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博服饰大展今登陆中华世纪坛 创新性策展呈现 “传统与现代”物联空间(多图)

博物馆头条讯:中国民族博物馆精心策划制作的《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我到新疆去——尚昌平摄影作品展》今天上午(2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隆重推出。这也是中华世纪坛艺术馆“2018传统文化季”推出的首个大展。

《传统@现代一一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展以创新性方式探究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反思关于时尚的精英主义话语,并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这对看似对立的概念在当代生活的复杂牵连与交错,揭示出传统是创造未来的无可回避的出发点的深刻主题。

中华世纪坛 大幅展览海报

首批观众在看展


展览通过150余套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各民族制作服装的原料器具以及传统服饰与现代时尚混搭的效果呈现,回望“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真实历史脉络,为观众展示出少数民族服饰之上至今尚未褪色的经典美学、跨越时代的传奇符码以及贯穿古今的审美法则。

其中,“时间”单元展示少数民族服饰语言所回答的人类终极哲学之问;

“空间”单元在“平面·立体”、“光·影”、“方寸·宇宙”等命题中,呈现出古今未变的服饰审美法则;

“工艺”单元则以现代性服饰工业对于传统工艺的念念不忘与不断回归,揭示出传统依然活着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实;

“交错”单元则让观众直接看见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交融如何天衣无缝地发生,并由此呈现出传统在当代生活中所潜藏的种种神奇可能。

策展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为观众介绍策展意图

执行策展人之一罗攀 在现场导览

展览首展于2016年11月在北方民族大学推出,本次登台首都是展开全国巡展的重要一站。据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介绍:展览之名《传统@现代》,其中@表示链接与定位,表达展览用“传统”互联“现代”、用“现代”点击“传统”的历史穿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完成一场互读,这是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文化课题。当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时代终于到来,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一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美学融通与精神互联这是我们精心策划和制作这个展览的初心。”

执行策展人之一吴洁 与宋向光教授交流

作为展览主办方,中国民族博物馆认为: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正在成为当今时代的焦点话题,同时也成为当代博物馆展览展示的重要主题;而此类主题的创新性展示之道,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

为此,中国民族博物馆在展览揭幕当日邀请著名博物馆学学者、业界代表、优秀设计师,举办了“传统与现代一一博物馆创新性展示之道”研讨会,以《传统@现代一一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为案例,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创新性展示的诸种可能。

“传统与现代一一博物馆创新性展示之道”研讨会图1

“传统与现代一一博物馆创新性展示之道”研讨会图2


部分专家发言摘要:

北京大学教授宋向光:传统民族服饰运用新颖的展示形式,在视觉上令人耳目一新,策展团队做了很深厚的学术研究,这个展览是对“博物馆创新性展示之道”的有益探索。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兵武:民族服饰文物像时装展一样来展示,背后的文化不但没有忽略,反而更加强调。博物馆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才能办出很好的展览,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原副馆长杨源:这个展览的展品非常好,每一个展品都是经典,展览设计突破了常规的民族服饰展览形式。可融入民族服饰品牌进行创新性展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472sg71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展厅现场:


《传统@现代——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

  展览序厅的“时间的颜色”装置,将三面纱网垂浸于还原染料池形态的水池之中,使之随着展期时间的推进,让观众目睹色料慢慢向上渗染的过程。贯穿展场顶层的圆形组成一条长带,取意于裕固族妇女背饰“头面”上象征英雄祖先脊柱的传说。“缝制·时间”装置悬挂了24条颜色由浅入深的染布,它们分别在二十四节气当天浸入相同的蓝靛中,却因气候、温度不同而形成了随时节由冷渐暖而发生的色彩渐变;此装置的中央悬挂着的一套彝族女服,其裙摆共有365根垂条,由彝族女子每天缝制一条而成,这表明了民族服饰制作与天时节令相对应的传统意识。


用一个展览让你相信——我们并未逃出传统的掌心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 郑茜


(滑动文字查看)

“传统@现代”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展览?

因为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在中国纠缠了整整一百多年。自从鸦片战争把中国历史车轮拖入近代,在西方坚船利炮轰击下失去自我尊严的中国人,开始怀疑自身的传统,并逐渐建立起传统作为现代发展障碍的认知观念。整个20世纪,中国人都在试图丢掉传统。

但21世纪来临,传统并未如预言那样消亡。相反,传统依然活着,并重返历史舞台。今天,我们发现自己对传统仍念念不忘以至不断回归,以至于将它作为创造和创新的灵感与资源。

所以,我们要用一个展览,来回答整整回荡了一个世纪的文化母题,并让你看见:我们的确仍未逃出传统的掌心。


@——链接与定位的意味

用“传统”互联“现代”?抑或用“现代”点击“传统”?

对!这是一个让传统伸出一只手来,向现代轻轻打个招呼的展览。链接与定位,意味着历史的一个穿越之姿。

而我们选择少数民族服饰充当这场穿越的主角。

这是因为,在少数民族服饰之上,你至今仍能看到一些让人啧啧称奇的经典美学,发现一些跨越了时代的传奇符码,领悟一些贯穿了古今的不灭原则。

进而,你能在这场穿越之中,发现传统与现代的藕断丝连:传统构成了现代生活内在价值的必要来源。

事实上,我们一直走在传统为我们提供生命养素的大地上;只不过,我们走得越来越快,以至于有可能忘记了初心与来路。

所以,我们用这样一个展览,让你看到一个真相:如果你要创造未来,那么请相信——传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出发点。


Old is New !

所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完成一场互读,终究不可回避。

当一个文化自信的时代终于到来,每个人都需要完成一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美学融通与精神互联,并在“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彻底坍塌之景中,理解传统在当代的种种可能。

我们用这场展览,呈现这种神奇的可能,并让你看见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交融,如何天衣无缝地发生。

这正是我们策划并制作这场展览的初心——在一场现代的还乡之旅中,让你领悟一个历史真谛:Old is New。

以聚落式排布为平面摄影构筑立体感空间

《我到新疆去一—尚昌平摄影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展

同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策划,《我到新疆去一一尚昌平摄影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展。展览以著名人文地理摄影师尚昌平所拍摄的新疆和田地区摄影作品为主要内容,展现了和田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光与人文景观,同时展现了摄影师与新疆深厚的情感联结。


尚昌平自1992年开始行走生涯,70余次进出新疆,三次考察古丝绸之路,拍摄图片十万余幅。她把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当亲人,把新疆当故乡,把在新疆行走的每一步都变成了牢固的情感铆钉。尚昌平的摄影作品启迪人们将个体间的情感联结熔铸为民族关系、升华为民族团结的可能。


展厅现场:


《我到新疆去——尚昌平摄影作品展》

  展览根据海拔高度划分为高山、中山、绿洲和沙漠四个区域,十数组人物故事以及“食味”、“音悦”、“造物”“今扉昔比”、“汲泽成荫”五组专题,创新性地以聚落式排布形式为平面性摄影作品构筑出富于立体感的空间氛围,展示出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大美新疆形象,为观众解读新疆民族交往、人情交融、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视角。


 

Tips:上述两个展览分别将于3月5日结束。

(上文完,图片由博物馆头条现场拍摄)


推荐阅读: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中文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附中文海报)

100个博物馆头条 记录2017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热点(珍藏版)

国家文物局今公布40项2018年工作要点 涉博物馆领域至少16项

快餐巨头+博物馆行销国宝主题 ,能在整个店里和全家桶上欣赏古典艺术,KFC这回玩大了!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确定  2500年古水镇扬州第一湾“茱萸湾”迎来“湾头新生”

国内最大区级博物馆今对公众开放 四大新展讲述在地及全球人文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