morgan Stanley申请暑期实习的截止日期,师姐看不下去我的渣简历,出手改到凌晨三点。

当她把我在某个商业银行给客户复印、传真、登记的无聊经历,改成“Support the sales team to handle client service logistics”(支持销售团队的客户服务后勤工作)时,我醍醐灌顶,理解了“包装”的含义。

那个晚上,是我求职之路的启蒙课。

我们多少会如此“美图秀秀”一下自己的简历。求胜心切时,有没有一点冲动,挑战写艰巨一点,行动写神勇一点,战绩写辉煌一点呢?

我认真和闺蜜讨论过这个问题。(Yes, she always has the answers.)

她的回答是,永远不要作假。

不不不,我并不想白莲花地谈良知与公平。美化到什么程度算技巧,什么程度又是说谎,有时候未必有清晰的界限。

而她给出的原因如下:

如果你说谎了,而你没有被录取,你会想——我是否说谎穿帮了,还不如不说谎呢。又或者,你会想,我是否应该索性更夸张一点,编得更离谱一点。(哈哈哈哈)

与其这样,莫若向学校呈现真实的你。如果学校因此没有录取真实的你,你也不要后悔。

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

综上,

  • 准备好全力以赴;

  • 准备好接受帮(批)助(评);

  • 准备当超级项目经理;

  • 准备好时(不)间(睡)管(觉)理;

  • 准备好做你自己。

Find yourself, present yourself, be your best self.

了解自我,呈现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在MBA申请中,在人生旅程中。

Good luck!

费城的秋天,落叶飘进Wharton主楼,摄于2011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