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荐影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2017-01-22 文院新闻宣传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

照样的可以各过各的日子

可是从心理产生的那种顾忌

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本期荐影

李安《饮食男女》



出生在台湾的李安,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家教甚严,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加以美式的开放教育。大学联考失败,补习一年,重考考入现在已更名为台湾艺术大学的台湾艺专影剧科,在当时所处的家庭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但他深爱电影,也因此,电影改变了李安的一生。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以“家庭”为单位,以“父亲”为形象,加上他旅美十年对于文化碰撞的独有体悟,将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下形成的两种价值观、世界观共治一炉,由冲突渐至融合。“父亲三部曲”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既把准了西方人的脉搏,又拍出了地道的中国气韵,李安之外无人矣。



《饮食男女》讲述这样一个故事:老朱是台北圆山大饭店的主厨,台北了不起的名厨,但妻子去世后他便要肩负起抚养三个女儿的责任,惟她们性情各异,充满叛逆个性,有着自身的问题。女儿们都逐渐长大了,老父亲也渐渐力不从心,不过他那一手炉火纯青的厨艺却依旧维系着全家的和睦。吃晚饭也就成为全家团聚沟通的唯一时刻。而这个家庭也因系列变故而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困境……



《饮食男女》片子的开头就别具一格,把色香味都体现出来。圆山饭店当厨师的父亲老朱精心为即将聚会的一家人准备着丰盛的宴席。只见朱爸爸利落地劈骨,剥筋,剖鱼;但蒸起扣肉,包起蟹粉包子来,又细腻,精致,忙里忙外地扇着炉子熏鸡,父亲的心思一目了然。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三个女儿落座,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虽然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不相干扰,却也在每周日有个固定的家庭聚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聚餐,也每每因女儿们的突发状况而不欢而散。老朱看着杯盘狼藉的桌子,难掩失望之情。二女儿则无奈地将父亲精心包的小笼包倒掉。戏剧性的冲突就是这样平实朴素,没有太多花哨,缓慢而从容地推出了。



三个女儿中,二女儿与母亲最为相似,也基本是母亲的翻版,与父亲的矛盾最为激烈,也最为知音知味。大女儿和小女儿所代表的是社会女性人群,压抑的一代和简单的一代。


老朱对大女儿是成熟后的无奈,对小女儿是孩童般的怜惜。但对二女儿却是温柔的疼爱,也并不完全是父女之间的情感。



《饮食男女》能够成功地得到西方电影人,特别是好莱坞的赞赏,甚至成为李安走进那里的敲门砖,就在于他用符合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拍摄方式展示了东方文化奇观,以满足大众娱乐欣赏习惯的策略契合了近几年西方影坛回归家庭、回归传统的潮流。


在《饮食男女》中被扩展为上、下代之间价值观、生活观在当今生存背景下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沟通交流困难而最终导致了家庭体系的崩溃和重塑。


李安在这部影片中还是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情伦理的反省与思考。他用朴实的电影语言,默默的向我们讲述自己眼中的处于社会变革期的家庭的涵义。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来自传统的感动。家庭,给大家带来的个人空间的压缩,正是它的意义所在,传统中国的家庭的伦理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经典台词


“唉!这些孩子我一个都不了解,我也不想了解。养大了,就随他去吧。就像烧菜一样,菜上桌了,一点胃口都没了。”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忙了一辈子,就为这个?想了气人,好滋味儿谁尝过了?”



“唉!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



“既然大家聚在一起能吃饭,就是缘份,“是啊,我们虽然不是一家之亲,可也算是亲如一家”,既然是亲如一家,那就没什么话不能说的。我有几句话藏在心里很久了,我之所以不说,不是想故意隐瞒什么,我只是觉得,不想让我个人的事情连累了家人,变成一种负担。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的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理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其实我不说,也没对不起谁,说了,只是不想再委屈求全。我这一辈子,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了才下锅。当然,吃到嘴里是酸甜苦辣,各尝各的味。”



编辑:文瑄

来源:网络



支持文院请 

点赞、转发

分享到朋友圈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