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味习总书记的文学情缘……

2016-10-15 潮仙 法之剑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3日晚,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长莎拉·丹纽尔宣布,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摘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此番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灵魂的歌者,充分说明了灵魂的声音乃是文学的生命所在。

 

同时,也说明了文学的魅力与价值,在于人们对生命意志的解读,对灵魂声音的聆听以及对人性真理的探寻。

 

今天,10月1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的日子。在那次座谈会上,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吹响了推动文学繁荣,促进文艺发展的号角。

 

此刻,让我们一起重温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他的心路历程,感受他的思想力量,体味他那一份感人至深的文学情缘。

 

高尔基说过,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的确,通过习总书记开阔高远的视野,生动透彻的语言,我们将会领悟文学的魅力与价值,提升人生的目标与境界。

 

因为《岳飞传》岳母刺母的故事,把精忠报国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为《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文学经典,懂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

 

在“三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感知智慧的思想与坚韧的意志,从而坚定前进的步伐;从许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得到鼓舞与激励,从而从容面对风雨坎坷。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谁是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战争,是为了和平;《复活》,何为复活?做灵魂的扫除走上了精神的“复活”。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世界如何恢复平静?通过时代的变革和人性的淘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是呵,未来的人生怎么办?忍耐、牺牲、奋斗!

 

歌德的《浮士德》,体现了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展现了人类伟大坚强的精神风貌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一种奋斗的人生观,我们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而雨果的《悲惨世界》是平民百姓在黑暗社会里挣扎奋斗、升华的史诗;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则是反映现实社会,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

 

一部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有着爆发性的震撼力量和感召作用,也就是所谓:文以载道。

 

红学家冯老(冯其庸)对曹雪芹身世的求证,表现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作家王愿坚,柳青扎根于民,深入生活的作风,体现出文学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还有,作家叶辛在知青文学中展现出的真实人性与生活原态,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思索。

 

尤其是作家贾大山,他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忧国忧民,无私奉献的精怀,让人感佩,叫人景仰!

 

都说,走进文学,就是与许多伟大的灵魂对话。文学,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还有,恢宏的中国风格,博大的中国气派。

 

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感知“边关冷月”的苍凉和肃穆,歌颂革命军人的刚强与奉献;从李雪健《用角色和观众交流》的发言,体会焦裕禄与杨善洲这两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学习他们摒弃个人私利,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与价值——尊重生命的意志,关注灵魂的声音,追寻人性的真理,获得精神的共享。同时,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所有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期待与警醒!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关注上方蓝字“法之剑”

     经授权,庄志明律师(微信号lmz8848)提醒,本文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