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策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指引A股投资?——A股投资策略周报(0305)

张夏团队 招商策略研究 2023-03-08

政府工作报告基本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延续,从一些增量信息来看,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确认了2023年经济温和复苏的预期,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政策基调新增“连续性针对性”,在此情况下,A股大幅提升估值空间有限,企业盈利增速回升的弹性有限,支持A股演绎“结构牛”的特征,要更加重视产业趋势和政策趋势带来的细分赛道及行业投资机会。

核心观点


【观策·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指引A股投资? 1)经济增长目标5%左右是此前市场预期的下限水平,弱化强复苏预期,而今年更大概率是温和复苏。在此背景下,顺周期板块的催化或有所减弱,企业盈利增速回升的弹性有限,支持A股演绎“结构牛”的特征。2)政策基调新增“连续性针对性”,货币政策延续精准有力的定调,结合央行近期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短期回归常态,预计全年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难有更进一步宽松,A股大幅提估值的空间较为有限。3)结构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关键词带来的投资机会,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自主可控、国产替代领域;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软件开发,自动化领域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新能源新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新型能源体系涉及的绿电、新能源新技术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的央企国企等。


【复盘·内观】本周A股市场指数多数上涨,主要原因在于,1)2月PMI超预期,带动顺周期走强 ;2)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带动中字头及国企改革板块;3)ChatGPT、数字中国等交易继续活跃;4)创业板指等受到新能源和生物医药走弱影响,主要因素在于风格轮动。


【中观·景气】2月份部分液晶板价格月环比上涨,PMI指数超预期。2月份部分液晶板价格月环比上涨,1月LCD出货量月同比、环比均下行。1月北美PCB出货量、订单量同比继续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出货额同比转负,也是继2021年1月份以来首次转负。1月挖掘机销量同比跌幅扩大。2月份我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2.6%,较1月份提升2.5个百分点,持续回升;国际制造业指数水平相对低迷。


【资金·众寡】北上两融净流入,ETF净申购。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入66.2亿元;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47.1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146.3亿份,较前期上升86.9亿份;ETF净申购,对应净流入69.5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电子、公用事业、银行等;融资资金净买入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等;信息技术ETF申购较多,军工ETF赎回较多。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缩小,计划减持规模下降。


【主题·风向】本周产业观察——从特斯拉投资者日看新产业趋势,关注人形机器人和储能。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多元化应用场景,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边际变化。储能:聚焦可持续发展,储能不可或缺,预计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化学储能将成为使用最多的储能手段。


【数据·估值】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较上周上涨,PE(TTM)为14.5,较上周上涨0.3,处于2010年以来估值水平的37.2%分位数。板块估值涨跌互现,其中,计算机、通信、社会服务板块上涨较多,电力设备板块下跌较多。


【风险提示】美联储政策收紧超预期;国内经济不及预期。


01

观策·论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指引A股投资?


过去几个月,市场在春节演绎疫情缓解消费复苏、经济预期改善,上证50和类消费占优;而春节前开始,风格开始明显转换,中小成长,中证1000相对占优,在业绩真空期、内资开始回归的环境下,偏主题投资,中小风格崛起。近一段时间,市场轮动开始提速,近期市场的开始围绕数字经济和央企改革等主题。

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描述未来两年是上行周期,今年将会呈现“N”型上行趋势,我们2月底发布的三月报告《疾风劲草,先抑后扬》中提到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当前A股继续保持上行趋势。虽然,我们当前市场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将进一步升温,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强势,外资流出有一定压力。同时,中美关系的波动也可能对市场情绪造成不小的影响。但是,从近期各项经济数据情况来看,中国经济仍在加速恢复中。3月份的经济数据有望在1~2月份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为A股提供关键支撑因素。3月4日开始进入两会时间,两会以及之后的政策预期有更加明确的期待。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两会和政府施政方向的进展,以把握稳增长和科技自强、安全发展两条政策主线。风格方面,2月中小风格明显占优,进入三月后,由于风险因素和经济复苏预期交织,政策驱动和业绩改善并行,风格将会阶段性回归均衡。但是,今年在新产业趋势挖掘增长前景明确的中小成长标的的主要思路不会发生变化

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本次两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也是二十大之后布局新征程上重大战略任务的重要会议,对于A股来说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经济发展的建议目标符合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这个目标基本落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2023年中国将会回到合理的增长区间,奠定2023年温和复苏的总基调。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产业趋势带来的细分赛道和政策趋势带来的细分行业投资机会,今年是一个产业趋势投资和政策主题投资的大年。

第二, 接下来会议议程会决定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本次两会后,随着新一届政府领导的上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以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的政府各项工作有望全面展开,政策力度有望逐渐加大。从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关键词来看,我们需要注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关键词带来的投资机会,

▶ “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涉及领域: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等。

▶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领域:软件开发,自动化等;

▶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涉及领域:传媒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

▶ 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提到了“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涉及领域:新能源新技术、人工智能、医药等;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涉及领域:绿电、新能源新技术等;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涉及领域:央企等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各部门后续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安排,资本市场能够支持实体经济的相关方向的投资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如下。


⚫ 政府工作报告分析


⚑  经济环境: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


对于经济环境的描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概括来说,目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较大,如通胀、全球经济放缓、外部打压等;国内经济增长需求不足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这就与后文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相呼应,这也意味着国内稳增长政策仍有一定发挥空间。

⚑ 目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GDP增速5%左右


两会报告指出,“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基本一致。这也意味着,尽管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速进入新的中枢,但是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合理增长,这是反复强调的。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GDP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为市场预期的下限水平,但符合我国经济中长期高质量合理增长的需求。在当前“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的环境下,5%的目标更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便于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引导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此外, 5%的GDP增长目标较去年实际3%的增速提升2%,这也意味着,随着疫情对国内经济影响减弱以及生产工作生活有序恢复,2023年国内经济温和复苏的确定性较高。

⚑ 方针: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方针部分,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提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等,表明将继续把稳增长放在突出的位置。

⚑ 政策基调:新增“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


政府工作报告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要求“加强各类政策下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新增“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的表述。


最近一次提到“政策连续性”是2021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当时会议的表述是“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近几年面对疫情冲击、海外扰动,政策的连续性被反复提及,有利于避免政策大开大合和弱化政策及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另外政策“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政策效果,往往对应了结构性的政策支持工具,与货币政策的“精准有力”相呼应。


财政政策方面,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定调,积极的财政安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赤字率目标提高。今年的赤字率拟安排3%,较2022年的2.8%提高0.2%。第二,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有所提高。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预计3.8万亿,较2022年的3.65万亿有所提高,有利于发挥政府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第三,减税降费政策积极作为。报告指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货币政策方面,延续“精准有力”的定调。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相对中性,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维稳为主;叠加国内融资需求恢复、信贷大规模投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出现明显上行,整体资金面有所收敛。央行货币政策节奏与此前市场预期不同的原因包括:第一,开年以来国内融资需求有所恢复,信贷高增,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的必要性在短期有所下降;第二,随着疫情影响减弱,部分消费需求快速恢复,通胀温和回升;第三,目前美联储仍处加息周期,国内货币政策如果进一步宽松可能增大人民币汇率压力。因此,在这些国内外因素影响下,开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相对保守,处于对国内经济自发修复强度和持续性的观察窗口。


结合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节奏上,货币政策短期回归常态,保持M2、社融与经济增长基本匹配;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鉴于此,兼顾内外均衡,货币政策发力的窗口更可能在下半年。政策工具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更好匹配“精准”的定调,近期央行也表示,“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

⚑ 产业政策: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工作第一要务,同样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把“着力扩大内需”作为今年工作重点的第一项,主要包括恢复和扩大消费、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带动城市更新行动等。可以看出,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消费。从目前政策导向来看,未来在扩大内需领域,有望围绕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出台消费鼓励政策,关注后续各部委政策落地情况及效果。


1)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有的资金渠道对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予以支持。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降低部分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推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促进居民消费。2)今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首场“部长通道”上说,扩大消费首先要稳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同时继续开展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制造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

另外,产业政策方面,继续强调补链强链,科技攻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科技自立自强,这与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应的表述是对应的,将对A股未来2-3年投资思路提供指引,围绕安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关键词之下新产业趋势代表的新时代五朵金花——“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含车),自主可控及人工智能,军工装备”是投资和布局重点。


另外,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新增“加快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表述,叠加后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表述,关注后续是否有更进一步的政策落地。

⚑ 关于地产——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

⚑ 关于国企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国企方面,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对国企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经过本轮全面深化改革后,国企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如,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改善、资产负债率下降且运营能力提升、股权激励更加广泛、积极引入战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也是国企改革新阶段的开始。未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2022年11月易主席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今年以来特色估值体系被反复提及。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强调要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根本目标,用好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这两个途径,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国企改革、国企价值重估预期,叠加数字经济建设的提振,通信、建筑装饰等央企集中的板块在近期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最近一周这两个行业的交易集中度和估值所处历史分位数均出现明显提升,不过目前仍处历史较低水平。未来在改革红利和国家战略部署的加持下,关注国有企业估值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

⚫ 政府工作报告对A股投资的指引


基于前述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基本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延续,但是也有一些细微变化和增量信息,我们认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A股的投资指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目标5%左右是此前市场预期的下限水平,弱化强复苏预期,而今年更大概率是温和复苏。在此背景下,顺周期板块的催化或有所减弱,企业盈利增速回升的弹性有限,支持A股演绎“结构牛”的特征。

第二,政策强调“连续性针对性”,货币政策延续精准有力的定调,结合央行近期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短期回归常态,预计全年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难有更进一步宽松,A股大幅提估值的空间较为有限。

第三,产业政策继续着力扩大内需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近期相关部门的表态,未来在扩大内需领域,有望围绕支持住房改善(家电建材)、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出台消费鼓励政策。围绕二十大报告的“新时代五朵新花”仍是产业政策重点方向,其中数字经济建设相关政策频出,政府报告新增的 “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值得关注。

第四,国企改革新阶段开启,定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叠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以及近期国务院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未来在改革红利和国家战略部署的加持下,关注国有企业投资机会。

总体而言,经济发展的建议目标符合预期,基本落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2023年中国将会回到合理的增长区间,奠定2023年温和复苏的总基调。在此情况下,A股大幅提升估值空间有限,企业盈利增速回升的弹性有限,支持A股演绎“结构牛”的特征。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产业趋势带来的细分赛道和政策趋势带来的细分行业投资机会,今年是一个产业趋势投资和政策主题投资的大年。

结构方面,随着新一届政府领导的上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以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的政府各项工作有望全面展开,政策力度有望逐渐加大。从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关键词来看,我们需要注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关键词带来的投资机会,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自主可控、国产替代领域;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软件开发,自动化领域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新能源新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新型能源体系涉及的绿电、新能源新技术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的央企国企等。

02

复盘·内观——市场普涨,TMT、顺周期联袂上涨


本周A股主要指数多数上涨,主要指数中大盘价值、科技龙头、上证指数涨幅居前,创业板指下跌,小盘成长、中小100、大盘成长涨幅落后,本周日均成交8470亿元,较上周相比大体持平。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港股157.9亿港币,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A股66.2亿人民币。风格方面,TMT、金融大涨,医药生物下跌。

本周A股市场指数多数上涨,主要原因在于,1)2月PMI超预期,带动顺周期走强 ;2)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带动中字头及国企改革板块;3)ChatGPT、数字中国等交易继续活跃;4)创业板指等受到新能源和生物医药走弱影响,主要因素在于风格轮动。

从行业上来看,本周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上涨,通信、建筑装饰、传媒涨幅居前,电力设备、汽车、有色跌幅居前。从涨跌原因来看,本周涨幅居前的行业原因主要为,通信(人工智能带动需求、特色估值体系和国企改革)、建筑装饰(特色估值体系和顺周期主线)、传媒(AIGC带动),跌幅居前的行业原因主要为,电力设备、汽车(风格轮动、高频数据走弱担忧)。

03

中观·景气——2月份部分液晶板价格月环比上涨,PMI指数超预期


2月份部分液晶板价格月环比上涨。截至2月23日,液晶电视面板方面,32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为31.00美元/片,与上月持平;43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为52.00美元/片,与上月持平;55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为90.00美元/片,较上月增长3.45%。液晶显示器方面,截至2月28日,23.8寸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为46.10美元/片,月环比上行0.22%。截至2月20日,21.5寸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维持在43.30美元/片,7寸平板电脑面板价格维持在9.30美元/片。

1月LCD出货量月同比、环比均下行。1月份TV LCD出货量为17.20百万,月环比下行20.74%,月同比下行22.17%;LCD NB出货量为22.20百万,月环比下行27.21%,月同比下行41.73%;LCD显示器出货量为9.30百万,月环比下行18.42%,月同比下行42.59%。

1月北美PCB出货量、订单量同比继续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1月北美PCB出货量同比减少1.20%,同比继续下跌,三个月滚动同比增速减缓至7.73%;PCB订单量同比减少11.40%,较前值收窄15.1个百分点,三个月滚动同比下降11.40%。

1月北美PCB BB当月值为正。1月北美PCB BB当月值为0.94,较前值有所上升。

1月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出货额同比转负,也是继2021年1月份以来首次转负。1月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出货额为2997亿日元,月环比下降2.22%,月同比转负至-2.14%,为2021年1月以来首次转负。

1月挖掘机销量同比跌幅扩大。1月国内挖掘机销量为10443台,当月同比下跌33.09% ,跌幅扩大3.27个百分点,三个月滚动同比下跌15.69%,跌幅扩大13.73个百分点。1月装载机销量当月同比跌幅扩大,3个月滚动同比涨幅收窄。1月国内装载机销量为6347台,当月同比下跌16.50% ,跌幅扩大11.53个百分点,三个月滚动同比上涨4.91%,涨幅收窄6.12个百分点。

国内方面,2月份我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2.6%,较1月份提升2.5个百分点,持续回升;大型制造业企业PMI指数为53.7%,较1月份提升1.4个百分点;中型制造业企业PMI指数为52.0%,较1月份提升3.4个百分点;小型制造业企业PMI指数为51.2%,较1月份提升4.0个百分点。

国际制造业指数水平相对低迷。国际方面,2月份欧洲制造业PMI指数为48.5%,较前值降低0.3个百分点;日本制造业PMI指数为47.7%,较前值降低1.2个百分点,均位于荣枯线以下。

04

资金·众寡——北上两融净流入,ETF净申购


从全周资金流动的情况来看,本周北上资金呈现净流入态势,融资资金净流入,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上升,ETF净申购。具体来看,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入66.2亿元;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47.1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146.3亿份,较前期上升86.9亿份;ETF净申购,对应净流入69.5亿元。

从ETF净申购来看,ETF净申购,宽指ETF以净申购为主,其中创业板(含创业板50)ETF申购较多;行业ETF以净申购为主,其中信息技术ETF申购较多,军工ETF赎回较多。具体来看,股票型ETF总体净申购68.1亿份。其中,沪深300、创业板ETF、中证500ETF、上证50ETF和双创50ETF分别净申购9.2亿份、净申购15.7亿份、净赎回5.1亿份、净申购7.4亿份、净申购2.7亿份。行业方面,信息技术ETF净申购22.4亿份;消费ETF净申购1.9亿份;医药ETF净申购22.0亿份;券商ETF净申购2.0亿份;金融地产ETF净赎回3.1亿份;军工ETF净赎回9.1亿份;原材料ETF净申购0.5亿份;新能源&智能汽车ETF净申购17.5亿份。


本周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规模较前期回升,新成立偏股类基金146.3亿份。

本周(2月27日-3月3日)北向资金净流入66.2亿元,从前期净流出转为净流入。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电子、公用事业、银行等,分别净买入20.0亿元、18.9亿元、16.2亿元;集中卖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等,净卖出规模达-28.3亿元、-20.5亿元、-7.8亿元。


个股方面,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长江电力、比亚迪、泸州老窖等;净卖出规模较高的包括隆基绿能、药明康德、招商银行等。

两融方面,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净流入47.1亿元。从行业偏好来看,本周融资资金集中买入计算机,净买入额达22.2亿元,其他净买入规模最高的行业主要包括国防军工、电子、基础化工等;净卖出的主要是食品饮料、非银金融、银行等。从个股来看,融资净买入较高个股包括中航电测、汤姆猫、中国移动等,净卖出较多的主要包括贵州茅台、中国联通、阳光电源等。

从资金需求来看,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缩小,计划减持规模下降。本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28.7亿元,减持67.5亿元,净减持38.8亿元,净减持规模缩小。其中,净增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机械设备、钢铁、交通运输等;净减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电子、有色金属、计算机等。本周公告的计划减持规模为43.2亿元,较前期下降。

05

主题·风向——从特斯拉投资者日看新产业趋势,关注人形机器人和储能


本周市场涨跌不一,Wind全A指数周度上涨1.05%,创业板指下跌0.27%,沪深300上涨1.71%。本周涨幅居前的主要为大基建央企、小基站、光模块等相关主题。

本周和下周值得关注的主题事件有:

(1)数字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二是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三是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四是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五是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要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一是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二是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集成电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

3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北京调研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刘鹤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关系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在局部已形成了很强的能力。尤其是我国拥有庞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是市场经济下最宝贵的资源,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优势。刘鹤强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政府要制定符合国情和新形势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设定务实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困难,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好组织作用,引导长期投资,对国内人才给予一视同仁的优惠政策,对外籍专家给予真正的国民待遇,帮助企业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力量和产业生态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攻关机制,依靠企业家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要善于发现和珍惜既懂技术又有很强组织能力的领军人才,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必须始终坚持国际合作,广交朋友,扩大开放,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3)集成电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入股长江存储

2月27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旗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结构新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长晟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东,其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出资135.584211亿元人民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认缴出资128.86734904亿元,出资方式均为货币+股权。对此,长江存储相关媒体人士表示,目前未收到相关变动信息。长江存储是中国大陆少有的NAND Flash原厂,专注于3D NAND闪存设计制造一体化,同时也提供完整的存储器解决方案。可供应3D NAND闪存晶圆及颗粒, 嵌入式存储芯片以及消费级、企业级固态硬盘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消费数码、计算机、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国内存储芯片走在前端的企业主要有长江存储、兆易创新和长鑫存储,三家企业均在此前受到了大基金的青睐。

(4)中医药——国办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

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方案》明确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增强能力,服务群众;遵循规律,发挥优势;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方案》指出,要强化项目实施,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要将重大工程实施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做好资金保障,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加强监测评估,开展重大工程实施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注重宣传解读,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5)通信——工信部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关键技术

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A股上市公司在6G赛道的布局也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除了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之外,还有通宇通讯、信维通信、信科移动、盛路通信、中兴通讯等多家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6G相关技术的预研和储备。

(6)人工智能——OpenAI 正式宣布为第三方开发者开放 ChatGPT API

3月1日,ChatGPT开发商OpenAI宣布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通过API将ChatGPT集成至他们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中。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应用程序接口,可以通过调用被外部使用,意味着ChatGPT可以接入各类软件。OpenAI总裁兼董事长Greg Brockman表示,ChatGPT API由自然语言大模型“GPT 3.5 Turbo”支持。取名为“Turbo”,代表的是从GPT-3.5优化、反应时间更快的版本,并进一步缩减了成本。定价方式上,OpenAI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收费方式:0.002美元/每1000 tokens。OpenAI表示,这一定价较GPT 3.5模型便宜90%。

(7) 新能源汽车——商务部表示今年将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3月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效果比较明显,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了近一倍,超过68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大提高,现在每销售4辆汽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将在落实好政策的同时,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比如指导地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优化充电等使用环境,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当然,比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复杂的,比如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如何完善,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规划,加大力度,稳步推进。还将扩大二手车的流通,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居消费。

(8)数字经济——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数据商和数据流通交易第三方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3月2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数据商和数据流通交易第三方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数据交易市场主体行为,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强化细化数据安全和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数据商应当对其开发、发布、销售的交易标的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交易标的来源合法、内容真实、质量可靠。同时,对数据商建立安全保护管理体系作出要求,明确了数据开发和交易代理安全义务、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机制,切实保障数据安全,扎牢制度篱笆。《办法》提出,在保证数据安全、公共利益及数据来源合法的前提下,市场主体按照不同情形,依法享有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等权利。数据卖方和数据商应加强数据质量、安全及合规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来源合法性。数据买方应当按照交易申报的使用目的、场景和方式合规使用数据。数据交易场所运营机构对交易过程形成完整的交易日志并安全保存,保存时间不少于三十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交易信息可作为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执法的重要依据。

(9)数字经济——上海数据交易所牵头,国内首个数据交易链建设启动

3月3日,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启动国内首个数据交易链的建设工作,这也是国内数据流通交易领域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据悉,数据交易链本期建设工作由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合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上海数据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信息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各方专业公司共同完成。

(10)智能汽车:2023 GIVC全球智能汽车大会:重塑汽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3月3日,与AutoEcosystems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同期举办的2023GIVC全球智能汽车大会在万众期待中于深圳隆重拉开帷幕。当天,十余位专家学者对智能汽车领域中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和创新展开了热烈讨论。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智能驾驶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基础。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网联开发院首席崔茂源看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智能驾驶带来重大机遇,但也面临场景、安全等重要挑战。以用户为中心,围绕ToB、ToC两大用户出行领域,以安全为主线,聚焦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泊车3类典型场景,构建智能驾驶全场景全栈解决方案将成为智能驾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集中体现在能源、动力系统、软硬件架构、智能及智能的分布、应用场景及用户体验等方面。“明天”的汽车与传统的汽车相比,将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 本周产业观察——从特斯拉投资者日看新产业趋势,关注人形机器人和储能


⚑ 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多元化应用场景,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边际变化


特斯拉在投资者日上展示了两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熟练地合作制造另一台机器人的视频,模拟了显示生产中的工人制造场景,其灵活性较2022年AI日亮相时取得明显改善。特斯拉将用于汽车的零部件和技术均可横向复用至机器人产品,得益于其深厚的智能驾驶软硬件技术积累,Optimus仅用6个月即从概念走向现实。马斯克表示,汽车其实就是放在轮子上的机器人,从长远来看,特斯拉的机器人业务可能比其汽车业务更有价值,而未来人类与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可能大于1:1。

受技术与成本限制,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先落地于高端应用市场。人形机器人概念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设想,自1927年第一台电驱人形机器人“Televox”于美国诞生后,美、欧、日、韩相继开展人形机器人研究。本田 2000年推出了能够跳跃和使用楼梯的人形机器人 ASIMO,自此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逐渐走向成熟。谷歌旗下的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 Atlas于2016年正式亮相。Altas单台成本高达250万美元,其研发目标是“超越人”,拥有全球最前沿的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以复杂的 AI算法、多模态视觉感知和高性能电液驱动系统实现优异运动性能,主要聚焦在科研领域,商业价值低。2022年8月,小米公布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搭载自研Mi-Sense深度视觉模组,结合AI交互算法,使其不仅拥有完整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更能够实现人物身份识别、手势识别、表情识别,真正做到了“不仅看得到也能看得懂”,但由于成本高达70万元,依然难以量产。而发布于2022年9月的Optimus的设计初衷为“替代人”,将人类的双手从重复、无聊或危险的工作中释放出来,约2.5万美元的单台成本使得量产成为可能。受技术与成本限制,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先落地于高端应用市场。

全球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电子工业学会将机器人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类,分别用于工业生产中频繁单调的长时间作业、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和代替人类从事高危环境及特殊工况。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和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660亿和251亿美元。疫情催生了对专业服务应用的新需求,形成初具规模的服务机器人行业新兴增长点,IFR预计2022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超过217亿美元,超过工业机器人195亿美元销售规模。从产业趋势看,受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传感技术等多技术融合创新驱动,机器人灵活智能程度不断提升、能力边界持续拓展,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从智能单机向智能系统加速演进,自主智能水平大幅提高。特斯拉Optimus原型机的亮相将有近百年历史的人形机器人概念重新推向公众面前,其日臻成熟的设计和表现意味着量产预期的增加,打开多元细分下游应用想象空间。一方面,工业制造数字化转型带来大量新型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疫情催化医疗、配送等新兴场景不断涌现,打开多远应用想象空间,机器人与人类生活联系日益紧密,拥有类人四肢和灵活关节设计、能自主分析、跨越障碍的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好的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

人形机器人包括环境感知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三大模块。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对系统和零部件的需求更为精密高端,带来有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差异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减速器:目前用于机器人的减速器主要为精密减速器,包括适用于轻负载位置的小体积谐波减速器和适用于重负载位置的RV减速器。人形机器人用减速器成本要求和质量要求较高。对大规模量产的人形机器人来说,成本控制很关键,而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数量较多,因此谐波减速器的数量将大幅增加,所以对成本更为敏感。此外,人形机器人对减速器效率要求也会更高。工业机器人可以带电线工作,一台机器人的能耗在工厂里占比极低;但人形机器人需带电池工作,关节效率会直接显著影响人形机器需要的带电量,进而提高机器人的成本、重量等问题,所以高效率、节能的机器人关节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减速器市场替代趋势明显,随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等产品向多元化、轻量化、机电一体化等趋势发展,国内积极布局该技术趋势的厂商有望受益。

控制器与MCU:运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件的信号和运动控制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数学和逻辑运算,为电机或其它动力和执行装置提供控制信号,主要有PLC、PC-Based和嵌入式三种技术路线。PLC控制器体系小、可靠性高,但不支持复杂算法;嵌入式控制器成本低、灵活性强、定制化程度高,在针织机械、激光、切割、点胶机等设备制造行业有广泛的应用;而PCBased控制器系统通用性强、可拓展性强,能够满足复杂运动的算法要求、抗干扰能力强,可供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更加适合运动复杂的人形机器人。MCU是控制器的核心。目前工控制器人解决方案中包括单电机平台(一颗MCU控制一个电机)、双电机平台(一颗MCU控制两个电机),未来随技术发展,有望出现三电机平台。由于人形机器人有更复杂的运动形态,为执行电机控制所需的复杂、高速运算,随人形机器人灵活度不断完善,本体电机数量增加,有望带来MCU需求增加。

AI芯片:对于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引入AI芯片和神经网络等高级算法。特斯拉使用电车自动驾驶技术赋能人形机器人,使用单颗自研SoC芯片——FSD,以与汽车相同的底层技术为支撑。长期看,随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预期提高,未来有望成为新一代移动终端,智能电车技术的 “嫁接”应用至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自动驾驶芯片带来增量需求。除特斯拉采取自供芯片外,在自动驾驶芯片主要公司包括英伟达、英特尔Mobileye、特斯拉,国内的华为技术已较为先进,地平线、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芯擎科技等亦有相关布局。

传感器:机器人感知功能主要由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相当于人的眼、鼻、耳、皮肤等。不同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因其“类人”特性,除对自身位置和速度由传感需求外,又增加了视觉、听觉、语音、触觉,乃至嗅觉、味觉等全方位外部传感需求,相应带来CMOS、麦克风、IR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全方位增量需求。

⚑ 聚焦可持续发展,10万亿美元计划大展宏图


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实现能量高效利用。目前全球80%能量来自化石燃料,但其中只有30%实现有效做功或供能,剩余能量均以废热形式损耗,故终端的全面电气化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终端电气化领域,国内已早有布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总纲领,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发布多份指导文件,目前国内终端电气化率正在稳步提升。据近日中电联发布《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终端电气化率26.9%,较前一年增加1.4%,同比增幅达5年最高水平,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该报告预测:至2025年,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1.2%,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达到33.1%、28.2%、31.4%、17.4%;全国电气化进程指数达到80.2,由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进入中期转型阶段。

聚焦可持续发展,储能不可或缺。马斯克表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240TWH的配套储能电池做支持,其中风电、光伏发电侧24TWH、电动车115TWH、热泵6TWH、工业电气化48TWH、可持续燃料飞机与轮船44TWH。当前的储能发展水平与马斯克的远景目标仍有一定距离。从总量上看,2021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规模25.2GWh,预计到2026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528.4GWh,年复合增长率82%,届时储能电池将进入TWh时代。从应用端看,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电源侧使用量最高,装机容量7276MWh,新能源+储能紧随其后,装机容量6999MWh。从结构上看,抽水蓄能在存量市场中独占鳌头,占比达86.4%,电化学储能仅占比10.3%。但电化学储能在增量市场中崭露头角,在2021年储能市场上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新增装机量。预计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化学储能将成为使用最多的储能手段。

06

数据·估值——整体A股估值上行


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较上周上行。截至3月3日收盘,全部A股PE(TTM)小幅上行至14.5,处于2010年以来估值水平的37.2%分位数。创业板估值本周下行,PE(TTM)下行0.1至37.5,处于2010年以来估值水平的17.5%分位数。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PE(TTM)上行0.3至11.5,处于2010年以来估值水平的38.2%分位数。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PE(TTM)上行0.1至18.7,处于2010年以来估值水平的15.9%分位数。

在行业估值方面,本周板块估值涨跌互现,其中,计算机、通信、社会服务估值上涨较多,涨幅分别为2.8、1.7和1.5,电力设备板块估值下跌较多,跌幅为1.0。其中计算机板块上涨2.8至52.0,处于70.9%历史分位;通信板块估值上涨1.7至18.6,处于9.9%历史分位;社会服务板块估值上升1.5至65.1,处于86.4%历史分位;电力设备估值下跌1.0至26.8,处于16.8%历史分位。截至3月3日收盘,一级行业估值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社会服务、国防军工、计算机、美容护理、农林牧渔。


-  END  -


相 关 报 告

《调整的原因和未来的方向——A股投资策略周报(0219)》

《1月社融数据如何影响A股?——A股投资策略周报(0212)》

《开年反弹后市场新的关注点,机会和担忧——A股投资策略周报(0205)》

《春节持股还是持币,持大还是持小——A股投资策略周报(0115)》

《短中期风格转换期再度降临,如何预判和应对——A股投资策略周报(0108)》

《当前市场两个关键推动因素以及后续风格演变——A股投资策略周报(122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1月经济数据出炉后对A股影响几何————A股投资策略周报(1218)》

《从上证50到中小成长,春节效应为何一再重演——A股投资策略周报(1211)》

《从降准和工业企业盈利看A股后续走势——A股投资策略周报(1127)》 


分 析 师 承 诺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