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数学落实课程思政的实践向度

陈文梅 兰淑 中国教育学刊 2023-08-29


本刊刊载之全部论文,从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编辑费,如有言称收费者,必为假冒。

欢迎投稿→

官方网站:www.jcse.com.cn




小学数学落实课程思政,要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维度着手,以融合取向统领目标、统整视域深挖内容、创新视角优化方法、多元评价提升育人实效。

一是遵循教学目标的融合性,聚焦立德树人。小学数学课程承载着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双重属性。传统意义上讲,数学课程目标围绕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思政目标存在“浅表化”“硬融入”等问题。小学数学落实课程思政,要树立融合思维,让教学目标的思政价值凸显起来,育人功能强大起来。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实践已经将传统的教师角色赋予光荣的思政育人使命。

二是体现教学内容的融合性,深挖思政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小学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建构数学知识中引领学生价值观念。当然,课程思政并非让教师另起炉灶,重新向课堂中“加东西”,而是将已有课程内容背后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挖掘背后展现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是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握好思政元素融入的节点,注重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以任务和项目驱动等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亲身经历大概念统筹下的知识体系建构和道德品质形成过程。

四是落实考核评价的多元性,提升育人实效。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落实,要在考核评价环节设置体现思政育人效果的指标维度。考核评价指标要把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建立在学科学习成效考核的基础上,让课程思政的评价融于学科课程评价。考核方式要适当加大过程性、形成性和表现性考核比重,引入课堂表现和和行为习惯的考核,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陈文梅/重庆市九龙坡区华福小学校;兰淑/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小学校)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四期教育微论栏目,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图片来源于包图网,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关于本刊

《中国教育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会刊。1980年创刊,月刊。刊物定位于教育应用性研究,是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坚持理论创新、彰显实践引领、发扬学术民主、萃取科研精华”为办刊宗旨。

《中国教育学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教育学刊》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小幼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管理与研究人员,以及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所有热心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儿童成长的人士。

点我“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