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 杜贤:创新推动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09-26 杜贤 科技与出版
摘 要  

在出版业发展呈现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趋势下,如何推动出版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提升效益,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实行从编辑开始、从选题源头抓起,务实推进编印营管全程全员的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去产能提升编辑创造力、去库存提升编辑创新力、去杠杆提升编辑生产力、降成本提升编辑管理力、补短板提升编辑营销力,以质量提升和效益增长为目的,以规范标准建设为目标,创新推进“数字化强社战略”“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互联网+ 出版”行动,实现“三步迈进、四步跨越、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本文紧密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和经验总结,介绍了创新推动出版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理念、方法和措施,以期为出版传媒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效益;规范标准;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目前,出版业产业增速呈现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的趋势,我们都面临着如何变“内容为王”为“用户为王”精准对接市场、如何生产和传播更优秀的内容和载体、如何既提高出版质量又提升出版效率、如何推动业态创新实现融合发展等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版业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方法和路径,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统计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出版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提升效率为目的,增强出版业发展能力和增长动力,实现最好社会效益和最大经济效益。从出版传媒行业来看,出版物内容质量和知识信息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明显,而把握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核心角色和关键就是每一位编辑以及编辑在出版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正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最好抓手,也是传统出版传媒行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医药卫生出版是出版行业较为特殊的领域,它肩负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全民健康促进的重任,出版物的质量关系人民的健康安危,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责任更加重大。本文就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出版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探索和具体实践,以及不断创新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出版传媒同行提供借鉴。

1 以编辑为重点、以选题为源头推动出版供给侧改革,实现出版传媒创新发展

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编辑的思想境界、发展观念、创新理念、选题策划、学术引领和两个效益意识决定了出版业的出版方向、发展导向和两个效益。编辑是源头、生产是保障、营销是关键、管理是核心,人卫社从编辑源头开始,充分发挥编辑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以选题为重点、以读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社会效益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两个效益标准形成倒逼机制,创新引领导向、编印营管联动、龙头身尾齐舞、提高质量效益,全程立体推动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1去产能提高编辑创造力


(1)坚持导向化“高原”为“高峰”。出版传媒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包括坚持政治导向、坚持行业导向、坚持科学导向、坚持改革导向、坚持质量导向、坚持融合导向、坚持创新导向,推进人卫编辑在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的九大创新,坚持导向明确目标,坚持社会效益首要原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促进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化,实现图书“高原”向图书“高峰”攀登,打造精品力作,实现宏观去产能。


(2)创新推动出版传媒结构性改革。从编辑部门开始覆盖编印营管全程全员,从选题源头出发延伸到产品链和产业链全领域,统筹推进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编辑结构性改革、选题结构性改革、产品结构性改革、生产结构性改革、业态结构性改革、营销结构性改革、市场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性改革,形成全程全员的结构性调整、重组、整合、再造,形成结构优化的融合发展格局,从而实现结构性去产能。


(3)创新推动选题源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重点在选题源头的优化、精简、精准,关键在减少选题品种、去掉多余选题产能、提升编辑创造力,实现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从编辑策划理念、选题思路和精品意识抓起,从选题源头优化、结构性整改做起,严格执行室内选题三级论证(编辑策划论证—行业专家论证—编辑部论证)、编印营协商论证(书籍设计—印制成本—印数定价—营销方案)、版权和数字会商论证(版权综合开发—数字融合开发—选题立体开发),最后报社选题规划审批委员会论证,从而关口前移、源头把关、逐级优化、严审通过、加大淘汰,减少选题数量,降低出版规模,提升选题策划水平,提高选题质量,实现选题源头去产能。


(4)创新出版供给侧机制体制改革。社选题规划审批委员会是人卫社的智囊和智库,充分履行其职能构建人卫社顶层设计,创新运行其功能推进人卫社结构性调整,全力发挥其作用

推动供给侧机制体制改革。首先,提升社选题规划审批委员会委员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确保委员的参与率、参与度与参与质量,创新选题策划机制、论证机制、优化机制、淘汰机制、审批机制、执行机制、质控机制和考评机制。其次,全面考核“选题六率”:选题优化率、选题通过率、重点选题率、版权开发率、数字开发率和利润实现率,发挥编辑标杆引领和效益示范作用,充分激发编辑的创造力,从而实现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去产能。


1.2 去库存提高编辑营销力


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报道,2014 年国内图书库存码洋逾千亿,品种45 万种,总印数与库存比1.23 ∶ 1,即每生产1.23 本图书,就有1 本书为库存书,出现了“多高原、少高峰”“多数量、少质量”“多库存、少利润”的局面。如何实现库存困境突围?如何解决出版库存难题? 答案唯有一个—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图书库存可分为“优质库存”“有效库存”“无效库存”“僵尸库存”。去库存,我们要求编辑学会做减、除、加、乘四法,全面提升编辑营销能力,实现有效去库存。


(1)做减法—必须坚决去掉“僵尸库存”。编辑应学会做减法,认真甄别“僵尸库存”图书种类和品种,坚决减掉无学术价值、无实用价值、无市场价值、无收藏价值“四无”的“僵尸库存”图书存量,直接报废处理,并要求编辑分析产生“僵尸库存”的症结和原因,引以为戒,从选题源头开始优化选题结构、降低选题品种、减少选题数量、提升选题质量,杜绝策划“僵尸库存”的选题、避免“僵尸库存”图书出版、减掉“僵尸库存”图书增量。


(2)做除法—必须坚决转化“无效库存”。编辑应学会做除法,对“无效库存”图书种类和品种认真细分、评估分析,遴选出仍有学术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仍有市场潜力的图书,积极精准营销,实现“无效库存”向“有效库存”转化,发挥最大效益;对仍有学术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但无市场潜力的图书,可以捐献或赠送;对无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市场价值、收藏价值的图书,直接转为“僵尸库存”报废处理。培养和锻炼编辑营销能力,不断推进“无效库存”向“有效库存”的转换,减少“无效库存”,增加“有效库存”。


(3)做加法—必须力争增加“有效库存”。编辑应学会做加法,从选题源头抓起,积极主动策划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市场价值、收藏价值均高的选题,编印营管协同打造双效益精品,精准投放市场,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图书合理流转和良性循环,构建编印营管结构优化、创新协同、良性循环的新常态,形成不仅有数量规模而且有质量效益的“有效库存”,并保持合理的增速增加“有效库存”。


(4)做乘法—必须不断创造“优质库存”。编辑应学会做乘法,从选题源头策划学术创新、适销对路、市场欢迎、读者喜爱的“ 优质库存”图书选题,做到精准策划、精准生产、精准投放、精准营销,实现精准效益,打造精品图书、塑造优质品牌、实现优质效益。这是编印营管协同创新的最佳模式和最高境界,也是去库存的最终目标—不断增加“优质库存”,以乘法叠加的模式实现“优质库存”最大化。


通过“加减乘除”四法去库存,培养编辑“互联网+ 学术营销”的创新营销能力,在确保科技图书科学内容基础上,实现“科学的思想”“文学的描述”“艺术的表达”“暴力的想象”“疯狂的传播”的融合推送,达到“精准的营销”目的,从而提升编辑营销力。


1.3去杠杆解放编辑生产力


去杠杆的目的是要把无效的、不合时宜的、阻碍发展的机制体制调整,把制约发展速度和约束发展效率的条条框框去除,把妨碍生产力发展和创新力迸发的桎梏打碎,从而激励人才、优化资源、鼓励创新。


(1)创新人力资源结构去杠杆。通过双创工作室创建运营、高级策划编辑师履职、策划编辑岗位竞聘、加工编辑岗位竞聘、策加一体深度融合、纸数编辑创新协同、项目编辑制探索、团队工作组探索、首席编辑制探索、创客编辑制探索等一系列编辑人力资源结构性创新拓展,为每位编辑搭建了自我设计、自我创新、自我奋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平台,为编辑提供了开创事业创新发展的舞台,创建了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格局,推动去杠杆解放编辑生产力。


(2)创新出版思想理念去杠杆。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出版氛围和编辑环境下,激发编辑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要求编辑实现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个选题、一个选题多个产品、一个产品多个业态、一个业态多个销售、一次销售多个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最后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和最大经济效益,并为此形成一系列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鼓励创新、激励创业、催人奋进、促人成才,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发展格局。


(3)寻找翘起地球的那个支点。去杠杆的目的不是不要杠杆,而是需要寻找科学合理高效务实的杠杆,承担起“四两拨千斤”的重担,正如阿基米德的名言:“让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这正是我们推进出版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改革的目的。通过创新机制完善体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激活思想创新理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充分解放编辑生产力、激活编辑创新力,寻找那个翘起出版社创新发展重任的支点,实现供给侧改革发展。


1.4 补短板提高编辑胜任力


(1)寻找短板提高胜任力。编辑胜任力是政治素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策划能力、选题水平、统筹协调、执行实施、全程质控、融合发展、营销能力等诸多方面综合形成的能力,我们通过对这些诸多因素的研究反思,寻找编辑存在的不足和短板,通过人力资源、思想观念、发展方向、绩效机制、执行力度等各方面寻找症结、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措施和完善的编辑胜任力。


(2)长短板相济融合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板,利用木桶“长、短木板”效应,发展足够长的长板并做到极致,培养“完整的桶”的意识,通过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这就要求培养具备一专、多能、零缺陷、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的编辑,如纸质出版编辑和数字出版编辑互为“长短板”,我们让他们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培养具有“互联网+ 出版”长短板相济的“完整的桶”意识的融合编辑人才,从而提高编辑胜任力。


(3)培养“互联网+ 创客”编辑。通过寻找短板弥补不足,培养最终成为先觉者的编辑、先行者的编辑、先倡者的编辑、引领者的编辑、质量效益的编辑、融合发展的编辑,最后成为“互联网+ 创客”的编辑,全面提升编辑胜任力,编辑强则出版物强,出版物强则品牌强,品牌强则出版社强,最终收获丰硕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


1.5降成本提高编辑贡献率


(1)预结算管理控制成本。在出版社公司化经营、集团化发展格局中,我们对编印营管实施全程全员预算决算管理,每年年初做好各部门预算,精细到每一个重大选题启动、每一次重要会议召开、每一项重要营销宣传活动,精细做好科学预算、成本预测、利润测算等,没有预算就没有开支,中期评估调整,年终结算考核,形成倒逼机制,培养编辑成本意识、市场思维、效益理念,同时也让编辑自觉控制成本、节约开支、提高利润、实现效益,显著提升编辑贡献率。


(2)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全面实施编印营管全员全程的精细化管理,细化流程、分解环节、模块对接、扁平管理、建章立制、责任到人、精准定位,实施数字化办公和网络化运转,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换、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直接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管理和创新服务,精细提升编辑贡献率。


(3)单品种核算降低成本。全面实施选题图书单品种核算,用成本效益预结算模式,实现每一本书一个账、每一位编辑一本账、每一个部门一本账,每一个人都及时实时了解自己的业务板块曲线、选题图书成本曲线、图书生产流程曲线、发货销售回款退货曲线,编辑都能通过单品种核算及时实时监控每一本书成本效益曲线图,从而及时掌控图书成本、提升单品种贡献率,进而全面提高编辑贡献率,全面实现两个效益的增长。


2 以标准立社、质量强社,推进出版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质量、全面实现效益

2.1提升质量和效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质量、提升效益。质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根本和基础,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之根本、发展之基础,也就没有社会和经济之效益。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优秀读物,不仅要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品种、更需要的是高原上呈现高峰的精品力作,不仅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的畅销实用,而且需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品牌经典,实现两个效益。


2.2标准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强调,要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由此可见,谁把住了标准,谁就把住了方向,谁就把住了发展导向权和竞争主动权。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人卫社的目标是要做一流文化企业,必须坚持质量强社、实现质量效益、创新行业标准,就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卫社63 年来教育、学术、科普、考试、报刊、数字出版领域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总结、理论提升、标准升华,形成人卫出版模式、规范、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最终形成行业和国家的规范标准。


2.3“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手段


人卫社通过63 年的出版质量控制的探索、实践和积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质量管理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人卫社医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积极创新和完善出版物质量管理,形成出版物质量管理要求和控制的顶层设计框架—“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即始终坚持选题的“三次策划”,选题的“三级论证”,编写团队的“三级遴选”,主编会、编写会、定稿会“三次会议”,交稿、发稿、付型三关“齐清定”,一审、二审、三审的“三审制”,书籍设计“三级审核”,清样“三级校对”,书稿付型、样书、入库上市“三段质检”;书稿编校“一对一”质量互检互扣。这一体系,涵盖了从选题策划到选题实施、从书稿审定到图书印装等各个环节,充分把控了人卫社医药专业图书出版活动全流程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细分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为26 个环节,用“九三一”质控体系28 项质控措施覆盖26 个环节,实现了关口前移、环节把关、制度管理、责任到人、数字质控、规范培训、基本建设、一票否决的逐级严格质控管理,深入推进了出版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了人卫社出版物的质量和品牌,形成中国特色的人卫质量控制体系和质控标准。


2.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效益实现和标准品牌建设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质量管理的战略部署,结合人卫社实际,我们实施从“2014人卫质量专项年”“2015 人卫质量提升年”到“质量管理2016- 质量效益年”的“质量强社”工程,并结合“十三五”战略规划制订“2017 质量标准年”“2018 质量品牌年”的质量战略规划,实现“人卫制造”向“人卫创造”的跨越发展。立足在质量,重点在提升;落实在措施,实现在效益。从编辑源头开始全程全面全员全媒实施立体化的质量控制,严抓编辑质量,提高出版物的品质和价值,源源不断地打造精品,培养医疗卫生精英,形成精英和精品的良性循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保健所需,进而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终极目标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出版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两个效益。


3  以“三步跨越、四步迈进、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出版供给侧改革,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对出版业改革发展尤其是出版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发展契机。人卫社根据“网络强国战略”制定并实施了“网络强社战略”,根据“国家大数据战略”制定并实施“人卫大数据发展战略”、构建“人卫大数据智慧平台”,根据“互联网+”国家行动制定并实施了“互联网+卫生出版”“互联网+ 医学教育”“互联网+ 健康服务”行动。人卫社在总结63 年传统出版、13 年电子音像出版、5 年数字出版探索和近3 年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简称人卫社数字化转型升级“631353”发展模式)的经验、模式、规范、标准及大数据资源基础上,推动了“三步跨越、四步迈进、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务实推进人卫社数字化出版转型升级,实现“ 互联网+医学出版”向“医学出版+互联网”的战略跨越。


3.1第一步跨越——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建设


2013 年,以中国医学教育“干细胞”教材为基础,创新启动和率先出版了国内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建设,引领医学教育手段方法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并向所有教材领域延伸拓展,推动出版内容、形式、载体和业态的出版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第二步跨越——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平台、基地和课程建设


2014 年,首倡并发起组织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此为全球第一个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标志着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元年诞生。同时推动了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人卫慕课课程、中国医学数字教育项目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推进了“互联网+ 医学教育”创新模式,深入推动了新兴出版传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3 第三步跨越——人卫开发大学建设


2015 年,首倡并推动人卫开发大学建设:以人卫数字教材为抓手、人卫慕课为载体、人卫融合教材为目标,以慕课联盟、慕课平台、数字教育示范基地为基础和平台,融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220 多家联盟单位为一体,建设没有围墙、消除壁垒、融合发展的“校社携手、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学分认定、开放共赢”的人卫开发大学,构建从院校教育入手、向继续教育延伸、服务公共卫生事业、促进全民健康的大教育发展格局,推进医学教育“网络化、数字化、个体化、终身化”,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健康学习,从而推动更大格局和更广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4第四步迈进——人卫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


创新推进人卫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智育内容、智慧平台、智能服务、终身服务的“三智一终身”发展 ;务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媒体出版的全面对接和有机融合,构建了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并在实践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家卫生计生行业“互联网+”战略规划和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的务实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平台。


3.5 融合发展——创新推进融合教材建设发展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需求,人卫社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增值服务、富媒体资源、数字教材、慕课课程等新兴出版传媒“互联网+”资源,和传统出版载体纸质图书有机对接融合,创新建设“纸质+ 网络增值服务+ 富媒体资源+ 数字教材+慕课课程”“五位一体”的多媒体出版载体形式,实现了“医学出版+ 互联网”模式创新,实现了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出版传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6标准建设——创新数字出版规范和标准建设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人卫社参照国家数字出版管理规定标准,结合出版社数字化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丰富成果,总结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出版质量管理标准,创新建立了数字教材、慕课在线课程的质量标准,不断加强数字产品内容、流程和新兴业态的质量控制,推进数字出版产品编辑流程的结构性改造,加强对数字产品融合模式的研发和实践,推进传统书稿编辑与数字编辑的融合创新、共同策划、共同论证、共同制定方案,协同做好数字内容及编者的遴选培训,确保数字出版产品的高质量。此外,人卫社更加重视促进数字出版质控体制机制的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数字化质控流程建设和质量服务。从产品研发到平台构建,人卫社加强从内容服务到平台服务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质控模式,力争提炼并升华为行业标准,最终实现从“大平台”到“大效益”转化的融合发展。从而更深入推动了“互联网+ 出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出版传媒质量,实现了出版传媒效益。


新兴出版融合创新发展,人卫社质量品牌和两个效益进一步提升,在2015 年中国出版领域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中: 在全国出版单位前10 中位居第4 位(2014 年第6 位)、在中央各部委出版单位前10 中位居第3 位(2014 年第4 位),在全国科技类(STM)出版单位前10 中位居第1 位(2014 年第2 位),在全国医药卫生出版单位前10 中位居第1 位(2014 年第1 位),实现了2014 年的“6421”向2015 年 的“4311” 的历史新跨越。国际出版权威评价机构OUTSELL 的STM领域前50 强评估中位居第21 位。可以说,取得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贤义. 坚持专业化 拓展多元化——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数字出版转型的实践探索[J]. 中国出版,2014(9):47-50.

[2] 杜贤.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出版质量管理谈——坚持“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全程全员全面提升图书出版质量[J]. 科技与出版,2013(3):3-6.

[3] 任松筠. 做优供给侧,传统纸媒刻不容缓[J]. 新闻战线,2016(5):71-74.

[4] 冯志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经济问题,2016(2):12-17.

作者简介

杜 贤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100021,北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