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东莞惠州全域“入圈”

幸福福田 2024-04-15

12月20日备受关注的《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在广东省政府网站全文发布10章超3.6万字的详细规划描绘了深圳都市圈的未来蓝图和详细目标标志着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 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浏览《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完整版
根据规划,深圳都市圈以深圳市为中心,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内部人员往来密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路网密度全国领先,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详细部署了深圳都市圈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并着重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协作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七个侧面对深圳都市圈的未来发展划定方向。


01




一主两副一极四轴





一直以来,深圳都市圈的地理范围,备受关注。
此次《规划》的发布正式明确,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在规划指导下,包括区域定位、产业分工、资源协同等许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规划》明确提出了深圳都市圈 “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

加快构建以深圳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为副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为增长极的“一主两副一极”功能区;

推动形成由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为支撑的“四轴”区域空间发展体系。


深圳主中心: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强化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为骨架,高效衔接国际国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水平,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东莞副中心: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


惠州副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清洁能源中心,推进大亚湾经开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高水平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02




创新驱动、产业协作





创新驱动、产业协作,可以说是深圳都市圈规划的一大亮点。


譬如,在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方面,《规划》从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三大领域,花了不少的笔墨谋篇布局。
总的来看,围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此次规划建设深圳都市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深圳、东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圳都市圈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深圳核心引擎功能和超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推动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促进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联动惠州等地建设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有利于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探索经验。深圳都市圈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立区域产业、职能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有利于环珠三角地区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融入珠三角,为特区带动老区、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道路作出探索和试验。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圳都市圈有利于推动各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开放新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

03




民生关切




《规划》还提及了许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举措。
譬如,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提出鼓励各轨道运营主体试行联网售票一网通、轨道交通“一卡通”;推进惠州机场改扩建;规划建设汕尾机场;加快推动深莞惠三市跨界道路的规划衔接,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规划建设等等。
在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方面,提出在临深区域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支持深圳高水平医院与东莞、惠州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支持在东莞、惠州临深片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沿轨道交通建设大型安居社区;探索推进工伤、养老、失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或归集使用等等。

五大都市圈规划

有何深意?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

艾学峰

进行了权威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视察广东期间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总书记今年视察广东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省城镇化虽然总体进入成熟稳定阶段,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动能亟须进一步提升。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我省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合力,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首先,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都市圈是人才等创新要素最为密集的地区,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集聚地,也是先进技术的发源地和应用场。2022年,我省五大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93.6%。推进五大都市圈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进一步提振都市圈经济,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增长极。
其次,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参与构建强大国内市场的有效手段都市圈是城镇化空间中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消费群体总量大、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是各类新消费的策源地,是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省五大都市圈常住人口达1.08亿,占全省比重85.41%,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90%。培育五大都市圈,可以缩小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差距,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承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而激发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构建强大国内市场作出广东贡献。
再次,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当前,我省城镇化既面临着广深等超大特大城市过度聚集、发展空间不足等挑战,也存在中小城市动能不足和服务缺位等问题。加快五大都市圈建设,推动大中小城市有效均衡协同发展,有力促进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效提升我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宜居度。
最后,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是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都市圈的本质是高度融合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我省五大都市圈内农村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受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通过在都市圈内完善城乡融合空间形态、搭建城乡融合发展平台、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五大都市圈率先实现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有利于发挥珠三角核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沿海经济带加快建设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主战场,促进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发展。





- END -


编辑 | 莫香军

校对 | 郑芳、魏鼎、王建交审校 | 兰永久、董芳君监制 | 余治国信息来源 | 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

❶ 事关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又有新突破→‍

❷ 福田又又又获一等奖🥇

❸ 深圳调整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明年1月1日起施行

❹ 这里是,华强北!|我们的街“道”

❺ 这大冷天的,深圳人跑向这个地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