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化研究丛书:《新编中国文化史》《<论语>翻译与阐释》

思飞君 思飞学术 2021-03-17
中国文化研究丛书(精装)

    饮  酒                                   Drinking

结庐在人境, I set my cottage in the world of men,

而无车马喧。 Away from the hubbub of horses and carriages,

问君何能尔? Being asked how it could be thus, I reply,

心远地自偏。 “My heart stays apart, so secluded must be the spot.”

采菊东篱下, In plucking chrysanthemums beneath the east hedge,

悠然见南山。 I vacantly see the southern mountains afar;

山气日夕佳, The mountain aura hovereth fair morn and eve,

飞鸟相与还。 The birds fly from and back to their nests early and late.

此中有真意, There is the pith of truth in all this sight;

欲辨已忘言。 When I am about to say how, I forget my words.

(tr. by Sun Dayu 1997: 76—77)

(选自郭尚兴 《新编中国文化史》p.244)


新编中国文化史

Description

图书简介

本书用英文撰写,分为“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四大板块,以历史进程为经,以主要人物、流派、事件、文学作品等为纬,系统介绍了中国文化的渊源和精髓,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给予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向读者生动展现出从上古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全貌。

全书内容详实,阐释深入,特色鲜明,对于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也具有一定影响。


About the Author

作者简介

郭尚兴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方向学科带头人、河南大学名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英汉对比研究学会中国典籍外译研究分会副会长、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主讲之一。长期从事翻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中国哲学典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研究。


Features

本书特点

取精用弘的编史原则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板块,尤以“哲学与宗教”最为深入。“哲学与宗教”是其他文化领域的基础,比如文学和艺术。

作者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中国哲学和宗教的发展史,既包括对儒、道、墨、法、阴阳等各家的思想精髓、代表人物和重要典籍的分析,也包括对不同历史时期哲学家、思想家的主要理论的介绍,还包括对佛教、道教思想的阐释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论述,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学”板块对主要的文学形式如神话、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作了方方面面的介绍;“艺术”板块涉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古典园林等内容,作者还在附录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以飨读者;“科技”板块介绍四大发明、中药、针灸、气功和制陶术,并对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进行了反思。



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全书内容丰富,但对待文化的态度一以贯之,即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作者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组成部分加以褒扬,对其不足之处也予以客观分析。

比如在对儒家思想进行描述时,作者充分肯定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和其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儒家思想在清朝末年日渐衰微的原因进行探讨。


...

When the national people, the intellectual elite in particular, thought that Confucianism interpreted by the Song, Ming and Qing Neo-Confucianists could only lead China to even worse backwardness and was unable to cope with the powerful fleet and weapons of the Western powers, and that the national dignity suffered gross violation, it was natural for them to adopt a skeptical approach towards Confucianism and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absorb the Western learning in both politic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would surely result in the decline of Confucianism, though the defects were not the fundamental causes for China’s conditions of that period.

One point, however, must be made clear that the decline does not mean that Confucianism has no merits at all.

(选自郭尚兴《新编中国文化史》p.175)


《论语》翻译与阐释

Description

图书简介

《论语》作为一部智慧宝典因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一直占有崇高地位。本书作者在翻译《论语》过程中,充分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同时突破传统的翻译模式,准确传达了原文的丰富寓意,并将《论语》思想与西方先哲思想进行对比和分析,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中国译者在翻译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西方人如何才能理解东方人?”相信本书问世后必定会在中西方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About the Author

作者简介

史志康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莎士比亚研究、美国诗歌研究、英汉—汉英翻译。


Features

本书特点

面向海外读者,方便欧美读者


在进行中西文化比照前,史译本一方面采用《论语》其他英译本常用的术语,如“子曰”(the Master says)、“君子”(a superior man, a gentleman)、“ 仁 ”(benevolence, kind heart)、“礼”(rituals)、“道”(the Way, Dao)、“学”(learning)与“ 和”(harmony)等,让一些英美等国接触过或没接触过英译本《论语》的读者都有点初步印象,碰到其他英译本也会有所认识。他们对史译本就不会太陌生,因为英译本中的术语是相通的。另一方面,史译本在“前言”里概括地指出:“ 在儒学的椟柜里,我觉得藏有十一颗珍珠,即仁、道、德、义、礼、智、信、中庸、学、习与和”,并且强调“‘仁’可看作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论语》一书的中心思想。

什么是“仁”呢?“前言”指出:“仁” 含有爱、仁心、善意、宽厚、慷慨、良知等意思。纲举目张,指明了《论语》的重点,就帮英文读者把握了方向,理解全书的要领。


译文语言简洁、平易、流畅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杰作。言简意赅,隽永含蓄。孔子与弟子们侃侃而谈,亲切动人,富有启发性、论辩性和可读性。许多精辟的言论至今仍被海内外读者当成至理名言,力求达到心灵的升华和生命价值的超越。

史译本很好地对应了《论语》的语言风格。它采用了多种表达方法,时而采用口语体对话模式,简洁有力,深刻达意;时而运用对仗、重复、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段,凸显译文的直率、委婉、凝重和深邃,使孔子师徒问答铿锵动人, 含意深远,令人耳目一新,永志不忘。比如:


子曰:“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史译本:The Master says, “In vain, in vain. I have made futile efforts for long to see a man who can see his own weak points and practice self-criticism.”


有趣的是:史译本强调“尽可能采用现在时来翻译《论语》,这是有意为之。因为使用现在时有助于使孔子的言论恒久流传,而过去时可能令人误以为他的声音已逝去往昔”。由此可见,史教授在译《论语》时是何等精心思考,匠心独运!


“借帆出海”的“欣赏与评说”


史译本在“欣赏与评说”中将《论语》的思想观点与欧美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批评家的重要看法进行比对和参照,“借帆出海”,让中西文化磨合,增进英语读者对《论语》的理解和接受。这成了史译本的一大特色。

注释往往是一部译作的组成部分。史译本用“欣赏与评说”代替了注释,将通常的简注和译注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有时点明了时代背景,有时推介了人物身份,有时简述术语的来源,联系欧美名家的名言,引导读者欣赏《论语》闪光的思想、深邃的洞见、敏锐的观察和优美的语言。评说的内容丰富多彩,大大拓宽了读者们的视野。

······

在众多引用的欧美名人名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莎士比亚的剧作、培根的散文和罗素的作品。莎士比亚的名剧包括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爱的徒劳》、历史剧《亨利第四》以及十四行诗。这充分反映了译者渊博的莎学知识,不愧是位莎士比亚专家。他的确完全发挥了这个难得的优势,为《论语》的 “欣赏和评说” 提供了精彩的呼应。

(选自杨仁敬为《<论语>翻译与阐释》所作序)

END

(长按扫码,购买图书)

(如遇扫码困难,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页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修订版)

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简介

文化丨中国文化的西传与接受

翻译研究丨傅雷毕生的翻译活动

翻译研究丨我国第一套莎士比亚全集是如何诞生的

翻译研究的学科间性概述

文学语言与文学翻译(深度好文)

翻译理论标准、原则、规则等的建构问题

新书介绍丨《中国翻译家研究》(三卷本)出版啦!

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之起源(上)

翻译活动和翻译理论之起源(下)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思飞学术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购买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