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31(美术馆及当代艺术)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第31期)“十大热搜展览推介”,本期推介展览为2022年11月、12月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美术馆及艺术机构十大文博展览。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2022年12月16日-2023年02月24日)

“风自海上”展览以“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为主题,讨论艺术在城市更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上海美术学院着力打造的展览学术品牌项目。

展览分为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呈现。
“蝶变宝武”单元展出了66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从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钢铁生产的历史记忆、宝武的现在和上海美术学院的未来。
“钢铁生产的历史记忆部分展出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和上海中国画院收藏的林风眠、李詠森、陆抑非、朱梅邨、俞云阶、杜家勤、陆一飞等艺术家的二十余件与钢铁生产建设主题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时代的向上朝气。
敖国兴《为曾经的辉煌唱一首挽歌》 摄影
宝武的现在”部分展出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相关院校艺术家到宝武进行采风创作,和以钢铁为媒介创作的作品七十余件。艺术形式多样,有水墨、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呈现了宝钢的建筑空间和环境,探索钢铁材料创作的多重可能性。
上海美术学院的未来”部分通过主校区的建筑图片、模型和新媒体装置来呈现“云上一公里”。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以全新的互动方式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艺术社区场域”单元选取了近两年来自全国各地24个艺术进入社区的相关案例。以文献展的形式,将案例分为“高校与社区”、“美术馆与社区”和“社会志愿者与社区”三个部分。
此单元还特设“艺术社区课堂”特别项目,并在展览期间举办各种公共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案例,分析和讨论艺术进入社区如何与社区微更新相结合,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自发与主动性,使得艺术社区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推进艺术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文化政策的创新,充分发挥学院、美术馆、社会志愿者在艺术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 广东美术馆 

(2022年10月20日-2022年11月10日,已经延期至2022年12月25日)

此艺术文献研究展的研究对象胡根天,是广东早期公立美术教育和文博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者,长期处于主流美术史的研究视角之外,而未被足够重视和挖掘。藉胡根天先生诞辰130周年和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建校100周年之际,广东美术馆特别策划推出胡根天艺术与文献研究展,与之建馆以来关注近现代研究方向中“被遗忘”的艺术家序列构成一个持续的脉络,同时也是目前为止关于胡根天个案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一次研究呈现。透过该个案的重新整理,更有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文博发展进程的区域建构进行新的梳理的意义。
胡根天《风景》 纸本油彩
展览对胡根天先生的大量作品、文献手稿、照片、日记、诗词、档案、图书、收藏等进行重新整理,其中大部分文献资料首次公开展出。展览旨在展现胡根天先生在20世纪广东美术进程中的艺术成就,以及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博物馆事业上的不凡贡献。他深厚的学养,与师友间的社会交往,成为我们更好地解读其艺术人生的关切点。广东美术馆希冀通过这次有力度的挖掘展示,使展览能够成为艺术史构建中的有效阐释,在今后对胡根天先生的研究工作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2022年12月03日-2023年01月08日)

成果展以76件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汇聚工程在连环画、影视创作、学术出版等多领域172项文艺创作成果和代表性学术成果。

作为国内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重大文化工程,从创世神话出发,持续开展梳理、研究、创作、传播,寻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助于阐明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助于以坚定的历史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上海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独特作为。

76件主题美术作品中,《鼎定天下》、《大禹的传说》、《后羿除怪》、《涿鹿大战》等代表性作品令人震撼;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30组850幅,首次以原创连环故事绘本形式对中华创世文明的经典集中进行了艺术表达。
从中华创世神话中,我们可以寻绎到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渊薮,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大同、协和万邦、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源流,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中外文明对话的生动题材。

张培成《涿鹿大战》

丁申阳《混沌开辟》


  • 浦东美术馆
(2022年12月21日-2023年04月09日)
浦东美术馆年度收官大展“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于2022年12月21日正式开幕。展览由浦东美术馆(MAP)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The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Naples)联合主办。作为“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系列活动之一,该展览获得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Mondo Mostre公司,以及实验影像中心(罗马)的大力支持。
该展览是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与中国现当代艺术机构的首次大规模合作。它是对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文明的一次盛大展示,难能可贵的是,展览中很多意大利国宝级展品是第一次离开本国参与海外展览。
展览按不同主题被分成3个单元“爱与美”、“权与美”以及“家与美”,共计呈现来自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约70件稀世珍宝。展品大部分来自约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囊括了雕塑、马赛克、壁画、青铜器和玻璃制品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品,从不同方面再现了古罗马时期的璀璨文明。
展览通过独特的策展与设计,将穿越千年的罗马古迹安置于浦东美术馆这座现代建筑之中,让每位参观者都有机会感受超越时间的永恒体验,重新发现广阔无垠的绝美之地。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文物之美,还揭示了永恒的概念,并不断重塑着当今时代的审美观,具备明确的当代内涵。展览以“美”为线索,将神话故事与历史现实相结合,展现了“美”跨越国境、文化、语言等局限所传递的无限能量,以及它与人类之间永恒而深刻的关联。



  • 刘海粟美术馆

(2022年11月26日-2022年12月18日)
展览分别展出了海派艺术家张雷平、何曦的二十余幅(组)画作,每一幅作品均为艺术家今年创作的新作。双人双展厅,两个风格鲜明的艺术家,都选送颠覆自己以往代表性风格技法的最新作品,在美术馆形成了不约而同的“海礁”与“海浪”的艺术对话。

张雷平《礁滩》 纸本水墨
何曦《20220224》 绢本水墨
本着挖掘“海派”当代性代表艺术家,促进海派美术重新焕发活力,进而推动上海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目的,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策划了本系列展览,五年内以双人展的形式,每年遴选两位风格迥异的艺术家联袂呈现海派美术文脉的传统与当代成果,为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时代命题的实现路径添砖加瓦。
此系列展推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海派艺术家张雷平、何曦的最新创作。艺术家双人组合的作品呈现既有对比又有呼应,展示了他们在海派水墨艺术创作中的迭变新成果,以及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22年12月17日-2023年02月26日)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1”于2022年12月17日至2023年2月26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展览基于2021年卷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 ,对2021年整个一年中出现的中国当代艺术新现象与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梳理、阐述和展示。本届“年鉴展”将于北京、上海、厦门共同呈现。届时,展览策展人朱青生将与参展艺术家及批评家针对相关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林博彦《没想到这就是未来》 多频道录像

此展览是基于2021年2891个展览,通过广泛的调查、阅读和深入的研究,结合3850种文献,统计出111位(组)艺术家为代表,分为6个艺术家主题单元和8个文献主题单元来集中呈现中国当代艺术最新的整体发展。年鉴展全面展现《年鉴》调查研究的成果,介绍和展示这些杰出艺术家的成就。艺术家主题包括“媒介的可能”“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现实”“艺术与公共”“艺术在地性”“观念呈示”;文献主题包括“疫情时代的艺术市场转向”“当代艺术教育”“美术馆建设”“青年艺术与代际问题”“媒介的转场:网络艺术批评”“生态艺术”“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自组织”。本次“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1”展出原作的12位(组)艺术家是:程新皓、代占坤、丁世伟、李维伊、李勇政、梁绍基、林博彦、刘商英、刘雨佳、史莱姆引擎、王拓、张移北。

程新皓《莱茵河》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


  • 湖北美术馆

(2022年10月14日-2022年11月13日)

展览“@武汉2022·无去来处:陈琦”于2022年10月14日在湖北美术馆拉开帷幕。此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策展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任学术主持。展览展出陈琦作品80余件,涵盖其水印木刻的代表作及新作、水墨、装置、影像作品等。

此次展览,湖北美术馆还特别邀请艺术家陈琦本人为展览中不同创作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件(组)经典作品录制了原声解读,其希望通过线上的有声互动及视觉与听觉的多元感知,让观众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完成传统到当代的转换,又是如何通过“时间”这一符号表达自身文化观念的。

陈琦《巨川》 铜胎掐丝珐琅


  • 安徽省美术馆

(2022年12月08日开展)

潘玉良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出身贫寒却志存高远,以罕有的女艺术家身份成为融会中西画风、革新中国艺术的先驱。

展览跨越50多年时空,几乎涵盖潘玉良的整个艺术生涯。展览结合珍贵的历史文献及影像资料,以“自我凝望”“丹青不渝”“左岸风华”“无问西东”“他者凝视”五个板块展示近两百件展品,为观众呈现潘玉良在生活中的自强不息和在艺术中的不懈追求,展现其身在异乡心系故土、以作品回馈国人的爱国情怀。

该展览是对潘玉良整个艺术生涯的梳理展示。展览基于近年来潘玉良艺术研究成果,以美术作品和文献史料相互佐证,勾勒出1920年至1977年间潘玉良的艺术历程与日常生活。展览围绕着对个体的记录、讲述与构建进行叙事,从自述与他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等角度还原真实的、鲜活的艺术家潘玉良。透过对艺术史的重新梳理和对潘玉良的再认识,回望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的发展,籍此思考中西融合、借古开今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的重要现实意义,为当下的艺术创作带来启发。

展览为“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 頌艺术中心

(2022年10月29日-2022年12月08日)

「頌」艺术中心于2022年10月29日正式开馆,「頌」艺术中心开馆大展“頌之回响:追溯穿越时空的精神与美学”同时盛大开幕。

「頌艺术中心」是一家年轻的艺术机构,选址于北京艺术地标——798艺术区最黄金的位置,毗邻木木美术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和马刺画廊。创始人苏芒女士,力邀安邸100获奖人,著名建筑设计师Howard Jiho Kim操刀空间设计,以「现代且典雅」为美学调性,历经1年多研磨,为公众呈现出一个东方美学现代性的独特艺术空间。

「頌」艺术中心的开馆大展《頌之回响》,邀请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担任学术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先生担任总策展人、苏芒女士担纲出品人及策展总监、段少锋先生担任策展人,展览汇聚了2000年后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与798有着深厚关系的22位重要艺术家,本着“时代的回响,文化的再现”的策展理念,精心挑选出深具情感的作品,用作品讲述这20年来艺术与时代的共情。展览用3个部分讲述着东方性、时代性和仪式性,以独特的布展方式,再现了穿越时空的精神与美学。

  • LAFA文创中心展厅

(2022年12月20日-2023年01月10日)

该展览由鲁迅美术学院主办,将城市作为“开放的美术馆”,在“冬日梦想家”总主题下设置多个子主题,并在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举办系列展览及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数字文化,缩进艺术与生活距离。12月20日,以“超梦异质域”为主题的首场落地展览正式开启。

以开幕展之名,展览首先围绕于疫情所触发的对自我生存空间的思考。从疫情时代的开放到封闭,到后疫情时代的从私密回到公共,空间的流传不仅代表着物理意义上与外部世界的若即若离,更引发着心理空间中的异质之思。在法国哲学家福柯“异托邦”概念的启发下,展览以“超梦异质域”为题,将生活中种种真实又反常的异质空间通过数字媒介再现出来。

参展作品《星际飞船甲板上的独行者》 吴晓东

作为一种超越梦想、被有效实施了的乌托邦,异托邦是脱离现实又与现实相联系的空间。它既可能在社会现实的各种机制规划下产生,也可能由社会成员的思维想象投射而成,具有挑战统一性空间的特点。在福柯后现代解构式的理念里,在按部就班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中,其实总是存在着许多被自觉或不自觉规划出来的异质之域。似乎只要把这些小空间的存在指认出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能继续正常地进行下去。然而,这个所谓正常的、同质的大空间真的存在吗?

这一发问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该展览分为3个单元:“阈限空间”、“微观之眼”和“暂停之所”,共展出了26组数字影像作品。他们无视预制的现实生存结构,借用数字化技术对图像的处理,将想象中的世界进行了多手段实现。在与现实保持间隙距离的情况下,他们将以往不可见的事物可见,消解了异常与正常间二元对立的状态,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存空间。

参展作品《云泉毕至》 李名璨


上一期榜单回顾: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29

相关阅读:

20项指数全面采集!中博热搜榜评价体系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