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谢地 张广辉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1-10

2019年6月29—30日,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召开,会议围绕“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等主题展开讨论。

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教授认为,2019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发展的重要时点。一是马克思经济学传入中国120周年。1899年《大同学》的翻译出版意味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正式传入中国,《大同学》的前四章发表在杂志上被学术界所关注。自此之后,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逐渐被了解和接受。二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发表160周年。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致力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有效避免盲人摸象式的错误。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70周年。1949—1955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从1956年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探索。当前我们正在建立和发展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站起来、富起来相比,强起来的过程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要求我们做好准备,以迎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问题,丁堡骏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颜鹏飞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邱海平认为,要明确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任务、全面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总结过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经验教训。黄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任务是认识中国现代化的性质、目的和原因。于金富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国情,适应时代特征,继续推动理论创新,着力构建科学化与中国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李家祥认为,应该从研究对象、研究功能、研究架构角度,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方面,宁阳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满城等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一定会通过宏观层面所构筑的纵向国民经济布局,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成本下降及长期的创新提供微观基础,进而降低我国的整体国民经济运行成本,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创新。孙世强等认为,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又会衍生多少负效应,怎样科学实施等问题,有必要再审慎思考。军民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表征之一,谢地认为,回顾党的军民融合演进过程和实践发展,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强军梦的衔接路径,努力在军民融合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理论之魂,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从理论构建角度看,陈祥敏等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内容、新成果、新形态。张志元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的辩证统一。纪志耿等认为,辩证思维是这一思想的重要方法论源泉。从研究内容上看,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立胜等认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崔朝栋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系列重要论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精准扶贫脱贫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萍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论和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唐剑认为,人民群众是贫困治理的基石和源泉,而改革创新是贫困治理的长效保障。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陈玉和提出,19世纪末至今,西方学者沿着价格理论与价值理论是否存在逻辑矛盾、“转形问题”能否求解、劳动价值论是否必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等脉络对劳动价值论展开争论。谢富胜等提出,尼尔·史密斯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地理学的资本周期运动、空间一体化与尺度推移等范畴,提出了实现平衡发展的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为研究当代社会空间问题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分析框架和新的理论解释。张嘉昕等认为,法国调节学派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细化马克思相关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对国外马克思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精彩推荐

谢伏瞻:论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与全球治理变革方向

培育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大师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

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拟立项项目公示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岩   排版编辑:刘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