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机器人跨界写诗,这13位跨界媒体人这样点评

2017-08-29 大家谈 传媒大观察


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


小冰


小冰河水上滑过一对对盾牌和长矛

她不再相信这是人们的天堂

眼看着太阳落了下去

这时候不必再有爱的诗句

全世界就在那里

早已拉下了离别的帷幕


生命的颜色


你双颊上的道理

是人们的爱情

撒向天空的一个星

变幻出生命的颜色

我跟着人们跳跃的心

太阳也不必再为我迟疑

记录着生命的凭证

像飞在天空没有羁绊的云


冰雪后的水


那霜雪铺展出的道路

是你的声音啊

雪花中的一点颜色

是开启我生命的象征

我的心儿像冰雪后的水

一滴一滴翻到最后

给我生命的上帝

把它吹到缥缈的长空



8月19日出版的《华西都市报》,在副刊“宽窄巷”刊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三首现代诗,观媒君注意到,这可能是报纸首次刊发由机器人创作的诗歌

  

小冰不仅是首次在《华西都市报》上发表诗歌作品,还在该报副刊的“浣花溪”版面开设了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诗歌作品。

  

小冰2014年出生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当天的开栏语中幽默地介绍道,她不仅是一个可以聊天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一个会写诗的温柔浪漫软妹子。

 

观媒君了解到,其实小冰写诗已经“小有成就”。今年5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了小冰的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窗》,一时间引起轰动。诗集出版后约20天,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学术沙龙上,还有法律学者专门探讨小冰“诗”的著作权问题。

 

小冰的诗登上报纸的第一时间,观媒君曾对话《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赵晓梦,揭秘小冰的诗见报背后的故事。

 

近日,观媒君密集对话多位传媒学界、业界专家学者以及传媒行业人士,请他们点评小冰的诗以及小冰写诗这一热门话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

小冰的诗是言语圣殿上闪耀的霓虹灯


诗,是言语的圣殿。小冰的诗,是这殿上闪耀的霓虹灯,以电、光为媒,装点暗夜的单调。言词的流转,穿越心灵的火线,宛如童话里的呓语。

 

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

期待人工智能在新闻故事写作方面取得突破

 

小冰写诗说明进入到“深度学习”阶段后,人工智能在更复杂文本处理和生成方面有了新应用。期待人工智能在新闻故事写作方面,也能取得更大的突破性应用。

 

北京时间联席总裁陈朝华:

小冰的作品离真正的好诗还有很大距离

 

必须承认,一般人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


就此而言,我不排斥小冰的诗,甚至觉得她比一些学养不深、想象力不足、生命体验不多的诗歌作者写得好。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多年前诗人韩东甚至说“诗到语言为止”,无论状物抒情言志,无论意境营造意蕴阐述,诗都必须找到最简练精当的语言。而机器学习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让小冰能迅速汲取她所学经典诗歌中的“养分”,并通过数据运算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意象群”及“表达范式”,这样的诗,她一天可以生产几百首吧,一定有一些句子让人觉得很奇崛很清新很有想象力,但从整体上看,几百首其实是同一首,或者说是相同的几个类型吧。


小冰写的东西,作为一种形式意义上的诗,是成立的。但也就徒有其形吧,离真正的好诗,还有很大的距离。也许某一天,机器不仅有了思维,还有了情感,懂得悲天悯人,知道何谓痛感何谓愉悦,可能就会写出真正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好诗。


目前,不妨把小冰的作品当成比较笨拙、机械的另一种“翻译诗”好了。我们这一代诗人,开阔眼界,都是从很多翻译过来的诗歌开始的。小冰的诗,就当是我们对机器世界的另一种开眼好了。

 

新浪网新闻总编辑孟波:

小冰让诗歌创作地走入寻常巷陌


小冰的诗歌,病句随处可见,意境经常闪断,但偶有惊人之语,总之令人忍俊不禁。但这种笑,不是嘲笑,而是你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所发出的微笑。这种笑,有着某种理解,有着某种鼓励。


我相信,以小冰为代表的机器人可以取代李世石和柯洁,但可能永远无法取代顾城和海子。情感和灵感或许是唯一不可以复制的所在,或许是小冰最大的短板。但我也相信,小冰已经并将继续让诗歌创作门槛大大地降低,让诗歌创作变得不再神秘,真正地走入寻常巷陌。


但我也很迷惑,这对诗歌而言,究竟是一种解构,还是一种复兴?或许,诗歌应该让小冰走开?凯撒的归凯撒,小冰的归小冰?但阳春白雪,宁有种乎?作为IT人,我乐见其试,更乐见其成。


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吴晨光:

机器人写诗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诗咏物、诗抒情、诗言志,诗有境界。但机器人,什么都没有。所以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华商网总编辑毕诗成:

人类在人工智能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小冰的诗写得怎么样?诗歌界算中等偏上水平吧。但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围棋上咱输给机器了,只能咬牙认着;这诗写得有没有“人味儿”,你服不服,可得掰扯一段时间呢。

 

看到小冰的诗的时候,我正在看湖南卫视的一档《我是未来》节目,正在为未来科技的无限发展可能惊叹不已。有人说,未来科技有两条主要发展途径——智能机器人和生物科技。今天微软小冰能够写诗,无论写得是否精妙,至少代表人类在人工智能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前两天刚看完HBO新推出的一部科幻电视剧《西部世界》,讲述的也是人工智能问题,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和不断重组,智能机器人甚至会产生意识,从而完全成为人类。至于微软小冰会不会实现或代表这一发展趋向,尚不得而知,但至少有这种可能,我们很多人纠结的其实就是这种可能。

 

回到诗歌,我纳闷的是现当代诗坛到底怎么了?没见过哪位诗人的诗让人念念不忘,广为流传,偶尔荣登新闻版图的就是脑瘫诗人、机器诗人,诗歌成了极少数人自娱自乐的舞台,所写的文字组合怪异,不知所云,完全打动不了人们的内心。从文学历史来看,一门艺术如果过度孤芳自赏,一定会被历史抛弃;机器人取代了人创作诗歌,也就没什么大不了。比如若不告诉你这诗是小冰写的,你真的看得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所以,要呼唤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的诗歌!

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

人工智能写作可以满足很多用户的需求


因为不了解现代诗,所以,对这首诗能多大程度满足诗歌爱好者的需求,我无法给出答案。但可以给出答案的是,人工智能写作,肯定可以满足很多用户的需求。今日头条研发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快速写出赛事战报,我本人是体育迷,亲眼见证它从“一眼就可以看破”,到已经能让体育迷在其文章下评论区“愉快的聊天”的不断进阶。某种程度,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摆脱低创造力劳动,向高创造力劳动进阶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刀耕火种,现代人则研究人工智能,这本身就是一个例证。在资讯领域,人工智能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鞠靖:

小冰只有和行业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之前小冰在《钱江晚报》开过专栏,小冰进入传统媒体平台更多是一种技术普及,长远看,为媒体提供通用技术平台可能是微软的目标。其实做机器人写稿的公司有不少,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多数开发写稿机器人的都不是媒体。媒体现在还是技术的展示者、被动接受者,而不是技术的主宰者。另一方面,小冰的发展也离不开媒体数据的支持,只有和行业结合,小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杂志记者谢伯康:

小冰的诗歌无法评估文学价值


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在类的文学作品,不管怎么样都包含着作者独立的思想,所谓缺什么向往什么写什么,就是这个道理。小冰的诗歌就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不算好也不算平庸,但看不出灵魂,无法评估文学价值。

 

观媒村30后代表、资深媒体人张永农:

小冰“诗”充其量只可归入“朦胧诗”

 

被称作“智能机器人”的“小冰”在《华西都市报》“宽窄巷”上开了个专栏“小冰的诗”,还发表了《全世界都在那里(外二首)》,我拜读再三,仍不知其写的是啥东西。

 

小冰写的“诗”,充其量只可归入前些年流行的“朦胧诗”,即不为人们体会出“所以然”的“瞎编”,如有一首朦胧诗《猫》:我家的猫,喵喵喵!

 

我认为,《华西都市报》此举可能是为了追求时髦,也可能是为了挽救报纸日益没落的现实,而寻求出来的“新招”吧!

 

观媒村70后代表、资深编辑华明:

机器人写诗就是图个新鲜

 

关于机器人我了解的不多,印象深刻的有下围棋的阿尔法狗,打败了好几个围棋界大佬,当时确实赚足了眼球。现在机器人都会写新闻消息稿和诗了,但我很少关注。

 

阿尔法狗下围棋,那是数学套路,是排列组合的设置,在人类预设之后,机器人自己还可以优化。下围棋打败人类的机器人,是它有真本事。

 

机器人写新闻消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是数字替换。记得还有个机器人,会写经济新闻,和地震时的写稿机器人一样,替换数字。至于机器人写诗,我觉得就是图个新鲜,新鲜劲过去了,该干嘛还是得干嘛。

 

记得南都有个数据栏目,有一期非常精彩。编辑将唐诗宋词中的词语进行了统计,从上往下将每个词的使用频率拍出来,然后从高往低标出序号,用你的手机号就可以写出一首诗,用生日也能写出一首诗,而且非常雅致。这个小冰的诗,我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程序,但无外乎是另一种排列,仅此而已。

 

最后说一下,如果机器人都能写诗,诗歌是文体中难度最大的——何不让这个机器人写一篇海底捞事件的新闻分析?要知道,诗歌比评论难写!他要是真能写出来,那诗人们基本可以去扫厕所了。

 

观媒村80后代表、网站编辑罗景辉:

小冰写诗不会对诗歌文化造成冲击


其实我关注小冰很久了,至于写诗嘛,只是它技术上的演进而已,只是觉得好玩,不会对诗歌文化造成冲击,有些技术源于情怀,但无法取代情怀,而诗歌则是根植于情怀的。所以,不必担忧,权当一乐。

 

观媒村90后代表、学子胡跃华:

好的诗歌应该是融合感情灵魂自然发散


诗歌是语言与现实关系的揭示,是记录,是洞见,但是认真读完机器人写的诗并没有产生强大共鸣,跳跃性有点大,有点散乱。好的诗歌不只是一个句子,也不是几个组合的好的句子,应该是融合了诗人感情灵魂的自然发散,也许机器人小冰的诗歌引起的强大反响就在于唤醒了国人的诗意,并且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内容生产能力。机器人都可以写诗了,当下的我们是否也能在某一时刻写下诗歌。©


本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南方日报发声反侵权

记者卧底暗访有多难

机器人开专栏写诗了

三家党报头版大动向

鞍报试水自媒体市场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