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研

JIA |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团队杂交籼稻高产与优良食味协同形成特征的研究

李敏 等 农业科学 JIA 2023-05-25
我国西南稻区一直以种植杂交籼稻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良食味稻米的需求愈发强烈,单一高产的水稻品种不再受到青睐,兼具高产与优良食味的杂交籼稻品种成为该区水稻种植主体的首选,目前杂交籼稻高产与优良食味品质的协同特征及其生理机制尚不清楚。

近期,贵州省水稻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团队李敏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大伟博士课题组完成的题为“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panicl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and good taste indica hybrid rice varieties”的研究论文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3年5期正式发表。

该研究以高产普通食味和低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为对照,探明了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的物质生产与穗部特征,解析了灌浆结实期茎鞘物质向籽粒的适度转运与合理的穗部特征是平衡杂交籼稻产量与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杂交籼稻高产与优良食味协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该研究以低产优良食味类型和高产普通食味类型杂交籼稻品种作为对照处理,研究高产优良食味类型杂交籼稻品种的生长发育特征、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与低产优良食味类型杂交籼稻相比,高产优良食味类型杂交籼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16.2%和20.6%,主要是由于高产优良食味类型杂交籼稻品种具有较高的抽穗期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高产普通食味类型杂交籼稻相比,高产优良食味类型杂交籼稻品种有效穗数较多,但千粒重更小,且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8.8%和15.7%。营养器官适宜的干物质向籽粒分配以及合理的穗部结构可能是杂交籼稻高产与优良食味品质协同形成的重要基础。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团队李敏研究员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大伟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6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505和31901453)的资助。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2‍.0‍8‍‍.‍033

Cite the article:

LI Min, ZHU Da-wei, JIANG Ming-jin, LUO De-qiang, JIANG Xue-hai, JI Guang-mei, LI Li-jiang, ZHOU Wei-jia. 2023.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panicl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and good taste indica hybrid rice varietie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2(5): 1338-1350.


研究团队简介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团队由周维佳研究员领衔,长期从事水稻超高产生理与栽培技术、水稻高产与氮高效协同生理及调控、水稻高产与优良食味协同机理与栽培技术等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等项目20余项,研发的多项水稻栽培技术被列为全国粮油生产主推技术和贵州省农业主推技术,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参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 JIA)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月刊。创刊于2002年,现任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JIA主要栏目有作物科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业生态环境、食品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刊稿类型有综述、研究论文、简报以及评述等。全部论文在Elsevier-ScienceDirect (SD) 平台OA出版。最新SCI影响因子4.384,位于SCI-JCR农业综合学科Q1区。中科院分区农林科学1区。2016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国科协等部委 “提升计划”“登峰计划”“卓越计划”项目支持。

→欢迎投稿     欢迎免费下载

欢迎加入JIA交流群

欢迎添加微信号(syy956281054),加入JIA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