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轶:如何在法学教育与研究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法治与改革高端论坛(2022)上的发言

2022年11月12日,法治与改革高端论坛(2022)在杭州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指导,浙江大学主办,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王轶在本次论坛上作了主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轶


感谢第八届法治与改革高端论坛的邀请,让我有机会与各位领导和嘉宾进行交流,向大家请教。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党的二十大报告单列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专门论述和专门部署。作为在高校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的人员,我们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需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4月25日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考察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好好培养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争取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为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为法学研究工作者,我们也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5日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考察调研时作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致力于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就是我们的使命和任务。我相信各位领导和嘉宾都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共识,即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术体系,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前提和必经阶段,因为知识体系首先是孕育于学术体系之中的。在此意义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5”重要讲话精神,对法学研究工作者而言,当前一项急迫而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术体系。

那么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术体系,从而为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提供前提、奠定基础?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致力构建中国自主法学学术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首先需要我们确定建构中国自主法学学术体系的元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要从对这些元法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出发,推动中国自主法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在我的心目中,元法学问题首先可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思想资源问题,另一种是分析框架问题。这里所说的思想资源问题指的是什么呢?主要是指在构建中国自主法学学术体系的过程中,塑造法学研究者的前见、取向、偏好的思想资源。这里所说的分析框架问题指的又是什么呢?它主要指的是在构建中国自主法学学术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对法学问题去进行类型的区分,完成体系的建构,然后针对不同具体类型的法学问题如何找到妥当的论证方法,寻找有力的论证依据的问题。

首先是思想资源问题。毋庸置疑,今天大家都分享有一个非常明确和牢固的共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术体系,思想资源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既深刻全面地回答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怎么看”的问题,又深刻全面地回答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怎么办”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注意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再次强调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地位。

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一个坚持,分别从根本保证、根本宗旨、唯一正确道路、首要任务、时代使命以及总目标等各方面,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怎么看”和“怎么办”作出了明确全面的回应。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术体系,思想资源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

其次是分析框架问题。分析框架问题要求我们对法学问题做类型区分,确定与不同类型法学问题相对应的论证方法,进而找到有力的论证依据。在我的心目中,我们要根据法学问题的讨论结论是否要落脚在法律规则的设计或者是适用上,可以把法学问题首先区分为纯粹法学问题和法律问题。纯粹法学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表达技术问题;法律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立法技术问题、司法技术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法学问题分别确定妥当的论证方法,分别寻找对不同类型的法学问题具有论证效力的论证依据。

新时代新征程,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对法学问题做妥当的类型区分,展开有效的论证,我相信我们致力构建中国自主法学学术体系,并最终实现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地实现。

以上就是我想交流的内容,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聆听!

编辑 | 张春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